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棟+王勝華+張鳳萍

2015年地福來生物肥在全省范圍內,在大豆上進行了多點試驗、示范,均取得了顯著的增產、增收效果。地福來生物肥是一種藻類活性細胞肥,它通過藍藻細胞的高效固氮作用,為農作物提供非工業化生產的有機氮素營養,通過綠藻細胞的超強光合作用,把土壤中被固定的磷、鉀、硅、鈣、鎂、鋅、鐵等活化吸收,合成有機營養,根據作物不同生育期生長需要,為作物提供全面、均衡的養分,滿足農作物生長發育對養分的需求。同時該產品又是有機生物制劑,對減少化肥施用量,活化土壤有益微生物,抑制病害,減低土壤板結程度,保護土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符合國家提出的“三減,減農藥、減化肥、減除草劑”政策。
1 試驗地點
本年度實施的地福來生物肥肥效試驗設置于林甸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科研實驗站,所處積溫區為第二積溫區。土壤類型為碳酸鹽黑鈣土,地勢平坦,土壤基礎肥力較好,堿解氮:162毫克/千克,有效磷:27.2毫克/千克,有效鉀:213.2毫克/千克,ph:8.31,有機質:26.6克/千克。前茬玉米,示范地塊整地為秋翻,翻深20厘米,秋耙、撈。采用65厘米平播后起壟。
化學除草:禾本科雜草較小時,可用5%精喹禾靈50~70毫升/畝+25%氟磺胺草醚72~86.4毫升/畝,莖葉噴霧。
防治大豆紅蜘蛛:用1%阿維菌素25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防治,于下午3點以后進行噴霧防治。
防治大豆食心蟲:在8月初進行防治,可選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40毫升/畝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30毫升/畝,兌水30公斤噴霧。
2 試驗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材料:
1、供試材料:地福來生物肥由省農技推廣總站提供。 2、供試作物:大豆,試驗品種:抗線8號。
2.2 試驗方法
試驗采用大區對比法,不設重復,設2個處理,處理面積均為3畝。
處理1:當地常規施肥+苗期生物菌肥葉面噴施,噴施劑量240ml/畝。
處理2:當地常規施肥+苗期清水處理
本地大豆常規用肥水平為
一:尿素45kg,二銨165kg,氯化鉀60kg/公頃,合270kg/公頃肥料。二:45%或48%含量以上的大豆專用肥275~300kg/公頃。本試驗中肥料的常規用肥標準為:51%含量的大豆專用摻混肥300kg/公頃,即畝施用量(底肥量)20kg。
3 試驗示范調查分析內容
3.1 試驗田基本情況調查
調查土類、前茬、整地施肥、品種、播法、密度等。
處理1的地福來生物肥應用時期為6月8日,大豆所處生育時期為真葉展開期,株高4.5cm,處理劑量240ml/畝。
3.2 物候期調查
試驗過程中詳細調查并記載了各物候期如播種、出苗、開花、結莢、鼓粒、成熟期等(詳見表2)。
從各物候期的調查來看,除在成熟期的表現處理1即地福來試驗田略顯提早1~2天左右,兩個處理的其它各生育期及生長發育的表現基本一致,即肉眼觀察沒有明顯的差異。通過各生育期的調查來看,在田間長勢上從始粒期開始(8月8日)地神福來處理的植株在株高上平均值能高出對照約3~4cm。
3.3 測產考種調查
由于本年度秋季霜期偏晚,大豆植株生育也相應延長,所以本試驗直至10月8日才開始進行田間測產,現將產量結果整理如下:
從田間考種調查來看,地福來試驗田大豆植株高度平均高出約3.6cm;癟莢數地福來要明顯低于對照,平均每株降低數量為1.6個;平均百粒重相對高出0.85克;表現在產量上畝增產達到了13.1kg,增產率為7.7%。
4 試驗結論
1、從生育期調查結果來看,地福來生物菌肥處理較常規對照各生育期大體相當,但在成熟期略表現出能提前成熟約1~2天。
2、從產量上看,地福來生物菌肥處理較清水對照具有較明顯的增產效果,畝增產達到了13.1kg,增產率達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