四川省內江市隆昌縣山川鎮中心衛生院(642177)鄔易梅
COPD是一種以氣流受限、進行性發展為主要特征的呼吸系統疾病,具有病情反復,遷延不愈等特點,尤其對老年患者而言,臨床治療效果不佳,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現為進一步提高老年COPD的臨床效果,本研究將舒適護理應用于臨床并展開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8月我院50例老年COPD患者,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62~83歲,平均(71.58±1.16)歲;病程3~17年,平均(11.94±0.21)年;均符合COPD的診斷標準[1],按隨機數表法將上述5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各25例,組間性別、年齡、病程資料比較,P>0.05,無顯著差異。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內科常規護理,主要包括病情觀察、健康教育、用藥護理等。干預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心理舒適護理:本病病程較長,患者極易出現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耐心地傾聽患者的需求,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簡述COPD相關知識,解答其疑惑,并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同時,多與患者家屬溝通,囑其多關心照顧患者,使患者感受到親情的溫暖。②環境舒適護理:入院時,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病區環境,盡量減輕患者對環境的陌生感。保持病區內環境安靜、干凈衛生,溫濕度適宜,每天用紫外線消毒30min。③排痰、氧療護理:鼓勵患者多進行有效咳嗽,每隔2~3h為患者翻身叩背排痰。對于需要氧療的患者,吸氧前適當進行濕化、溫化處理,并在吸氧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的神志、生命體征變化,適當調整氧流量。④飲食護理:囑患者多飲水以稀釋痰液,并指導患者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為主要飲食原則,多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盡量避免紅薯、花生等產氣食物。⑤出院指導:告知患者出院后居家護理注意事項以及康復鍛煉的重要性,通過親身示范的方式教導患者縮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操等呼吸肌鍛煉方法。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舒適度、平均住院時間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經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經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舒適度比較 經護理后,干預組23例患者感到舒適,其舒適度為92.0%;對照組19例感到舒適,其舒適度為76.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 干預組平均住院時間為(9.46±0.25)d,明顯短于對照組(13.82±1.30)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出院時,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發現,干預組滿意度評分為(92.67±1.13)分,顯著高于對照組(80.79±2.0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隨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劇,老年COPD發病率日益上升,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威脅其生命安全。相關研究指出[2],單純應用藥物治療無法阻止老年COPD病情發展,而在治療的同時配合予以護理干預則可有效改善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延緩病情發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因此,對老年COPD患者除了個體化、規范化治療之外,還需加強有效護理干預。舒適護理是一種讓患者在生理、心理、生活等各方面都處于舒適狀態的護理模式,該模式可充分滿足COPD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改善患其生活質量。本研究將舒適護理應用于老年COPD護理中,結果干預組患者舒適度、滿意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說明舒適護理應用于老年COPD護理中,可有效提高患者滿意度,縮短其住院時間,利于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