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亮根
(昌九城際鐵路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南昌 330000)
隧道二襯拱頂脫空預注漿施工技術
鐘亮根
(昌九城際鐵路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南昌 330000)
二襯拱頂脫空是隧道工程建設中常見的質量缺陷,如何有效控制二襯拱頂脫空成為控制隧道施工質量的關鍵,以消除隧道長期營運潛在的安全隱患。文章在分析二襯拱頂脫空成因的基礎上,提出了二襯拱頂預注漿施工技術,介紹了施工工藝及其特點、注漿過程常見問題原因分析及對策,通過質量檢測,探討了施工質量及安全控制措施。最后,通過實例說明,實施預注漿施工后,二襯拱頂脫空比例由一般的2 %~5 %減少至0.5 %以下,脫空處理效果好,且操作簡單,具有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隧道; 二襯; 拱頂脫空; 預注漿; 施工技術
目前,我國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規模不斷擴大,隧道工程數量不斷增加,且基本上采用復合式襯砌結構,由于施工工藝的缺陷,二襯拱頂脫空問題十分普遍,國內外對此也有大量的文獻資料。王穎等從混凝土硬化干縮、防水板富余量等方面,對隧道二襯空洞的成因進行了分析,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摻入外加劑、保證松鋪系數等對策[1-3];而王義東等則認為,拆模后采用地質雷達檢測,對脫空部位采用鉆孔、注漿充填,可以使襯砌背后更加密實[4-5],并對鉆孔注漿的工藝流程及脫空的預防措施作了闡述;趙國剛等通過分析二襯空洞造成襯砌厚度不足、結構受力變化等質量缺陷,增加了二襯結構破壞、滲漏水、掉塊、甚至坍塌的安全隱患,給運營安全帶來不利影響[6-7];劉海京等通過模擬襯砌結構和圍巖相互作用的應力分布情況表明,空洞周圍接觸壓力明顯集中,對圍巖的應力重分布影響較大。因此,許多隧道不得不對存在空洞的襯砌結構進行安全評估,并采取注漿等措施進行加固[8-10]。目前,大部分學者從脫空的成因及其影響、拆模后豎向注漿加固等方面進行了研究,而對預防性的措施則主要是從施工注意事項方面進行了探討,真正從預注漿等預處理措施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從二襯拱頂背后空洞成因分析入手,探討了二襯拱頂預注漿施工技術的工藝特點、注漿過程種中常見問題的原因及處理對策、質量檢驗方法、質量及安全控制、措施等,并通過實例證明,預注漿施工技術處理隧道二襯拱頂脫空效果明顯、操作簡單,且具有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新奧法在隧道施工中得到了普遍應用,其一般采用初期支護、防水層及二襯構成復合式襯砌結構。二襯基本采用模板臺車澆注,如圖1所示,澆注工藝為:初期支護斷面檢查→鋪設防水層→模板臺車定位→擋頭模板固定→混凝土澆筑→拆模養生。
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首先通過模板兩側的觀察孔向模板內泵入混凝土至觀察孔時封閉,再從上一排觀察孔泵入至模板頂部泵送口,壓滿后封閉,拆除泵送管,完成二襯混凝土的澆注。因此,拱頂易出現二襯混凝土不密實、二襯背后空洞等質量缺陷,其主要原因是:
(1)混凝土施工時存在配合比(坍落度)偏大、振搗不密實、混凝土自重下沉、混凝土收縮徐變等原因。
(2)混凝土泵送過程中,部分空氣密閉在狹小的空間內無法排出。
(3)端頭模板安裝不嚴密、封堵不密實,導致端頭處出現漏漿,故而形成混凝土不密實。
(4)防水板(含土工布)掛設松散系數不合適,如掛設太緊,則防水板(含土工布)不能緊貼初支基面,導致其背后的空隙脫空;反之掛設太松,則板因受擠壓形成褶皺,導致在褶皺間的孔隙空洞。
