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雯
[摘 要]分析了當前我國農業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發展對策。為解決當前農業企業普遍存在的效益低下及競爭力缺乏等問題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企業;企業發展;競爭力;問題;對策
[Abstract]The problemsof the development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inChinawere analyzed,and the countermeasureswere proposed.The paperprovided the reference for sowing the proplems of lowefficiency and lack competive ability.
[Key words]Agricultural enterprises;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Competitive power;Problems;Cuntermeasures
1 實現農業企業騰飛的意義
農業企業是指使用一定勞動資料,以現代化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式為主,進行專業分工協作,獨立經營、自負盈虧,從事商品性農業生產以及與農產品直接相關的經濟組織,它包括種植(含林業、中草藥)、養殖、加工、流通、間接與農業相關的企業(如農資)、農業中介、農業信息和農業科技等企業。
目前國內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土地流轉、農業產業化、農產品中介組織建設等進行的研究很多,但對農業企業發展問題進行的研究尚不多見,因而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具有理論上的開拓意義。
狹義的農業企業是以利潤最大化為目的,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有關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等活動的經濟聯合體。廣義的農業企業除了進行有關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之外,還包括農業機械、飼料、肥料、肉類包裝以及各種食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也包括以天然纖維為原料的紡織品的生產和銷售。通常有3類農業企業:一是農產品生產企業;二是農產品加工企業,主要指農產品初級加工企業;三是
農產品流通企業,即農產品的運輸與銷售企業。這3類企業并不總是截然分開的,可以是混合型或者從某種類型發展為混合類型。
農業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農業企業是我國農業生產的主力軍之一。目前我國農業正面臨入世后的嚴峻考驗,農業的發展不僅受自身資源和國內市場需求不旺的雙重約束,而且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壓力。由于入世后政府要履行對世貿組織規定的承諾,逐步降低農產品關稅,開放農產品市場,這對以分散、粗放經營為主、生產技術落后、組織化、商品化程度較低的我國農業更是雪上加霜。尤其是對一些資源密集型產品如小麥、大米、糖等不具備比較優勢的農產品生產,其沖擊更大。因此,大力發展農業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些企業要想進一步發展,在國際市場上占一席之地,就必須大力培育持續發展能力。
21世紀的前20年是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時期,而實現這一宏偉目標最大的攔路虎就是“三農”問題。要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解決“三農”問題,帶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其戰略突破口或切入點就是要迅速實現農業企業的騰飛。因為農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鏈條中最關鍵的一環,農業企業作為產業化經營的龍頭和載體,一頭聯結市場,一頭聯結分散的農戶,對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它是農業發展到高級階段的表現形式,是農村市場體系、鄉鎮企業改造、農業科技進步的載體;它可實現農業產業化、實現農業規模經營、轉移剩余勞動力和加快小城鎮建設。所以只要實現了農業企業的騰飛,就能迅速帶動整個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就能實現農村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因而,農業企業的發展對農業和農村經濟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2 農業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人才供給不足農業企業的主體是農民,而大多數農民的文化素質較低。農民企業家的文化素質也普遍較低,市場意識淡薄,缺乏現代企業經營的技能,很可能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并且,隨著企業規模擴大和市場空間的拓展,農業企業家也越來越不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他們在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經驗和知識的累積、擴展及傳播等方面無所作為,生產經營活動長期處于低水平簡單運作狀態,而在增強企業持久競爭力的戰略決策和塑造企業文化等方面無能為力。因而,人才問題已成為我國農業企業發展的瓶頸。
2.2 資金供給匱乏現今的農業企業中,最為缺乏的資源是資本。農業企業競爭的背后,主要是對稀缺資源———資本以及政府優惠政策的競爭。誰獲得了較多的資本,誰就能夠擴大企業的生產,實現規模經營,從而降低成本、贏得較高的利潤。同時,誰贏得了政府的支持,也就贏得了這種稀缺資源,從而居于有利的競爭地位。目前的農村金融形勢是:資金嚴重短缺,對生產環節投放比例過小,金融服務手段單一化。農業金融機構思想觀念存在偏差,無論是政府項目還是銀行貸款,都難以投到農業企業手里,融資難已成為制約農業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因而,資金短缺的農業企業發展起來難度就更大。
2.3 技術含量不高大部分農業企業科技力量單薄,各類技術人才缺乏,生產、加工技術落后,技術改造和創新能力低,技術儲備嚴重不足,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技術合作較少,新產品、新技術研發進程緩慢。我國的農產品優良品種和大多數先進加工技術設備主要依靠國外引進,在技術的吸收、消化和提高上較為被動,產品、工藝的更新改造艱難,質量和品種大眾化,產品普遍存在增值能力低、科技含量低、市場占有率低“三低”現象。在這種技術環境下,農業企業難以實現跨越性發展。
2.4 土地流轉不暢目前我國的土地流轉機制尚未建立起來,土地使用權主體和風險主體界定不嚴,農地產權關系不清、責權利關系不明確。土地使用權流轉中,有些土地使用權轉授方缺乏法制意識,反復無常;缺乏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如缺乏相關的地價評估測算體系,地價核定不科學,從而導致各種干擾和侵權行為發生;缺乏土地流轉中介機構,土地流轉交易成本過高。由于土地流轉中的種種矛盾,大大增加了農業企業的運營成本。
