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婉立 宋一凡
摘要:文章根據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目標以及社會責任信息的質量特征,構建了包括完整性、可靠性、可比性、二分性、可讀性5個一級指標以及15個二級指標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質量評價體系,運用熵權法對各項指標進行賦權,并運用肯德爾W和諧系數檢驗了該評價體系的可靠性。所構建的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結果具有較高的客觀性。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質量評價 熵權法
一、引言
隨著全社會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社會各方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都更加關注;企業也更加強烈地意識到尊重自然、保護環境,承擔并如實報告社會責任,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企業價值的提升作用重大。如何更加科學地評價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質量,對企業、投資者以及社會各方都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學術界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質量的評價方法各有優劣,主要問題表現為主觀性較強,從而影響到評價結果的可靠性,本文希望在提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質量評價方法的客觀性和可操作性方面有所貢獻。
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質量要求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目標是提高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進而不斷提高企業的價值。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信息的質量要求,是由社會責任報告的目標和社會責任信息的質量特征所決定。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信息的質量要求,應包括完整性、可靠性、可比性、二分性以及可讀性。
完整性(Integrity),是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內容能夠全面地反映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使得信息使用者能夠全面了解企業社會責任的理念、制度,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以及核心內容,社會責任績效等相關信息。
可靠性(Dependability),是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能夠忠實地表達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其信息來源可靠、結果可驗證。
可比性(Comparability),是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編制基礎以及報告的關鍵指標應相對穩定,以保證所提供的信息,同一企業不同時期可比,不同企業同一時期可比。
二分性(Bisecability),是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不僅應反映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成績,而且應披露其存在的問題,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改進措施。
可讀性(Readability),是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應當便于閱讀和理解,以便更好地將信息傳遞給使用者,從而使報告能夠在緩解利益相關者與企業的信息不對稱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三、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指標量化標準設計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信息披露質量的評價,應從其質量要求入手,從完整性、可靠性、可比性、二分性以及可讀性五個方面,根據不同指標的特性確定具體的二級觀測指標,并分別采用100分制予以量化。
(一)完整性評價及量化
本文從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企業社會責任理念、制度披露程度” “利益相關者表述覆蓋面”“核心議題披露覆蓋面”以及“關鍵績效指標披露程度”等四個方面,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完整性進行評價,并采用100分制,分別予以賦值。首先,以報告中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理念、制度等相關信息的文字篇幅長度為標準,對“企業社會責任理念、制度披露程度”進行評價,分為六檔,并賦值;將企業利益相關者分為股東、債權人、職工、供應商、客戶及消費者、環境、社會公眾等7個方面,按照報告提及的數量對“利益相關者表述覆蓋面”進行評價,分為六檔,并賦值;以《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征求意見稿2015)》提及的30個核心議題為參考,按照核心議題的披露數量對“核心議題覆蓋面”進行評價,分六檔,并賦值;最后,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關鍵定量指標指引》中提及20個關鍵定量指標為參考,按照關鍵指標的披露數量對“關鍵績效指標披露程度”進行評價,分六級并賦值。具體標準見表1。
(二)可靠性評價及量化
本文從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第三方審驗機構的權威性”“是否披露數據來源”和“是否有真實性承諾”等三個方面,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可靠性進行評價,并采用100分制,分別予以賦值。首先,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審驗按照權威性,分為“四大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審驗”“國際認證機構審驗”“相關機構評級”“利益相關方點評”“研究機構或行業專家點評”或“未經審驗”等6級,并賦值;按照是否披露數據來源,分為披露數據來源和未披露數據來源2類,并賦值;最后,按照是否具有真實性承諾,分為有承諾和未承諾2類,并賦值。具體標準見表1。
(三)可比性評價及量化
