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臭名昭著的前蘇聯軍火商維克多·布特,在其投資的自傳性電影《戰爭之王》中說:“不賣軍火打自己國家就不能算國際軍火商。”這樣的說法可能有一些極端,但如果你真的參加過國際軍火商的集會——種類繁多的武器展,那么你不會奇怪,正在交戰的敵對國也可以坐在一起談笑風生。無關乎正義還是邪惡,戰爭說到底是一門生意。

從2011年開始,攝影師紀堯姆·埃爾博就在拍攝一組名為“武器秀”的照片。他的鏡頭下,印度、法國、約旦、卡塔爾等國的大型國際防務展向普通人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我拍攝的目的就是想讓人們知道,戰場也是一種市場。”紀堯姆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事實上,形形色色的“武器秀”幾乎每個月都有,它們在世界各地以各種名義舉辦,大多都有官方背景。2月下旬,為期五天的阿布扎比國際防務展剛剛落下帷幕。每隔一年,全世界都有超過五萬名軍火商、軍官和政府官員在阿聯酋的首府阿布扎比匯聚一堂,參加整個中東地區最大的防務展覽會(IDEX)。比起政治意味濃厚的國際政要集會,武器秀反而顯得更加親切隨和,火藥味也淡了許多。“在以色列展位前,我看見約旦代表團匆匆路過,一名以色列銷售人員面帶微笑地招呼他們進來坐坐。”紀堯姆在回憶過去的參展經歷時說,立場和戰場之間的界限總是很模糊,“這讓我感到驚訝”。
事實上,本屆阿布扎比國際防務展當中,有兩個國家沒有被邀請參加,分別是有著“海峽兩岸大買家”之稱的伊朗,和同樣重要的武器生產國以色列。然而即便如此,據海灣新聞電臺報道,此次展覽的交易總額仍然超過了52億美元。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在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在過去五年來,武器銷售的活躍程度比從前提高了8.3%。而中東地區則成為了冷戰結束之后,武器交易最活躍的區域。通過阿布扎比的國際防務展,可以一窺全球武器貿易的宏觀布局。
進入空曠的展廳,你能夠看到塞爾維亞的裝甲車、火箭和步槍,旁邊一個視頻里循環播放著士兵打靶射擊的畫面,配著流行的電影原聲,吸引著游人的目光。蘇丹展區正在展示一枚防空導彈及其發射器,身穿白色長袍、腳踏蛇皮皮鞋的銷售員認真地推銷升級后的功能。“如今,導彈的爆破區域更大了。”他驕傲地說。
諸如此類的致命商品充斥著這個阿拉伯城市會議中心展廳的全部,超過1200個軍事科技公司及世界各地的軍火商們云集于此,交流最先進的科技訊息,采購自己最中意的商品。

“沒有槍子兒跑的快,怎么能叫軍火販子?有時軍火還沒運到,戰爭就已經爆發了。”這是《戰爭之王》里的戲謔講述,然而事實上軍火送達的速度確實遠超過普通人的想象。很多武器在參展結束之后直接充實到了周邊國家的武器庫當中。大型展覽提高了阿布扎比參與國際貿易和特殊事件的地位,但同時,也為周邊地區戰爭和沖突的逐步升級埋下了隱患。“作為一個常駐中東的記者,我曾經在訪問加沙、敘利亞和也門的時候,親眼目睹了多起暴力事件,這些才是為武器買賣所付出真實代價,所以在參觀展覽的過程中,我一度感覺有些不知所措。”《紐約時報》駐中東記者本·哈伯德在報道這場武器展時這樣寫道。
不管在哪國舉辦,售賣何種型號、何種用途的武器裝備,武器展在措辭上都無一例外地強調了“防御”的字樣,“就好像沒有一支武器會被用于侵略別國,破壞別人的家庭,或制造更多難民營。”哈伯德說,“在武器展上,我甚至沒有看到一張流血、受傷或死亡的照片。”
實際上,武器展的基調是輕松祥和的,從獲得邀請函的那一刻起,所面對的人都非常友善,“有時候我甚至覺得有些不真實。”紀堯姆說。參展人員大多數都是從事軍工貿易的專業人士,他們熱衷于談論技術方面的話題。士兵們提著各個廠家派發的印花布袋,在琳瑯滿目的槍支彈藥中間穿梭往來,他們看見武器,就像工人看見了工具一樣平常。只有極少數游客,會在觸碰到真實武器時有那么幾秒鐘興奮得忘乎所以,像個戰爭狂人,但他們在這里的作用微乎其微。
“乍一看上去,你會恍然自己置身于某個大型電子游戲商店。”紀堯姆說。在武器面前,戰爭竟然顯得如此遙遠。
然而事實上,武器工業是一筆全球性的大宗交易,不僅局限在某一地區。

