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還記得班主任在后窗觀察的犀利目光,一定能理解《全國多地中小學教室畫面被直播》的恐怖:在一個名為“水滴直播”的平臺上,大江南北的學生,從幼兒園到中學生,打哈欠、傳紙條,甚至偷窺了別人一眼,都暴露在無數雙眼睛下。
在《新京報》的同一組報道中,甚至還有個暖心的故事。河南省許昌一名鄉村教師自費購買攝像頭,并通過直播將留守兒童在課堂上的表現分享給孩子們的父母,不但贏得了家長們的支持和稱贊,更讓這位老師獲得了當地的“縣長質量獎”。
孩子的一舉一動都被視頻記錄,且能夠被全世界的網友實時觀看,這到底好不好?不僅《新京報》在這件事兒上有點分裂,網友更是吵得不亦樂乎。
3月14日,《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打開“水滴直播”教育頻道,首頁是山東臨沂某中學的課堂,圍觀者已經達到2萬人。一個圍觀者點名:“左邊轉筆那個,你走神了!”另一個圍觀者表示,“已經義務監考兩個多小時了?!边€有一些是污言穢語。
值得注意的是,普通用戶不需要登錄或注冊就可以查看直播內容,僅在評論發言時需要登錄,而在登錄注冊頁面也并沒有什么限制。資料顯示,水滴直播是360旗下的產品,無需考核和申請, 只要購買特定攝像頭,即可一鍵開啟直播間。
多位法律和教育人士認為,監控變直播,明顯是越界了,不但侵犯未成年人的隱私權,也不尊重教師的自主權。還有網友鼓動家長,把學校告上法庭。
不過,從《新京報》的采訪中可知,開設直播是學校和家長的共謀。有的學校是為了進行教學交流;有的學校是怕校園霸凌,便于向家長解釋;至于家長,自然是要隨時查看孩子狀況。比較有代表性的說法是:“老師教書、孩子學習不是什么丟人的事,所以網絡公開,沒什么大不了的。”
“ 學生們就像玻璃魚缸里的魚,生活在真實的楚門世界”。雖然網友對此不寒而栗,但搜遍輿論場,卻唯獨少了學生的聲音。記者并沒有拉過來一個學生問問,你對此作何感想?知乎上也只有一個高三學生表態說,早就麻木了。
為什么會麻木?因為在監控下長大是00后的生活常態。從新聞可知,多地教育局要求民辦幼兒園安裝監控,因為擔心孩子會受委屈。正如家里安裝攝像頭監控幼童和保姆一樣,家長恨不得24小時讓孩子生活在自己的視線范圍內。
即使孩子已經上了小學、中學,家長還是這套邏輯:孩子怎么能有隱私呢?上鎖的筆記本?有密碼的手機?都不應該是問題。已經長大的天才少女蔣方舟就在采訪中說,母親每天早上都要躺在她身邊翻她手機,而她對此安之若素。既然私下都沒隱私,課堂上打盹,交了什么朋友,更不該躲過家長和老師的監控。
當然,也有開明的。此前,黃磊在一段如何看待女兒早戀的視頻中說:“日記本不上鎖,我也不看,擱在桌子上也不看,我絕不看!她的手機我也不看,我永遠不看!”這段采訪之所以爆紅,是因為這樣的家長太少。
黃磊尊重孩子,也給自己尊嚴,而我們民族恰恰特別缺少這種尊重。如何學會這種尊重?要是實在忍不住,想看監控,你不妨裝上360,先把自己直播給孩子和網眾看。套用某政協委員提案,家長應該持證上崗。
1.隨身攜帶骨灰飾品,
你能接受嗎?
近日,浙江省殯葬協會推廣新的骨灰處理方式:生命晶石??筛鶕耪哂H屬要求定制形狀將親人的骨灰做成晶石。既是一種紀念,也節省土地資源。
2.中國電影應該
分級嗎?
部分影片貼“未成年人請在家長陪同下觀看”,有媒體稱中國電影開始“手動分級”。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說:這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作觀影提示,某些媒體解讀不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