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薊縣邦均醫院(301900)張小磊
近年來,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伴急性胰腺炎已由當初的手術禁忌癥變為適應癥,但目前關于該手術的治療時機仍有爭議。為此,本研究選取46例膽囊結石伴急性胰腺炎患者進行研究,旨在探討膽囊切除術的時機選擇。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科2014年9月~2016年3月46例膽囊結石伴急性胰腺炎患者,男24例,女性22例,年齡30~69歲,平均(47.03±5.36)歲;均符合膽囊結石及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標準,接受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無手術禁忌癥或膽道梗阻性病變,簽署知情同意書。將上述46例患者按手術時間不同分為早期組與延期組各23例,組間性別、年齡等資料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保守治療: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禁食,禁水;對腹脹、惡心嘔吐者予以胃腸減壓;對疼痛劇烈者予以鎮痛解痙治療;采用奧美拉唑、泮托拉唑抑酸;及時使用廣譜抗生素預防感染;使用生長抑素抑制胰腺分泌;必要時給予腸內營養支持。
手術時機選擇:兩組患者術前B超或MRCP證實無膽總管結石。早期組在發病72h內實施膽囊切除術;延期組經保守治療,待生命體征、胃腸功能、血清淀粉酶基本恢復正常后(6~15天)再接受手術。
手術方法:兩組患者均在腹腔鏡下行三孔法膽囊切除術。全身麻醉,先取平臥位,待腹腔鏡進入腹腔后取頭高腳低,向左斜臥位(10~15°)。建立氣腹,探查腹腔,解剖膽囊蒂,充分暴露膽囊三角。先用超聲刀離斷膽囊動脈并逆行剝離膽囊床,再用圈套器套扎膽囊管后離斷。將膽囊置入標本袋中,腹腔鏡移到劍突下,經臍部切口將膽囊取出體外。消除氣腹,縫合切口,術后預防感染。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中、術后恢復情況,并隨訪半年,觀察兩組患者胰腺炎復發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包,計數數據以%表示,用卡方檢驗;計量數據以(±s)表示,用t 檢驗。P <0.05則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中情況比較 早期組術中中轉開放率為8.70%(2/23),延期組為4.35%(1/23),兩組中轉開放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2.2 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早期組術后住院時間為(19.37±1.65)天,血淀粉酶恢復正常時間(11.49±0.32)天,尿淀粉酶恢復正常時間(14.89±1.06)天,白細胞恢復正常時間(15.52±0.67)天;延期組術后住院時間為(14.71±1.53)天,血淀粉酶恢復正常時間(8.33±0.26)天,尿淀粉酶恢復正常時間(9.84±1.37)天,白細胞恢復正常時間(10.75±0.91)天,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復發情況比較 術后隨訪半年,兩組均無胰腺炎復發病例,預后均較好。
膽囊切除術是膽囊結石并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治療方法,但是對其手術治療時機一直是外科醫生所爭議的熱點之一。部分學者認為[1],早期(72h內)進行手術治療能夠有效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且發病72h內其病理表現只為充血水腫,組織粘連較輕,手術更容易成功。然而,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為[2],經保守治療后再行手術治療,能完善各種檢查,避免不必要的膽道探查操作,減少手術創傷,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更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
本研究為探討膽囊切除術的時機,選取46例膽囊結石伴急性胰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兩組患者中轉開放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 >0.05);延期組術后住院時間、白細胞及血尿淀粉酶等指標恢復正常時間均顯著短于早期組(P <0.05);術后半年,兩組均無胰腺炎復發,這說明了膽囊結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先進行保守治療,待病情穩定后再行手術,能夠明顯縮短患者術后恢復時間,促進患者術后康復,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治療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