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纓涵
摘要:語言意識充分表現(xiàn)出了民族思維與表現(xiàn)手段的差異性,可以說是民族思維呈現(xiàn)的核心與精華。本研究從俄語語言意識形態(tài)角度出發(fā),并對語言意識在俄語翻譯方面的關系為分析,探究其重要性。翻譯教學活動中,一方面,需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的俄語基礎;另一方面,也應當在俄語方面具有十分優(yōu)秀的基本功。最后,需要在俄語學習過程中形成語言意識能力。希望通過本研究能夠對未來俄語翻譯工作開展提供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俄語翻譯 語言意識 學生
中圖分類號:H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5-0086-02
語言意識這一術語最早是德國的語言學專家洪堡特提出的。隨后,俄羅斯加里培林等相關研究者對語言意識也進行了深度研究。俄語語言翻譯角度探究語言意識的成果相對較少,我國針對語言意識方面進行研究的學者集中在心理語言學角度。語言意識屬于反映某一民族文化的人的思維模式。希望通過本研究能夠對未來語言意識研究以及促進俄語翻譯發(fā)展提供幫助,也希望能夠對未來進行學術型研究提供重要借鑒。
一、俄語語言意識發(fā)展特點
語音意識產(chǎn)生屬于人類社會之中循環(huán)意識不斷進步的重要結果。因此,人們對語言的應用與發(fā)展不斷進行總結,結合人們思維形式以及思維能力等的深入探討,從而能夠獲得從整個勞動體系上升成為一種具有綜合性與系統(tǒng)性的形式。
世界上語言種類多樣,不同語言結構之間彼此存在差異性,但是仍然表現(xiàn)出一種盤根錯節(jié)的復雜結構關系。產(chǎn)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語言與社會現(xiàn)實、歷史文化等方面保持著十分緊密的關聯(lián)。同時,也是一個民族發(fā)展的重要基石。掌握語言中的精髓,才能夠為未來語言學習提供方
便,因此,就需要把握好俄語語言意識發(fā)展中的特點。
通常情況下,一種語言意識之中擁有三個層面,第一,主觀意識通過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實踐;第二,創(chuàng)造性活動客觀環(huán)境的需要;第三,思維以及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主體的綜合體現(xiàn)。
二、俄語語言意識
語言作為一個民族發(fā)展的重要基礎,能夠充分展現(xiàn)民族歷史發(fā)展歷程,這一點集中表現(xiàn)在詞匯層面。語言與詞匯的發(fā)展與演變都在面向人們展現(xiàn)具有民族性的發(fā)展路徑。語言意識主要是指通過借助詞匯、固化語素以及篇章等語言手段,形成于外化的意識形象的統(tǒng)稱。語言意識可以從五個方面進行分析:語音、詞匯、語法、修辭意識以語言國情文化。
1.語音意識
語音意識主要是從字母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學習字母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探究俄語、漢語發(fā)音之間存在的異同。同時,關注俄語發(fā)音以及詞語含義之間的關系。例如人名THM以及TOM,其中的O以及H就是相同的元音,同時,在發(fā)出O的時候,嘴型則大于H,又因為各個要比弟弟大,所以,TOM為哥哥。
2.詞匯意識
語言必須在實踐之中充分發(fā)揮應用的功能,才能夠為社會提供服務,發(fā)揮作用。基于語言意識角度出發(fā),分析勞動主體在具體勞動行為中的不同思維意識的流程,語言意識在勞動之中也就是一個思維主體需要表現(xiàn)的主體形式,通常情況下,語言意識之中包括了三個層面的內(nèi)容,分別是主觀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應用,勞動改造過程中對客觀環(huán)境的需要以及思維與勞動主體綜合性過程。
在俄語語言意識發(fā)展的過程中,詞匯意識同樣十分重要,在對其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應當明確詞匯彼此之間形成的關聯(lián),并能夠在自己的頭腦之中形成詞匯聯(lián)想場,這種方式有助于詞匯進行存儲與提取。例如:Больницы(醫(yī)院)、сестра(護士)、профессор(教授)等放在一起的同時,也能夠對這個詞的含義進行準確的判斷,由此可以發(fā)現(xiàn)語義的重要性。
3.語法意識
語法意義需要我們能夠更加主動地對比俄語語法以及漢語語法之間的差異性。俄語語法之中存在的部分結構屬于漢語并不具有的,例如無人稱句以及不定式句。
