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亮+姜振海
摘要:高校積極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和實現人力資源強國目標的重要措施。近年來,吉林省行業性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雖然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突出問題,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推進吉林省行業性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對策,為高校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勇于投身實踐的創新創業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關鍵詞:創業教育 行業性院校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5-0003-02
一、目前吉林省行業性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由于對創業教育理解有誤,導致沒有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視
本來進行創業教育已經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是使學生適應飛速發展的當代經濟、為人生價值奠基的舉措,但吉林省部分行業性高校沒有及時進行教育觀念和教學內容結構的更新,有的高校領導片面地認為創新創業教育不是高等教育的主流,認為大學生創業是因為學生就業困難而不得已采取的一個舉措。行業性院校依托行業發展,學生就業率比較高,想創業的學生跟綜合性院校學生相比就比較少,開展創業教育取得的效果不大。專業教師主體認為創業教育是本職工作以外的工作,導致內在動力不足;或者將簡單的創業技能等同于創業教育,而沒有把專業教育與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相結合。對行業性院校學生的相關調查中,大部分大學生不了解創業教育的內涵和意義,還有很多學生認為到行業性院校就讀,就是為了找一個相對穩定,收入還要頗豐的工作。大學開展的創業教育課程只是紙上談兵,不會對自己成就事業有多少幫助。
(二)高校的創業教育還沒有積極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之中
目前,吉林省行業性院校的創業教育都僅僅是開展部分與創業相關的課程,開展一些與創業、創意相關的學生競賽。幾乎所有的專業都沒有開設創業教育系列課程,開展的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學科教學脫節也比較大。吉林省行業性院校的創業教育要積極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環節、教學過程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三)行業性院校創業教育師資力量比較薄弱
吉林省大學包括所有行業性大學的創業教育起步于2003年,晚于南方的高校,起步較晚,發展相對滯后。由于起步晚,創業教育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捉襟見肘。許多教師是由相關學科直接轉移過來的,如管理學科、經濟學科等,有的還由學校的就業指導中心的行政人員和高校的輔導員兼任。創業是實踐性很強、和社會環境聯系密切的活動,可這正是當前創業教育的師資的弱項。因此我們吉林省行業性院校的創業教學師資隊伍急需加大力度進行專業化建設。
(四)創業教育缺乏良好的社會氛圍,導致學生和家長對創業教育的認識存在誤區
基于吉林省創業教育開展不足和教學水平低下的教育主體條件,學生對創業教育的認知存在諸多誤區。許多學生認為,創業是求職失敗的無奈之舉,只有找不到工作才選擇去創業,只認同給創業成功者去打工卻不認同自己創業,遠沒有把創業素質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相聯系。殊不知,進取開拓精神不足,敢為人先精神欠缺,就是求得一份職業,也很難做出成績,很難實現人生價值。在我國對大學生創業的社會認同度也很低,絕大多數家長的觀念是供孩子讀書,將來找個穩定的工作崗位,收入高,生活安穩,就是實現了夙愿,這種求安自保的觀念是中國幾千年傳統觀念的延續,有著深刻的歷史淵源,更改相當艱難。家長對創業的不認同,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創業課程的認同。
二、推進吉林省行業性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對策
(一)做好頂層設計,實施“一把手”工程
按照國辦發〔2015〕36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吉林省行業性院校要切實把落實并開展好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學校改革發展的一件大事來抓。實施“一把手”工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要由高校作為行政“一把手”的校長主管、主抓。學校要建立由教務處、就業處、學生工作部、團委、大學生科技園等部門齊抓共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機制。做好學校的頂層設計,學校頂層設計的好與壞,直接決定了吉林省行業性院校教育教學的過程和結果,吉林省行業性院校要逐漸把對學生的創業素質要求納入培養計劃、教學大綱、教材內容之中,科學地確定創業教育目標和課程。既要開設專門的創業教育課程,又要注重學科滲透和知識銜接,在學科教學中融入創業教育內容。針對學生培養目標、專業特點制定創業教育方案,實施適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創業教育,真正做到把創業教育融入到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
(二)建立健全行業性院校創業教育制度保障體系,確保創業教育開展能落到實處
