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暢
摘 要: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精神需求的增加以及懷著對母愛的關注與敬意,以母愛為題材的繪畫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大家越來越渴望有感情、有創意的藝術品。由于工筆畫是十分重視技法與技巧的繪畫種類之一,如何真正有力地展現工筆人物畫的藝術生命力,需要從創作技法上進行深入的分析、繼承、研究和創新。本文結合筆者的母愛題材工筆人物畫的創作實踐,從母愛題材工筆人物畫創作的基本認識、以線造型、色彩造型等方面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母愛題材;工筆畫;創作
1 對母愛題材工筆人物畫創作方法的再認識
工筆畫的創作周期較長,需要創作者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具備足夠的耐心,要始終不斷地調整畫面,先從生活實踐中尋找題材,然后再進行構思、構圖,最后運用造型、色彩等。此外,創作者還要不斷地借鑒和吸收其他優秀作品中優秀的元素,不斷地探索與創新。如何才能在作品中有效地把這種生活的本真反映到藝術的真實上來呢?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1 重視生活的體驗
生活是藝術創作的載體,畫家的創作往往來源于自身的生活事件和情感體驗,能夠體現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主體性意識。因此,創作者必須堅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創作過程,將生活中看到和體驗到的美充分地挖掘出來,結合自己對生活的感受提煉出創新的素材并加以創新,以美的藝術形式服務于生活。創作很大程度上就是“繪生活”的過程。筆者在母愛題材系列作品的實際創作與實踐中發現,女性對于母愛的情愫與故事畫面的感受十分深刻,這里面包含了其所具有的母性的天性與本能。女性在表達母愛的時候有著男性畫家所不能匹及的天然優勢,因為女性畫家在講述母愛的時候,就如同在講訴自己的情愫與體驗。
1.2 繪畫作品的構思
工筆人物畫的構思是繪畫藝術家基于生活體驗、情感體驗和創作才華的系列形象思維的過程,目的是提煉主題、確立人物形象、表現人物性格、擬定畫面人物關系、賦予畫作內在的故事與情感。筆者在構思《呼喚》《舐犢情深》《寸草春暉》三幅母愛題材的工筆人物畫時,主要抓住了女人由少女嬗變為母親的最重要的三個階段的瞬間來進行系列作品創作的整體構思。例如,《呼喚》突出的主題是初為人母的幸福感,塑造了一個沉浸在母愛中的“母親”的人物形象與有關圖景,講述了一個溫馨、甜蜜的愛情故事。而在《舐犢情深》《寸草春暉》兩幅作品中,筆者的構思依然圍繞“家”的概念來展示母愛的純粹與深沉。
1.3 繪畫作品的構圖
構圖是人物繪畫十分重要的基礎和開端,是指繪畫造型的結構關系和布局形式,涉及骨架、位置、邊框三個基本元素,人物造型和情感表達具有統率作用。傳統工筆人物畫的節奏律動、情景調和、虛實相生的畫面效果,主要是通過構圖的章法來實現的。筆者在母愛題材系列的創作中始終堅持以人物中心,將母親的位置置于畫面的黃金分割點上。首先,從形體上突出“母親”的人物形象上,與其他人物形成主次關系。其次,在人物與環境的處理上,采用虛實關系突出和表現“母親”的慈愛印象。
1.4 造型技法和色彩技法
現代工筆人物畫主要是通過線條造型和平面造型兩種方式來實現人物基本形象塑造的。筆者在母愛題材系列工筆人物畫的創作中,主要是學習和運用傳統的工筆畫“以線造型”的技法,勾勒和建立了人物的基本形象,然后結合西方古典的平面造型技法,使線條與色彩有機融合。在創作中,筆者十分注意線條在工筆人物畫中的表現力度,同時通過對顏色的暈染來豐富工筆人物的形象表現力。
2 傳承傳統工筆人物“以線造型”的技法特點
