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艷
[摘 要]有機農業種植帶來的生態平衡和可持續性發展以逐漸成為當前農業種植的趨勢,本文就有機農業種植中病蟲害防治方法進行多方面的考慮和研究。
[關鍵詞]有機農業;病蟲害防治;對策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農業水平也呈現出欣欣向榮之態,農業技術的科學化的日益加深也帶來了農業產量的逐年增加。在近幾年的時間里,有機農業逐漸發展為我國的主要的農業種植方式,并以提高作物產量為目標對我國的農業發展進行有力的推進,在有機農業種植中,有效的進行病蟲害的防治是其能夠進行可持續發展工作的重點。
1 有機農業的概況
把有機農業產品生產放在一個良性循環的經濟和生態系統之中,并使之能夠進行良好的可持續性發展的農業生產模式稱之為有機農業。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把自然環境的和諧與生態的平衡放在首要的位置,使農業與自然之間有較高的協調性,在保護資源環境中進行生產開發,回饋自然,遵循自然規律,在種植業方面,有機農業種植要求不使用化學制品做為化肥,不采用化學藥劑作為病蟲害的防治手段,最大限度的保護水源、土壤和環境,在此基礎上重視和利用不同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利用種群關系對病蟲害進行有效的控制,來達到提高作物產量和質量的作用。以輪作的方式進行農業生產,提倡物種的種植種類豐富化,對生態環境起到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作用,物理防治病蟲害,優先進行生物防治,在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
2 有機農業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思想與手段
2.1 有機農業種植中病蟲害防治的核心思想
有機農業對病蟲害防治的核心是貫徹可持續的生態保護理念,強調的是可持續的協調性發展。在作物施肥促生長過程中,不使用化學肥料,拒絕轉基因生物及其衍生物,模擬構建自然的生態體系,在種植作物的過程中,鼓勵多樣化的作物品種種植,相比較傳統種植過程中,作物的單一性導致的生態資源的統一性,在特定的環境下往往在爆發病蟲害時具有突然性和迅速發展的特征,傳統種植模式不利于生態的平衡發展。在有機農業種植過程中,多樣性作物的間種與環境構成相對多元卻平衡有條理性的生態圈,通過讓益蟲成為生態圈的一環來抑制害蟲的發展,同時將多樣性種植延伸為時間多樣性和空間多樣性的種植。利用時間多樣性來控制播種種植的時間和對收獲時間的精確計算,在針對空間多樣性時,則把握好作物品種,種植土壤和空間地理環境的多樣性,多樣性的生態環境的構建,為益蟲的生長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有利于針對性的進行有機農業種植的病蟲害防治,明確有機農業的對生態保護,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2.2 有機農業種植病蟲害防治的手段
在病蟲害治理的過程中,對管理進行系統的強化,能夠有效的降低病蟲害發生的幾率。對作物的管理要從整體的生態環境入手,在選擇作物時,聯系實際的地理氣候環境,考慮生物的多樣性進行選取,在作物的種子、幼苗時期,就要考慮到作物品種是否能夠具有較高的抗病蟲害特性,不選擇轉基因作物品種,對種子的處理要精心,如晾曬充足不受潮、溫水催發、及時對種子的健康情況進行審查,剔除不健康的種子,綜合考慮病蟲害發生的規律來設計調整栽培計劃,避開病蟲害高峰時期和氣候不適宜時期進行播種,并從播種后及時做好防預工作,從根源上減少病蟲害發生的可能性,在幼苗期更要加強管理,定期進行修剪和清除有礙生長的部分,對農作物生長環境進行清潔管理,保障環境衛生。在病蟲害發生階段,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兼顧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經濟效益的綜合發展,對有機農業的病蟲害采取綜合性的治理。計算好生態環境對病蟲害的自我調節的最大限度,設置分級預警制度來對病蟲害進行嚴密的監控,在病蟲害程度超過預警值時,積極采取防治措施,不大面積的使用化學農藥,優先考慮采取物理手段,不過分干擾生態環境的平衡,面對比較嚴重的病蟲害,優先考慮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區別于傳統農業種植中對農藥的大面積噴灑,不僅致使作物農殘問題,影響人的身體健康,也對環境造成了污染,生態環境得不到平衡亦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生物手段防治,則可避免以上問題,例如在病蟲害高發期放養鴨子,雞等依靠害蟲為食物的家禽,亦可以放置人為促進保護的益蟲,對病蟲害進行有效治理,同時燈光誘捕,紗網攔截等方法也能夠在進行有效治理的同時,保護生態。加強對種植管理人員的學習和指導工作,提高自身素質,深入田地間,落實研究到實處,以人為本,走進農民中間,對農民的種植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可通過召開講座分享知識,發送宣傳冊普及理念,真正把有機農業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做好,提供更為先進、有效適合的病蟲害防治手段。
3 結語
我國是以農業為主的產業大國,農業的發展密切關系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與國家的經濟發展,對于有機農業的種植在病蟲害防治方面,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對農作物的病蟲害科學防治進行積極的推廣,有助于保障農業產品的產量和提高其質量,實現農業強國,推動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曉銘,霍鳳團.有機農業病蟲害防治與質量保證體系的構建.農家科技.2011(04):29~29
[2]陳振天,孫豐年,宋婷婷,等吉林市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現狀及發展思路田吉林農業,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