行業性院校要確保創業教育能收到成效,落到實處,必須建立健全創業教育各項保障制度。保障體系包括組織保障、師資保障、投入保障、文化保障等。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創業教育領導小組;建立大學生創業指導中心,成立創業教育研究中心或創業學院;組建創業教育研究的教師隊伍和創業教育課程教學的教師隊伍;明確全體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責任,完善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和績效考核標準,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考核評價。提供場地支持、配備計算機、移動投影儀等辦公和教學設備,匹配課時經費和基地建設經費;學校在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中要突出創業教育思想,在行為文化建設中突出教師和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的培育。
(三)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吉林省行業性院校要根據本校所依托行業的特點和用人單位對本行業所需創新人才的需求,結合本校人才培養定位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有針對性地調整本校各個專業學生的課程設置,讓授課教師在傳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融入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進而推動高校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吉林省行業性院校要面向全校全體學生開設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并納入學分管理。吉林省行業性院校要更好地去整合校外校內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資源,多為學生推出一些品質高、易接受、好理解的深受學生歡迎的創業類慕課。吉林省行業性院校主講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多開展啟發式、互動式教學,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激發創新創業靈感。
(四)注重校園創業文化建設,營造濃厚創業氛圍
吉林省行業性院校要創新載體,豐富宣傳形式,利用校園廣播、板報、宣傳欄等陣地進行宣傳,對學生潛移默化地進行教育滲透。積極為在校學生選樹一些在行業內創業成功的校友典型,充分發揮他們的示范引領作用。定期邀請創業成功的校友為在校師生開展創新創業講座,分享他們創新創業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從而更好地增強高校師生對創業的認同感和接受度,讓創業文化精神、理念深入學生內心。
(五)注重實踐教學,完善創業教育實踐體系
吉林省行業性院校必須要建立實訓基地,組織創業實踐活動。同企業聯合建立一些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創業政策,從中體會創業的艱辛,讓學生在實踐中摸爬滾打,經受鍛煉和考驗,提高創業能力,為以后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高校要充分利用好所擁有的重點實驗室等寶貴資源,搭建創新訓練類實踐平臺,為學生在校期間圍繞所學專業開展創業實踐提供支持。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建設好大學生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學校教務處、就業處、團委、科技園等部門要多搭建創新創業競賽類實踐平臺,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新創業、創意設計等各類比賽,從而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識。
參考文獻:
[1]曹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
[2]趙毅楠.吉林省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林大學,2016.
[3]趙志軍,婁炎.關于推進創業教育的對策思考——對吉林省部分學校開展創業教育情況的調研[J].現代教育科學,2007(7):115-118.
[4]李麗莉.吉林省創業教育模式新探——大學生創業園教育功能研究[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4(6):108-110.
[5]王大洋,盧秋婷.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現實性探究——以吉林省地方高校為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9):147-152.
[6]馬金霞.淺談構建吉林省創業教育體系的緊迫性與重要性[J].現代教育科學,2006(11):143-145.
[7]王云倩.職業生涯理論指導下吉林省高職大學生職業指導課程開發研究[D].吉林農業大學,2012.
[8]姚毓春,趙闖,張舒婷.大學生創業模式:現狀、問題與對策——基于吉林省大學生科技園創業企業的調查分析[J].青年研究,2014(4):84-93+96.
[9]胡春平,劉美平,葛寶山.現階段我國高校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問題及對策——以吉林大學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2):77-80.
[10]徐真.產業升級、結構轉型與大學生就業促進研究——基于2015年吉林省大學生就業監測的情況分析[J].稅務與經濟,2016(5):107-112.
[11]李秘.如何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研究[J].現代交際,2016(5):171.
[12]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Z].中國大學生就業,2015(15):51-54.
[13]趙志軍.關于推進創業教育的對策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2007(4):65.
[14]張波.高等師范院校創業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教育,2009(10):78.
責任編輯:孫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