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麗華
摘要: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教育更加注重對學生探究精神和優秀情感的培養。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關于小學教育的管理工作也正在面臨著全新的形勢,文中詳細分析了當前小學教育管理中的常見問題,并提出了對應的改革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教育管理 改革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5-0153-01
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性教育,小學教育對于幫助學生打下知識基礎,樹立正確思想價值觀念的雛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學生的一些特點,需要對其進行教育管理,以便為學生營造更好的學習空間,提高效果教育的有效性。但是從當前情況來看,小學教育管理的模式過于守舊,無法很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因而展開教育管理改革十分重要。
一、小學教育管理工作改革的迫切性
首先,教育管理觀念的落后制約了小學教育管理工作的進程。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教育由傳統的應試教育逐漸轉變為了素質教育,為了完成教育改革的目標,很多教師在教育中逐漸應用創新的教學方法。但是他們大多數忽略了對教育管理工作進行創新,很多教師認為傳統的教育理念并沒有更新的必要,因為在傳統模式下教師保持著絕對的威嚴,更加便于管理。
在這種陳舊理念的影響下,小學教師的教育管理模式比較落后。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很少去聽取學生的想法,絕大部分事情都是由老師決定之后再通知學生,在班級管理中,教師始終保持著權威。一方面,這種管理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另一方面,這種模式會使學生和老師之間存在比較明顯的距離感,不利于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另外,在教育管理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過于注重行政管理和教學管理,忽略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小學教育管理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小學教育團隊的質量影響。這種問題主要發生在農村小學和部分私立學校,很多小學教師教育資質過淺,教育能力不足,無法有效的展開教育改革工作。也有部分教師的思想觀念過于功利性,沒有潛心研究教育管理的改革工作,導致小學教育管理工作長期得不到創新與發展。
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教育改革的有效策略
針對上述問題,教學教育的相關管理者急需制定針對性的改革策略,改變傳統小學教育管理模式與新課程改革不相匹配的問題。
首先,小學教師需要積極轉變教育改革理念,意識到新形勢下開展教育改革工作創新的必要性。一方面,教師需要從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目標出發,注重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養。在教育管理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的了解學生的觀點和想法,雖然小學生的思想尚不成熟,但是對于一些事情往往有著比較獨特的見解,教師需要認真聆聽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勇敢地說出自己的觀點。另外,教師需要在教育管理的過程中滲透人文文化的管理理念,注重了解學生的心理情緒狀態和生活情況,從而構建起更加融洽、良好的新型師生關系。在新型的教育管理理念之下,教師可以更全面的掌握學生的情況,從而制定對應的管理策略,有效的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促進教學質量的上升。
其次,在新型教育管理理念的指導之下,教師需要進一步完善教育管理體系,不斷創新教育管理方法,準確把握教育管理工作之中蘊含的規律。學校管理者需要充分發揮出自己的管理與統籌能力,緊抓教育改革工作,了解不同教師班級的管理狀況,做好管理質量監督與評價工作,積極詢問學生和老師以及學生家長這方面對于教育改革工作的想法和建議,查看新型教育管理方式的具體試行效果。另外,學校也應該注意加強教師培訓工作,定期為教師傳遞最新的教育管理理念與管理措施,促進教育管理模式的不斷完善與轉變。
再次,為了更好地實現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工作的要求,小學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學生評價方式。不能單純的以學習成績的好壞來評價一個學生的能力和水平,而是要充分的了解每一個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特點,分析學生在學習方式、學習觀念、思想道德品質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并在此基礎上制定針對性的教育管理措施,做到因材施教,逐步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小學尤其是農村小學,需要進一步提高教師團隊的整體素質,加強職業素質培訓是最為必要和基礎的。另一方面,需要積極引進新型教育人才,為教育團隊輸注新鮮力量,以全新的眼光展開教育管理工作。同時,學校管理者也要注意加強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使教師意識到自身工作的神圣性,轉變功利性的工作態度,促使其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放到對新型教育管理工作的鉆研當中。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背景下,傳統的小學教育管理理念已然落后,需要相關教學人員意識到當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創建并應用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馬桂英.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教育管理改革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6).
[2]劉娜.關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教育管理改革研究[J].求知導刊,2014(12).
責任編輯:孫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