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洋+楊麗坤
摘要:《非線性編輯》課程是藝術高校影視系的專業必修課,本課程常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但在實施過程中,實踐和理論脫節比較嚴重,學生綜合創作能力得不到提高。本文結合課程特征,嘗試了案例教學法和任務教學法,分析了這兩種教學方法的利弊,進行了課程改革。
關鍵詞:非線性編輯 課程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5-0025-01
一、課程介紹
《非線性編輯》是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必修課,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要熟練掌握非線性編輯軟件的操作和使用,熟練掌握非線性編輯軟件各種功能和特效的使用;能夠獨立創意并制作具有專業水準的視頻作品。
本研究通過課堂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從前期準備、實踐拍攝、后期制作幾個步驟中學習影視制作的全過程,并結合理論知識研究影片制作技巧、拍攝技巧。學生通過獨立創作劇本并通過相應的非線性編輯軟件制作出完整的影視短片——微電影,因此,本門課程將分為三大階段:
第一階段,理論講述。使學生了解影片制作的發展史和制作概況,學習劇本編寫技法和蒙太奇的應用。讓學生能夠結合理論創作微電影的短片劇本,學會分鏡頭劇本對撰寫。約占32個課時,此時要讓學生分組完成劇本和分鏡頭腳本的初稿。
第二階段,拍攝技巧理論和實踐。讓學生學會畫面拍攝技巧,固定鏡頭和運動鏡頭的應用,光線、色彩和構圖的應用等內容。約占20個課時,此時每個學生組都要根據分鏡頭腳本拍攝出各個鏡頭,完成拍攝部分。
第三階段,后期制作。學習非線性編輯和特效的制作。根據分鏡頭腳本完成后期剪輯和特效制作,完成完整的微電影作品,約占20個課時。
第四階段,教學評價。本研究采用逐項評價和綜合評價相結合的方法。教師要認真了解每組學生在每一部分的學習情況和作品水平,對每一部分進行逐項評價打分。最后的剪輯作品使用綜合評價方式評價該作品的水品,決定改組學生的創意和技能的高低。在課程結束時,教師收集學生的剪輯作品,采用課堂集體觀看作品學生評價、教師評價和訪談作品創作者三種評價手段結合的方式,得出教學和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經驗。
二、本課程采用的教學方法
1.實踐教學是這門課的主導教學方法
非線性編輯課程是機房實踐課,雖然有理論講解,但更偏重的是理論的實踐,把理論在課堂上用實踐的方式呈現出學習效果來。所以,這門課一定要多實踐,讓學生多動手操作。
2.任務驅動是這門課程常用的教學技巧
任務驅動法給學生創造了挖掘自己能力的機會。每個班級都存在缺少主動學習意識的學生,這時給學生布置任務,可以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在《非線性編輯》這門課中,給予學生的具體任務是,讓學生親自完成一個片子的后期剪輯,讓學生體會到剪輯的重要性,學習剪輯技術和技巧。
3.案例教學法
根據我校學生特征,案例教學法比較適合《非線性編輯》這門課。我常使用的就是這種方法。選取案例要基于當前電腦配置能夠實現的前提下,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案例。這些案例往往是以模仿商業影片為主,制作難度低于商業影片的制作。但是,案例教學有局限性,案例會局限學生的視野和思維,僅僅學會了案例,而缺乏啟發性和創新性。
4.分組協作學習是學生必須學會的學習方法
影片創作是個團體活動,在課堂教學中也要注重學生的分組合作學習情況。組間競爭是增加學生學習動力和興趣的一個重要因素。通過競爭和競賽,可以讓同學們看到別人的學習進展情況和學習精神,促進學生自己的學習。
三、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是《非線性編輯》課程的一種有效方法
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是《非線性編輯課程》的一種有效方法,該模式有助于開發學生創作的潛力。但是這里的任務,一定要結合知識點,恰當合理,才有效果。怎么樣才能恰當合理?
(1)任務要在課堂內和課堂外綜合完成。在課堂內,講述理論知識,課堂外,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
(2)學生要有自我約束力,主動學習性高。課堂內,學生由老師管理,有課堂紀律的約束,學生學習是比較上進的。但是課堂外,要靠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這就要求教師把任務布置得詳細,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做任務,不同人在實踐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務,這些角色團結成組,才能完成一個作業。
(3)任務要具有團隊創造性。教師的任務是把學生的這種潛在創造性挖掘出來,讓學生把自己的技能表現出來。開放學習,因材施教。教師給予學生任務,但不能強制學生必須完成某任務。《非線性編輯》這門課程需要學生組成團隊進行創作,學生各有專長,則各盡其能,發揮自己的專長,不能刻板地讓學生按死要求完成制作。
參考文獻:
[1]張曉艷.影視非線性編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2]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孫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