本文從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是否遵循統一的編制基礎,且關鍵績效指標的變化是否有分析、合理解釋”“是否包含企業上一期的社會責任關鍵績效指標”以及“是否包含同行業企業的社會責任業績數據或行業標準”等三個方面,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可比性進行評價,并采用100分制,分別予以賦值。首先,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編制基礎是否一致、關鍵指標變化分析解釋的詳盡和合理程度分為6個等級,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是否遵循統一的編制基礎,且關鍵績效指標的變化是否有分析、合理解釋”進行評價,分6級并賦值。在此基礎上,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關鍵定量指標指引》的20個關鍵定量指標為觀測點,按照本期報告提及上一期報告中的關鍵定量指標的數量為標準,對“是否包含企業上一期的社會責任關鍵績效指標”進行評價;按照提供同行業企業或相關行業標準關鍵定量指標的數量為標準,對“是否包含同行業企業的社會責任業績數據或行業標準”進行評價,分為6級并賦值。具體標準見上頁表1。
(四)二分性評價及量化
本文從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所披露的有關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負面信息的性質,負面信息產生原因的分析深刻程度以及改進措施的針對性等方面進行評價,并采用100分制,分別予以賦值。具體標準見上頁表1。
(五)可讀性評價及量化
本文從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內容豐富程度”“表達形式”“易讀性”以及“排版設計”等四個方面,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報告的可讀性進行評價,并采用100分制,分別予以賦值。根據報告的篇幅,根據報告使用圖片、圖表等直觀表達方式的使用頻率,分別分6級對“報告內容豐富程度”“表達形式”進行評價,并賦值。根據報告是否編制目錄,便于讀者閱讀、查找相關信息;是否精心排版設計,分別分2檔,對“易讀性”以及“排版設計”進行評價,并賦值。具體見上頁表1。
四、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評價指標賦權
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披露質量的評價是否客觀,不僅取決于指標選取以及賦值,而且取決于各評價指標的權重分配。本文采用主觀性較低的熵權法,計算確定各項評價指標的權重。樣本選擇2013—2014年滬、深兩市的重污染企業為初選樣本,剔除:(1)ST、PT的企業;(2)分析師預測數據不全以及EPS 2-EPS 1為負值的企業;(3)財務數據不全的企業;(4)同時在多地上市或者同時發行B股的企業;(5)未連續3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企業。最終得到103家上市公司,共計206個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首先,根據表1中的評價指標以及量化標準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質量進行評分,在此基礎上,運用熵權法計算確定各一級指標權重,進而計算確定各二級指標權重。計算結果見表2。
五、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評價體系有效性檢驗
由于在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進行評價打分的過程仍然具有一定的主觀性,為了保證所構建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質量評價體系較為可靠,因此,對上述評價體系進行信度分析。信度即可靠性,如果用相同的方法對同一評價對象進行量度,其結果的一致性高,則說明該方法具有較高的可靠性。本文采用肯德爾(Kendall)W系數進行信度分析,此系數可用來表示多列等級變量的相關程度。計算公式如下:
rW=SSR/[1/12K2(n3-n)]
rW為和諧系數,SSR為每個類目的等級分之和(Rj)與所有等級分的平均數(R)之差的平方和,其計算如下式所示:
SSR=■(R-R)2
首先,運用上述公式計算出和諧系數,然后對其計算結果進行顯著性檢驗,進而將顯著性與臨界水平進行比較,以此來驗證評分的可靠程度。
先隨機抽取2013年發布的5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為樣本,選擇12名評分者(不含本文作者)分別對5份報告樣本進行評分,連同本文作者的評分最終得到13個針對5份報告的評分結果;然后,運用SPSS非參數檢驗對以上各評分者的社會責任報告評分結果進行運算,得出每份評分結果的肯德爾(Kendall)W系數。計算結果如表3所示。
由以上結果可知,我們所選取的13位評分者的評分結果的肯德爾(Kendall)W系數為0.955,其顯著性為0.000,說明評分結果的一致性較好,同時也證明不同的評估者使用本文所構建的評價標準進行評分,所得的結果是比較一致的,本文構建的社會責任信息報告質量評價體系是比較穩健可靠的。
六、結論
本文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質量要求為切入點,結合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自身特點,構建出一套較為完整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該質量評價體系,包括5個一級指標,15個二級指標,并運用熵權法確定了各項指標的權重。由于各相關評價信息取得比較便捷,評價標準較為直觀,指標賦權方法主觀性較小,因此,該質量評價體系可操作性強,且結果較為客觀。肯德爾W和諧系數檢驗也驗證了該評價指標體系的有效性。J
參考文獻:
[1]張蒽,徐英杰,陳鋒.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質量評價及影響因素研究[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4,(2):97-105.
[2]解江凌.我國中央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實證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5.
[3]齊麗云,張碧波,李騰飛.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質量評價研究[J].科研管理,2016,37(1):644-651.
[4]P Hαbek,R Wolniak.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s: the case of reporting practices in selected European Union member states[J].Quality&Quantity,2016,50(1):1-22.
[5]歐陽斌.資源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商業會計,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