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若彤
摘要:本文從教學和實踐的角度出發,歸納總結了野外露頭信手剖面圖的繪制原則、步驟和方法技巧,便于學生在野外地質實習中,能夠快速、準確、完整地繪制出露頭信手剖面圖,為室內地質工作提供寶貴的原始資料。
關鍵詞:野外露頭 信手剖面圖 原則 步驟 方法技巧
露頭是地層、巖體、礦體、地下水等露于地表的部分。野外露頭觀察及描述是獲取原始地質資料最直接的方法,對找礦及其他地質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信手剖面圖是以目測的方法勾畫出露頭外形,并記錄一系列重要地質信息的圖件。露頭上一些用冗長文字無法描述清楚的地質現象,均可用信手剖面圖直觀、形象地記錄下來。雖然攝影也能獲得這種效果,但它受光線、鏡頭取景范圍等影響較大,且主次不明,難以突出露頭上的重要地質信息。因此,繪制信手剖面圖仍然是地質工作者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
一、信手剖面圖的繪制原則
不同于普通的風景素描圖,野外露頭信手剖面圖的繪制需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快
在野外地質調查過程中,地質工作者在每個露頭上停留的時間有限,所以要求他們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圖件繪制。因此,地質工作者可直接用鉛筆或鋼筆在野外記錄本上勾畫,不要求精工細作。
2.準
露頭上地質現象紛繁雜亂,在繪圖時,地質工作者必須加以選擇,突出重點。在如實描繪客觀現象的基礎上表達必要的地質信息,忌用夸張、想象等手法對圖件進行藝術加工。
3.全
信手剖面圖必須包含必要的地質信息,才能體現其價值。根據野外工作中的習慣用法,信手剖面圖要求盡可能注明以下幾項內容:①圖名;②比例尺;③信手剖面圖一端的方位;④地質界限、地質符號、巖層信息及相應說明;⑤圖例。
二、信手剖面圖的繪制步驟和方法技巧
野外露頭信手剖面圖繪制常采用“遠近結合”的方式。地質工作者先從遠處觀察露頭外形,圈定繪圖區域、勾畫露頭輪廓線,再近距離觀察、記錄露頭上重要的地質體特征,豐富圖件地質信息。
為了更好地闡明野外露頭信手剖面圖的繪制步驟與方法技巧,下面以青海大柴旦五彩煤礦中某露頭為例加以說明(如圖1所示),筆者于2013年9月在柴達木盆地開展野外地質調查時繪制該露頭信手剖面圖(如圖2所示)。
1.圈定繪圖區域
野外地質調查針對性較強,觀察重點未必遍布整個露頭。因此,地質工作者應在露頭上圈定繪圖區域,確保圖件能夠清晰反映重要的地質信息。如為了記錄大煤溝組(J1d)及采石嶺組(J3c)不整合面及上下地層特征,地質工作者在露頭上圈定繪制區域(如圖3所示)。
2.確定比例尺
要繪制出可信度極高的信手剖面圖,地質工作者常選擇易于估算真實長度的標志物(如電線桿、樹干、汽車等)確定圖件比例尺。如筆者選取露頭前方的汽車為標志物,車長約5米,在圖框內畫一個長2厘米的汽車,可確定該剖面圖比例尺為1∶250。
3.勾畫露頭輪廓線
露頭輪廓線包括露頭外形及其中的重要地質體。根據露頭外形、重要地質體與標志物的大小比例及相對位置關系,可勾畫出露頭輪廓線。如筆者已確定剖面圖的比例尺是1∶250,根據人眼看東西近大遠小的特點,筆者站在遠處拿一支筆對著汽車,當筆看起來與汽車一樣長時,保持這個距離度量露頭外形尺寸。汽車所在路面為剖面圖的底邊界,底長約35米、豎高約20米,汽車離左邊界約23米,離右邊界約5米。根據比例尺及汽車所在的位置,筆者在圖框中勾畫出露頭外形。然后,運用相同的方法度量,J1d及J3c之間不整合面約在汽車上方13米處,略微傾斜。至此,剖面圖框架基本建立。最后,筆者用相同方法可勾畫出各巖層厚度及形態。
4.豐富地質信息
信手剖面圖的描述對象不同,需要補充的地質信息也不同。如果圖件描述對象是地層,則地質工作者需要近距離觀察露頭上各地層巖性特征、礦層特征、風化殼、化石、地層接觸關系,測量巖層產狀,并記錄到剖面圖上,不能直接反映的地質信息可在旁邊做文字說明;如果圖件描述對象是斷層、節理、褶皺及其他構造現象,地質工作者應著重描繪可充分顯示構造現象的標志層以及構造特征。如褶皺兩翼地層產狀、反映斷層上下盤移動方向的標志層、斷層面產狀、節理面夾角及產狀等。
5.完善方位、圖例、圖名等
方位即剖面走向,可直接用羅盤測量。
圖例是地質圖中的習慣用法,地層巖性、地質年代、構造現象、礦床等均有統一圖例標準。在野外制圖時,一些常見地層巖性、地質年代和構造現象的圖例可省略。
為了反映剖面位置,突出剖面圖描述對象,信手剖面圖圖名常以“剖面位置+描述對象+剖面圖”方式命名。此外,地質工作者可以按照實際需要,增加其他地質信息。
三、結語
信手剖面圖的難點是如何在圖件中真實地反映露頭上的重要地質信息,即使沒有繪畫基礎,只要遵循一定的方法技巧,就可完成高質量的信手剖面圖。
參考文獻:
[1]蘭淇峰,宋姚生等.野外地質素描[M].北京:地質出版社,1983.
[2]蔡二蘭.MAPGIS在地質制圖中的應用技巧[J].華北國土資源,2006,(4).
(作者單位: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