2.5 信息化程度不高隨著信息和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在企業內已成為非常重要的資源。信息技術實現了跨越時空的同步信息交換,使企業在獲取、傳遞、利用信息方面更加靈活、快捷和開放。在農業高度發達的美國,已有半數農業企業裝備了電子計算機,能夠隨時進入各種農業網絡。而我國大多數農業企業仍采用手工處理方式,企業內部信息系統不健全,數據處理技術落后,沒有充分利用EDI、INTER-NET等先進技術,致使信息處理不及時、不準確,不同地域的數據庫沒有集成起來,無法實現網上采購和網上銷售。由于市場信息不靈,造成盲目生產,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變化,致使企業效益大大降低。
3 促進農業企業發展的對策
農業企業競爭力的培育和提升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對于尚處于起步階段的我國農業企業而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贏得一席之地,除需要有社會及政府的扶持外,企業必須要對資本、勞動力、土地、技術和信息等基本要素進行有效整合,才能提高自身的競爭實力。加快培育和提升農業企業的競爭力,其對策主要有:
3.1 加快企業人才培養企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企業要發展,關鍵在人才。具有創新精神和市場意識的新一代農民(農業企業家)的成長是推進農戶企業化的決定性因素。多數農民缺少企業家的素質,幾千年的小農經濟在農民的觀念和行為習慣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農村中雖然也有一些頭腦比較靈活的“能人”,但在改革開放過程中這些人大多走向了城市和其他非農產業,留守在農業領域的較少。因此,選拔一大批有發展潛力的農民進行培訓,使他們成為掌握先進農業科學技術、懂得企業管理和市場營銷、熟悉國家政策法規的新型農民,是推進農業企業化快速、健康發展的關鍵。
3.2 改善農村金融組織一方面,農村金融機構要擴大服務領域,改進服務質量,加大對農業企業投入,開列農業企業貸款專項資金項目,支持農業企業發展;另一方面,積極發展農村各類金融組織,構建新型的農村金融體系。建立以非國有銀行為主體的,基于市場機制的受法律制約、規范的、多樣化的農村金融機構,尤其是要大力發展農村信托機構,發揮信托融資與融物雙重融通功能,組建各種農村基金如農業企業基金、農業風險投資基金等,動員各種物質資源,聯結各個農業投資主體,構建農村多元化的農業企業投資新體系;同時要加強金融機構的競爭和專業化分工,搞活農村金融市場,解決資金短缺,促進農業發展。
3.3 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目前,農業技術創新僅靠農業企業自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要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拓寬技術合作領域,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聯合,加強與高??蒲袡C構的合作,以“借梯上樓”、“筑巢引鳳”等方式提高企業科研技術水平,加快科技成果在農產品生產、加工、貯藏、保鮮、運輸等環節的應用與轉化,增強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的能力,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帶動產業升級
和結構調整。提高農業企業的知識創造能力,進而提高農業企業員工的文化程度和企業整體技術水平。在研發方面,應堅持自研與引進相結合原則,建立完善的對外合作機制和科學的研發與經營分工機制以及有效的利益分配、知識產權收益機制,增強農業企業的持續技術創新能力。
3.4 改良土地流轉機制按照公平、效率、適度、規范的原則,創新土地流轉機制,完善土地政策執行監督機制,動員各種力量,協力貫徹土地政策。創新土地流轉中介體系,成立權威性的資產評估機構,保證公平交易。建立土地流轉托管站,接受土地承包者的委托,依法代理其進行土地轉讓。理順各主體之間的責權利關系,為穩定承包、有序流轉提供動力保證;明晰產權,正確劃分農戶、政府的產權邊界,劃分出讓者和受讓者的產權邊界。
3.5 加速改進信息化建設農業企業要培育和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就必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更新信息技術,力爭市場競爭的主動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各個企業都認識到:要贏得競爭力,不僅要具備有形資源,無形資源更加重要。如國家農業龍頭企業北京匯源飲料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投巨資從國外引進國際高新技術生產線,用徹底“顛覆”傳統工藝的“無菌冷灌裝”工藝,生產出一種告別防腐劑的果汁飲料,
為企業贏得了豐厚的利潤。加速改進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EDI、INTERNET等先進技術,能夠及時了解和掌握競爭對手的信息和市場的變動情況,以作出科學的決策。
4 結語
農業是萬業之母。培育和提升我國農業企業競爭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要人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十六大以及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人才培養、改善農村金融組織、推動企業技術創新、改良土地流轉機制、加速改進信息化建設,不斷加強和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就能永葆農業這一“母親產業”的青春和活力,使其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HAMEG,HECNEA.Competence BasedCompetition[M].NewYork:JohnWi-leyPress,1994.
[2]邁克爾·波特.競爭優勢[M].陳小悅,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
[3] C RAMARGL,JENSENCW.農業經濟學和農業企業[M].吳大火斤,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4]劉玉來.農業企業的困境與對策[J].中國科技論壇,2003(3):29-31.
[5]王紅偉,李明東,張超.試論農業企業核心競爭力[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4):458-462.
[6]王素君.提高河北農業企業競爭力的對策[J].經濟論壇,2004(12):32-35.
[7]莫少穎.提高我國農業企業競爭力的探討[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5(6):1-2.
[8]王世強,光翠娥.新的歷史時期促進農業企業發展發展策略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04(10):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