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毓祥
摘要:高中教育中,高中地理是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高考成績也有關鍵影響,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學效率是地理教師非常關注的問題之一。高中地理的特點是知識點較多,知識較為晦澀抽象,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知識傳授,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都難以提高。本文將就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的策略展開探討。
關鍵詞:高中教育 新課程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5-0159-01
高中地理新課程理念包含了多個方面的要素,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教學效果,而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改的主要途徑。在新課程標準下,高中地理教學要求做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為學生的后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對于高中地理教師來說,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才能切實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的內涵
有效教學和傳統教學觀念存在較大差異,有效教學的核心觀念是以學生通過學習是否有發展或者取得了進步作為教學效果的衡量指標,而不僅僅以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以有效教學的理念作為教學的引導,作為教師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的推進力,通過完善的教學評價和教學管理改善教學效果。有效教學主要包含三個方面,即:教學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教學中學生不再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學習;第二是教師是否確定了明確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學生必須了解“學什么”和“學到什么水平”;第三是采取的教學方式必須是學生樂于接受和易于理解的。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際水平,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設施,盡量在較短的時間內高效完成高中地理教學任務。
二、地理新課程標準對有效教學的界定
(一)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
興趣指的是學生對事物的關切或者喜好的情緒,興趣對于實踐活動的開展有重要影響,對某件事物有興趣,能夠讓他們產生緊張、愉悅的心理,能夠提高注意力,高中地理教學不僅要重視知識和技能傳授,還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對地理知識產生興趣,通過提高教學有效性,消除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厭煩和恐懼心理,養成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基本素質
地理高考試題一般都是依托現實問題考查學生對地理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地理教師來說,不能好高騖遠,應該加強基礎知識教育,運用地圖等教具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化,培養學生分析地圖、理解地圖的能力。在教學中將地理知識和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和問題結合起來,讓學生從地理學的角度去分析和解決這些問題。
(三)為學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高中地理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能夠對他們的學習、生活有幫助,并且能夠促進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的地理技能和地理知識,因此高中地理教學應該以“以人為本”作為教育理念,促進學生終身發展和終身學習,這也是滿足時代發展的必然需求。
三、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整合教學資源
教材是核心教學資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教師應該轉變傳統以教材為唯一教學資源的觀念,敢于打破教材束縛,減少對教材的依賴性,將其他教學資源整合起來并進行優化。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把握好教材體現的教學重難點,以此為基礎結合本班學生的學習能力,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讓教材更加本土化,更加符合當地學生的生活實際。
(二)確定合理的教學內容
有效教學關鍵不在于傳授了多少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的“質”。難度適中的、內容靈活的、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知識是有效的知識,對于教師來說,應該恰當調整教學質和量之間的關系,如果教學信息量太大,知識點太多再加上地理知識點較為零碎,學生接受會非常困難;如果教學信息量太少,那么教學效率就會很低,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教學前教師要科學的劃分教學內容,將課程內容安排好。
(三)靈活選擇教學活動
恰當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教師應該針對課程內容和課程理念,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只有是否適合,沒有好壞之分,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有效性。例如在《城市的空間結構》這一課的教學中,由于這節課的知識主要是一些規律和概念,難以調動學生興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在講授“城市形態”這部分時,就可以將學校所在地的城市輪廓在黑板上畫出來,并讓學生討論自己眼中的城市輪廓是什么樣的,課堂氛圍變得非常活躍。
四、結語
綜上,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切實提高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董亞玫.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實施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28):33.
[2]湯春林.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微課的有效應用[J].南北橋,2016(5):70.
[3]王寧.高中地理有效教學活動策略研究[J].高考,2015(3):52.
責任編輯:孫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