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得花
摘要:我國的高職高專教育目標: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在課程設置時,基本將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和人文素質選修課程,將學生的職業能力分為職業崗位能力和個人持續發展能力,貼合了我國教育界對職業教育改革提出的原則意見,即,職業教育應確立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指導思想。
關鍵詞:公共基礎課 人文素質 英語寫作為例
中圖分類號:G7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5-0024-01
高職高專院校本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要的教育目標,將學生的職業能力分為職業崗位能力和個人持續發展能力,體現了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指導思想。在課程設置時,基本將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和人文素質選修課程。但是,近年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導致高職高專院校公共基礎課逐漸被邊緣化,院校自上而下的各級領導、教師,甚至學生,突出強調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忽視公共基礎課和人文素質課,這屬于一種認識上的偏差,尤其對公共基礎課的忽視,致使相關課程得不到順利開展,或者開展力度不夠,使學校培養出的學生綜合素質低,缺乏繼續學習的能力,缺乏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缺乏崗位遷移能力,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處于“弱勢”,在未來職業發展中停滯不前。
在專業課和基礎課、專業技能和人文素質的辯證關系思考中,我更認同某位偉人的觀點。科學家愛因斯坦曾指出:“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他一語道破了公共基礎課在高職高專教育中所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很多教育專家、學者、老師對公共基礎課教學的改革也格外重視,我校分層教學的改革,也把公共基礎課的分層教學列為重中之重。
錄取到我校的大一新生,普遍存在偏科現象,尤其英語和數學成績非常不理想,因此,入學后的課程建設中,公共基礎課的大學英語和高等數學在開展過程中,遇到了很多阻礙。
以英語寫作教學為例,在英語開放式作文的書面表達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由于學生的基礎知識、詞匯量、理解能力和語感等各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同一篇命題的書面表達,不同基礎的學生英語書面表達也差別很大。如果給一個班級學生的英語水平分四檔,那么,A層學生熟悉英語語法、句法、詞法,作文表達時側重點于觀點標新立異,言辭精準犀利;B層學生對詞法、句法和語法停留在認知水準,應用起來并非得心應手,批閱此類學生作文,重點放在語言表達的準確性方面;C層學生對詞法、句法和語法的掌握不清晰,單純靠語感層面,這類學生的作文,只要表達出文章的淺層意思即可,簡單句和復合句的表達上,以簡單句為主,用對一兩句的復合句,就應受到表揚;D層學生的英語停留在初中英語水準,他們的英語寫作以簡單實用為主,簡單句表達準確就是最佳策略。在書面表達訓練中應根據學生現有的英語語言基礎和表達能力采取分層教學,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發掘他們在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潛能,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提高。
高職高專的英語口語根據“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鼓勵每一個學生開口說英語。但是,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所以,英語口語的分層教學也成為了新的課題。根據學生的英語高考成績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熱心、信心、毅力和智商,我通常在一個班級將45名左右的學生分成優、良、合格3個人群。“優”群學生英語基本功扎實,讀、寫、譯的學習也主動,但是口語相對于閱讀較為弱勢,這樣的學生我傾向于讓他做我課堂的“點讀機”,鼓勵他經常進行朗讀的專項訓練。“良”群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一定的進取心,比較踏實,但是,他們屬于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周圍同學、老師的幫扶,上課中,我會重點提問這批同學并給予積極點評,讓他知道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合格”這一群體的學生屬于“三不”學生:不積極、不認真、不敏感。這樣的學生需要的是關心和督促,不是放棄。總之,只有教師教法得當,學生在英語方面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才能不斷提高。
高職高專公共基礎課程的分層教學,就是依據因材施教理論和學生個體差異相結合而提出的新的課題。針對具體的某一門基礎課程,有區別地設計教學內容,控制教學進度,變換授課方式,隱性區別對待學生而求同存異,促進每個學生在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中求得最佳的發展。分層教學作為新的研究課題,它已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法,一種教學策略,更是一種教學思想,真正從根本上承認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同時利用學生差異使教學活動得到優化分層,體現了教育的“全體性”“全面性”“主動性”和“差異性”。
參考文獻:
[1]張才華.英語寫作分層教學之案例分析[J].民風,2008(19).
[2]張澤.淺談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分層教學-以英文寫作課為例[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20).
責任編輯:孫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