當代女性題材工筆畫是從傳統的中國仕女畫中不斷地發展而來的,富有傳統的東方文化積淀,如果只是空談創新而忽略了傳統文化,那最后所呈現的繪畫作品必定是空洞的。創作者通過母愛題材工筆畫獨特的藝術手段,既表達了自己對民族和人類命運的關注、對社會和個人的深刻思考,又完美地表現了人類本源的情感世界,同時也構成了藝術作品的精神主旨。
2.1 工筆人物繪畫主要是通過平面來實現人物的形象塑造
根據經驗常識,線條的組合可以形成平面,因此工筆人物繪畫主要是通過平面來實現人物的形象塑造的。在立體造型中,線條基本是不存在的,如果用上也是點綴而已,而中國繪畫的線條,只有在平面上才能夠自由地表達,彰顯創作者內心的形象和營造畫面的節奏韻律,從而形成具有生命力的創作對象的整體形象。盡管西方寫實繪畫已經成為當代繪畫借鑒和學習的潮流,但是作為工筆畫,特別是工筆人物畫,在吸取西方寫實繪畫的觀念和手法方面,還是要以工筆畫特有的傳統技法為主來確立人物的基本形體。其中主要是線條運用,也就是工筆繪畫界常說的“以線立骨”。作為中國繪畫的一種基礎技藝,利用線條不只是為了勾畫出人物的基本輪廓,更主要的是要體現不同人物形象的特殊結構,從而使人物形象豐滿而具有本民族的藝術內涵,體現出中國畫獨特的民族審美情趣。例如,筆者在對《寸草春暉》的母親形象塑造上,首先通過線描把人物的形態細節勾勒出來,年輕母親的形象在線條階段就已經塑造成型,而后期的著色是在這一基本形象基礎上的完善和升華。
2.2 通過線條描繪,塑造出創作者心中的母親的形象
筆者認為,母愛題材工筆人物繪畫在母親形象塑造上不應拘泥于女性的完全、本真的身體再現,而是可以通過線條描繪出創作者心中的母親的形象,用線條來把母親的某種象征意義的表現出來,同時也不能全盤采用西方寫實繪畫的塊面造型和光影造型。這就從本質上與西畫人物造型有了巨大的區別,也就是從觀察對象開始就不同了。利用線條可以快速地把握物體或人物的基本輪廓,線條的粗細和密度可以表現和強化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功能。因此,筆者認為在當代工筆人物繪畫創作中,“以線立骨”是進行人物造型的最根本的方法。
3 借鑒西方色彩技法,彌補傳統工筆人物色調感的不足
傳統工筆人物畫色調比較單一,色彩的渲染缺乏層次感。在傳統工筆人物畫中也會用到色彩,但主要是微量的渲染,強化線條結構的情意表達。因此,借鑒西方寫實繪畫的色彩運用方法可以很好地彌補傳統工筆人物畫色調感不足的缺點。對西方寫實繪畫的色彩運用可以在平面上使人物形象變得豐滿,這與中國傳統繪畫純粹的忽略色彩明暗對比和層次關系有著很大的區別,因為純寫意的作品很難做到有血有肉和細膩的神態表現。通過對現代現實繪畫的平面色彩厚薄、明暗和層次的處理,可以使工筆人物形象更加渾厚、結實,而不至于飄忽和空泛。
筆者在母愛題材系列繪畫作品的創造中,除了“隨類賦彩”外,還講究畫面色彩的對比與呼應,講究在主色調的基礎上運用環境色和互補色。在創作《呼喚》《舐犢情深》《寸草春暉》三幅母愛題材作品時,筆者力圖將一些傳統畫作的風骨融入現代工筆畫之中,采用的主要方式是在畫面背景創作上將工筆畫的寫實與傳統山水畫的寫意相結合,營造出一種清雅而具有些許神秘的畫面氛圍,而主要表現手法是運用鄰近色調和畫面,并控制色彩的濃度。
總之,通過對母愛題材工筆人物畫的研究與創作實踐,筆者認識到,當代工筆人物繪畫是一門具有深厚的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底蘊并充分融入了現代寫實繪畫理念與技法的一種繪畫類型。在創作過程中,傳統的“線性素描”是重要的基礎,現代的人物造型和色彩運用也關系到作品的品質和藝術表現力。
參考文獻:
[1] 羅寒蕾.畫境:羅寒蕾工筆人物畫探微(第2版)[M].安徽:安徽美術出版社,2012.
[2] 劉東方.當代工筆重彩女畫家筆下的女性形象[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3] 劉靜.當代女畫家筆下女性題材工筆畫研究[D].江蘇: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