例如:Снежный покров полный путь意為:雪蓋滿道路。上述為俄語人稱動詞,主要應用在無人稱用法之上,但是漢語譯文之中的“雪”就是主語。
4.修辭意識
修辭意識則能夠促使俄語翻譯更加地道。與漢語相一致,俄語之中的一個意思也能夠同時使用幾個詞來表示。例如:глаза(眼睛)、OKO(眼睛),修辭學屬于十分重要的內(nèi)容,具體包括了修辭手段方面的綜合運用,有別于語體詞語等方面的綜合運用。
5.語言國情文化知識意識
語言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與民族思維之間也是彼此相連。中國社會之中具有貶義含義的詞匯,在俄語之中則可以是善意和樂觀的。
總之,翻譯屬于轉換的過程,具體是指通過準確與通順的翻譯,將一種語言轉換為其他語言的過程。在此階段,我們需要知道轉換之中的要點,更加應當了解藝術性需要。開展翻譯時,本身更加應當具有一定翻譯技巧。
三、翻譯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語言意識與能力
翻譯本身是一門藝術,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應當充分掌握翻譯的各類技巧,例如可以做“加減法”等。追求意似,修辭求似。除此之外,也應當充分了解語言的間接性特征、主義句式以及外來詞等各項翻譯工作。將一門語言之中的詞匯與含義轉變?yōu)榱硪环N語言之中詞匯意義相同的對應詞,就被稱為意譯。直譯則強調(diào)的是根據(jù)一個詞以及語素進行的翻譯。但是,因為不同民族以及國情都有所不同,因此勢必會存在無法翻譯的事物,此時就需要采取音譯法進行翻譯。翻譯的過程中,需要具備一定的理論與方法,更加應當注意詞語方面的搭配與色彩,分析搭配能力以及使用習慣,盡可能避免硬譯與曲譯。
當前,俄語語言意識研究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一個應用在文化知識方面成功交流的空間。更加有利于促進學生實現(xiàn)兩國文化理解與溝通方面的水平提升。俄語教師需要在常規(guī)教學中,關注對語言、詞匯的文化背景的傳遞,幫助學生理解俄文之中的差異性與隔閡。語言意識在達到一定水平之后,翻譯工作將會更加有效與精準,忠實于原文且應當確保原作之中的風格保留。與此同時,通過翻譯學習,掌握不同翻譯理論類型與技巧同樣十分必要。
翻譯教學之中擁有一些共性的問題,并與語言意識之間尚未產(chǎn)生緊密的聯(lián)系,如果無法解決此類問題,則就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俄語翻譯的問題。因此,應當從幾個方面提高翻譯能力。首先,翻譯意識集中體現(xiàn)在了民族思維以及表達方式的差異上,屬于民族思維之中的精華,更加體現(xiàn)在了民族語言世界圖景方面。語音意識同時也能夠對翻譯質(zhì)量產(chǎn)生影響,詞匯意識是不造成理解歧義的保障。通過語法意識則能夠確保翻譯出正確句子。語言國情文化知識意識也十分必要,不同民族之間的語言表達更加不同。翻譯需要與語言意識之間密切關聯(lián),兩者則能夠彼此影響。其次,語言意識只有達到一定程度,翻譯才能夠更加準確。同時,也應當引導學生掌握學習重點,并應用到俄語翻譯之中。通過借助語言意識理論進一步指導翻譯教學。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合俄語翻譯過程中的語言意識相關問題,具體陳述了關于語言意識方面的內(nèi)容,另外也包括了翻譯問題,探究兩者之間的關系問題。翻譯作為俄語教學活動之中的重要形式,語言意識問題指導著俄語教學以及學習內(nèi)容。俄語翻譯學習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直接輸入與輸出外語等形式。引導學生形成興趣,才能夠形成語感。總之,探究俄語翻譯過程中語言意識問題對發(fā)展俄語教學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姚佳. 論《圍城》俄譯本中熟語文化信息的等效傳達與翻譯[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2.
[2]楊超. 功能派翻譯理論視角下俄語口譯文化意象的傳達[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4.
[3]許高渝,趙秋野,賈旭杰,杜桂枝.俄羅斯心理語言學和外語教學[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4]黃忠廉,白文昌. 俄漢雙向全譯實踐教程[J].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4(1A).
[5]齊光賢,實踐漢俄音譯法[M].成都: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孫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