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陳海真+李彥蓉
摘要:目前高校學生學習等狀況不容樂觀,為師者多抱怨學生不好教。筆者因朋友直言意識到自己的缺失,反省自己之不足,通過甘地等故事進一步認識到“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深受啟發,愿與大家分享、實踐之。
關鍵詞:行有不得 反求諸己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5-0196-01
近年來,高校學生學習狀況不容樂觀,我們學校也不例外。為改善學風狀況,學校推出了班級導師制等多種舉措。基于學生學業、就業、考研等需求,分別成立了學業指導團隊、就業指導團隊、考研指導團隊等,鼓勵班級導師、老師們參加,筆者報名參加了學業指導團隊。去年開第一次團隊會時,領導就下一步如何開展學業指導工作,征求老師們的建議。不少老師列舉學生學習不好、成績差的原因:如社會上急功近利等負面影響;學生貪玩手機、網游等;學校紀律執行不嚴、家庭教育跟不上,父母嬌慣等等。老師們列舉的大多是負面的信息,筆者感覺似乎工作顯得無法開展、場面陷入了僵局……會后筆者放不下,常常思考此事。一天看書時看到“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反問自己:難道作為老師的我們,沒有一點責任嗎?
身為老師的我,終日盯著學生的問題,幾乎從未去想、思考過自己是否有缺失,高高在上已經習以為常。沒有自省、只會埋怨、抱怨學生、環境等等。靜下心來思考,發現抱怨、埋怨于事無補,尤其課堂上太頻繁直接指出學生,哪怕說小部分人的問題,也會增加學生們的反感、增加負能量,有多害而無一利。
一天,一位多年摯友(駕校教練),和他聊天順便說起想考駕照之事,他坦白告訴我,他最不愿教的,第一是老師,第二……我直問他原因,他說:“你們做老師的,好為人師、高傲自大、講得頭頭是道、做起來實在不敢恭維……”。言罷,朋友可能怕我面子上擱不住,又補了一句“當然也不全是這樣。愿考駕照,我還是可以幫你的”。
筆者知道,若是一般關系,朋友不會如此直言,他的話是不中聽,但那段時間一直在思考學生的問題,尋找解決辦法。對當時思索中的我來說,朋友的話真是非常非常受用,的確是“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友人一番話刺激了我,原來做老師的我不是那么好、實在說很差!會說不會做呢。那天起開始反觀自己,本來很討厭學生在我的課堂上玩手機,而開教工大會時,竟然發現自己不自覺地在瀏覽手機、上網,領導在上面講得起勁,我在做什么?玩手機呢。這和課堂上,我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玩手機何等相似!兩相對照,開會我聽領導話的情況和學生上課聽講相比,做得遠不如學生。客觀地說,做得很差!突然明白為什么學生不好教?我不聽領導話、學生當然不聽我的話!上行下效,根源在于我這個做老師的沒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故不管課堂上我講得口沫橫飛、多么慷慨激昂,話終究是無力和蒼白的!
一次看到甘地戒糖的故事,更讓我堅信這一點,“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啊。眾所周知,甘地是印度最偉大的政治領袖,國民們都很尊崇他,連一些日常瑣事都希望能得到他的指點。
一天,有位婦人帶著不到10歲的兒子找到甘地,苦惱地說:“這孩子都要上中學了,可仍然嗜糖如命,經常上火咳嗽,滿口蛀牙也不顧。他最崇拜您,肯定聽您的話,您能幫我勸勸他么?”甘地有些詫異,但還是謙和地說:“你們下個月再來吧!”說完便接著忙自己的事。
一個月后,婦人再次帶著孩子來找甘地。甘地正在客廳跟一群人談論政事,看見母子二人,便立即起身走過來,摸了摸孩子的頭,說:“你就快長成大人了,該好好聽媽媽的話,少吃點糖。”孩子用力地點了點頭。甘地又與他交流了幾句,準備擁抱告別。婦人忍不住問:“為何您上個月不肯教導他,非要推遲到今天呢?”甘地沒作回答,徑直走進房間取出一包糖,分給了大家:“以前我也很愛吃糖,可這位夫人告訴我多吃糖不好,所以我已經戒掉了。上個月我都還沒有戒掉吃糖的習慣呢,哪有資格教導你的孩子?”
“我都還沒有戒掉吃糖的習慣呢,哪有資格教導你的孩子?”自己做到了,勸誡別人,話才有分量!甘地信奉,要教育好他人,先從自身做起,先改變自己才可能影響他人。他是這樣做的,的確他以自己的榜樣力量影響了世界!
無獨有偶,德國大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是現代存在主義哲學主要代表。納粹上臺后,雅思·貝爾斯因妻子的猶太身份而受到當局的迫害,這位德國著名教授隨即失去了工作,他的作品被禁止出版,其妻子不想連累丈夫的學術前途而要求丈夫放棄自己,雅思·貝爾斯回答說:“我如果這樣做的話,我的全部哲學沒有任何意義!”在那個時代、環境里能出此言、與妻子患難與共,是何等不易!身處現在的人們很難體會到。細細品味,再偉大的思想,若連自己都沒有信奉、踐行,何談影響他人和世界?雅斯·貝爾斯深知這一點。若當初他放棄妻子,他本人及他的思想對當世、后世的影響會怎樣?相信大家都能推斷出來。
綜上所述,身教重于言教,若做老師的沒有踐行、單憑說教,批評,要求學生做好是很困難的。反之,從自己著手,改變自己,身體力行,才有可能影響學生,達到教育的目的。“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的確是智者之道。愿與大家分享、實踐之!
責任編輯:孫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