2012年,五個主要武器出口大國是美國、俄羅斯、中國、烏克蘭以及歐盟。同年,世界軍事開支估值在17560億美元,約等于全球2.5%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除以當時的世界人口,平均每個人要在武器上消費249美元。這正應了《戰爭之王》開篇中的經典臺詞:“據統計,全世界有五千多萬支私槍,平均每十二人就有一把,我們的(軍火商)的問題是,怎樣讓剩下的十一個人也擁有槍。”
紀堯姆希望能夠通過“武器展”,來觀察整個戰爭工業市場。這個想法萌生于1999年,當時紀堯姆在拍攝航空展覽,注意到了幾家公司同時還在銷售導彈。“我很驚訝,導彈竟然也可以作為普通商品來買賣。”于是,從2011年開始,他便著手從武器展的角度,討論戰爭的另一種可能。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世界,然而依舊有一些事情是值得捍衛的,因此我們需要這些武器。”簡氏信息集團的戰略評估高級主管泰特·努爾金說。他是作為一個多家美國公司中的一員來參加這次阿布扎比國際防務展的。到這一屆,這個展覽已經差不多有十年了。
過去十年來,許多中等收入的國家加入到了武器生意當中,為預算緊張的國家提供了成本較低的替代方案。“他們不需要只盯著美國的高端設備,他們可以買某亞洲國家生產的產品,夠用了。”作為武器出口大國,美國在此次展覽上擁有面積最大的展廳,精心展示了從手槍、裝甲車到無人機的一系列產品。然而隨著國際石油價格的降低,原本的“土豪”買家們,不得不把目光放在別處。
展覽規模實在是太大了,以至于很多人不是在尋找廁所,就是在尋找出口。各家公司為了吸引游人目光想盡辦法。韓國豐山金屬集團是新崛起的武器制造商之一,他們將各種型號的子彈像首飾一樣擺放在水晶盒子里,賞心悅目。同樣精心布展的還有奧地利槍支制造商Glock,展柜外隨意擺放了十多支各種型號的手槍,游客可以隨意把玩,或拿起來自拍,這里成了游客最多的攤位之一。
另外一個圍觀者最多的是巴基斯坦展區,櫥窗中展出了一支鍍金的AK-47步槍。巴基斯坦軍械廠的武器技術經理穆罕默德·伊克巴爾在采訪時說,“這支步槍售價一千美金。通常由收藏家或外國政要購買,特別是中東地區的人。”AK-47全名叫作“卡拉什尼科夫1947年自動步槍”,是由前蘇聯槍械設計師卡拉什尼科夫設計的突擊步槍。1970年代,民間曾有這樣一句俏皮話,“美國出口的是可口可樂,日本出口的是索尼電器,而蘇聯出口的是卡拉什尼科夫。”這款步槍因其使用廣泛被稱為“槍王之王”。有人戲言,自冷戰結束之后,AK-47成為了蘇聯出口的主要貨物,其次是伏特加酒、魚子醬和有自殺傾向的詩人。“軍火之王”維克多·布特則認為,“核導彈都放在發射架里,你賣的AK-47才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除了小型武器裝備外,展覽上還能看到坦克、裝甲車、無人機等大型設備。“真東西總比模型好。”為了爭取中東的市場份額,某國企業特地帶來了多架裝備供游客“體驗”,而游客當中不乏如阿布扎比王儲,阿聯酋武裝力量最高副總指揮這樣的人物。
參加展覽的游客中也混雜了數量可觀的間諜。然而在這樣一個毫無私密性可言的公共空間,想要做到保密,只能“盡力而為”。“有一個展位,在坦克周圍搭建了很多綠色植物,模擬生態。但其實它并不僅僅為了裝飾,而是為那些努力想要拍攝坦克底盤的人制造一些障礙。”
“我不好說什么武器賣得最好,但我可以告訴你的是,無人機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焦點。”紀堯姆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為了吸引目光,武器作為商品也有著各種各樣的廣告宣傳語。但和其他商品不同的是,除非你了解產品是什么,否則有些標語乍看上去不知所云。

“看見,卻不被發現(Sees with out being seen)”,這是一個捷克雷達制造系統打出的廣告。
“你的目標就是我們的目標(Your aim is our target)”,一家生產槍靶的公司在展示自己的產品時鄭重承諾。
“沒有什么能夠逃過你(Nothing escapes you)”,這家公司主要生產瞄準鏡。
在武器展上,不僅僅展出直接用于戰爭的武器裝備,也包括醫療救援和防爆措施。墨爾本哈里斯機器人公司就帶來了自己制造的最新型機器人T7。它大約六英尺高,可以在踏板上移動步伐,一只手臂的末端有一只巨大的金屬鉗,裝甲上覆有攝像機和遠程控制設備,它被用于拆彈,或執行危險工作。“公司希望當面臨爆炸危險時,T7的存在能夠拯救更多的生命,不只是無辜的平民,同時還有士兵和警察。”保羅·博世,該公司的系統工程師說。

不過此時此刻,T7最主要的工作是跟游客一起拍照,合影留念。“誰不想跟機器人來張合影呢?”博世先生說。在這樣的環境下,談論正義與邪惡顯得有些自討沒趣,或許“死亡市場”上的主要價值觀只有簡單的三點:權力、科技和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