上述原因導致的二襯背后脫空等質量缺陷,給圍巖變形提供了空間,影響混凝土結構受力,給施工及營運帶來安全風險。而施工時在二襯拱頂預留注漿孔,通過預留注漿孔注漿填滿空隙,則能避免二襯拱頂脫空,達到混凝土飽滿的效果。
2.1 施工工藝
2.1.1 作業準備
2.1.1.1 注漿材料
注漿漿液采用1∶1普通硅酸鹽水泥漿液,每盤注漿料采用50 kgP.O 42.5硅酸鹽水泥及50 kg水進行攪拌。
2.1.1.2 機械設備
注漿機械包括注漿泵、攪拌機以及配套的高壓膠管、壓力表,一個作業面配置一套注漿機械。注漿泵應有足夠的排漿量,泵壓大于最大注漿壓力的1.2~1.5倍,使用單液注漿泵即可滿足施工要求;攪拌機使用常用的立式葉片輪攪拌機,容積不小于200 L;高壓膠管使用φ25 mm的高壓膠管;壓力表必須經過檢定合格方可使用。
2.1.1.3 注漿管埋設
現場加工制作注漿管,注漿管采用φ20 mm聚乙烯管或PVC管,注漿管每隔10 cm設置螺旋切口,切口周長為管周長的1/2~1/3,安裝時切口朝上;注漿管外露部分采用Φ20 mm鍍鋅鋼管與注漿管采用絲扣連接,并在鍍鋅管尾部連接止漿閥。在注漿管底部連接排氣管,以確保注漿過程中排出二襯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密封的空氣,排氣管與注漿管采用膠帶綁在一起。
每循環襯砌臺車定位前,將縱向注漿管設于正拱頂緊貼防水板(防水板內側,襯砌外邊緣),采用防水板條(5 cm寬、15 cm長)焊接固定在防水板內側,防水板條固定位置縱向間距70~80 cm,縱向注漿管結合環向施工縫在拱頂位置通長布置??v向注漿管預埋時,將止漿閥一端預留至襯砌端頭模板外,以便在混凝土施工后立即對該段襯砌進行注漿處理(圖2)。
2.1.2 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如圖3所示。
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立即對本循環襯砌進行注漿,注漿過程中,排氣管及豎向注漿管冒漿時,采用止漿塞封閉排氣管及豎向注漿管后,采用0.4 MPa壓力持續壓漿8 min后停止注漿。
注漿結束后待混凝土終凝后脫模,進行地質雷達掃描檢測,若掃描結果正常,則進行下一板二襯施工。如掃描仍存在脫空現象,這針對脫空部位進行二次注漿,二次注漿為通過豎向注漿管注漿輔以局部開孔注漿的方式。
2.1.3 操作要點
2.1.3.1 準備工作
(1)材料數量、種類是否齊全,品質是否保證;
(2)機具是否齊備、完好;
(3)供水、供電是否齊全、方便;
(4)按配方稱量漿體材料;
(5)按要求連接裝好注漿機械各部件。
2.1.3.2 攪拌水泥漿
攪拌要求:攪拌水泥漿之前,加水空轉數分鐘,將積水倒凈,使攪拌機內壁充分濕潤。攪拌好的灰漿要做到基本卸盡。在全部灰漿卸出之前不得再投入未拌合的材料,更不能采取邊出料邊進料的攪拌方法。
(1)首先將稱量好的水、水泥倒入攪拌機中,每盤料使用50 kg水泥、50 kg水,攪拌時間不低于60 s;
(2)水泥漿出料后應盡量馬上泵送,否則要不停地攪拌;
(3)必須嚴格控制用水量,否則多加的水全部泌出,易造成管道頂端有空隙;
(4)對未及時使用而降低了流動性的水泥漿,嚴禁采用增加水的辦法來增加灰漿的流動性。
2.1.3.3 注漿
(1)將水泥漿液加入注漿泵中,在注漿泵的高壓橡膠管出口打出漿體,待漿體濃度與注漿泵中的濃度一樣時,關掉注漿泵,將高壓橡膠管接到注漿管上,連接牢固;
(2)啟動注漿泵,打開止漿閥,開始注漿;
(3)注漿壓力控制在0.2~0.4 MPa,采用逐級加壓式注漿,注漿速度控制在30~60 L/min;
(4)觀察排氣管的出漿情況,當漿體稠度和注入之前一樣時,關掉排氣閥,繼續持壓8 min,使管道內有一定的壓力,最后關掉止漿閥;
(5)注漿工作宜在灰漿流動性沒有下降的30 min內連續進行。
2.1.3.4 清洗
拆下注漿管,清洗注漿泵、攪拌機、閥門以及粘有灰漿的工具。
2.1.4 技術資料管理
注漿過程中,技術及試驗人員全程監控記錄,記錄的主要內容為注漿時間、注漿里程段落、注漿壓力、注漿量以及注漿過程中的其他問題,并留下書面記錄資料和影像資料,便于分析注漿功效,對注漿效果檢查評定亦有著重要的參考作用。
2.2 工藝特點
二襯預注漿工藝是二襯施工時在拱頂預留注漿管,注漿管沿一板二襯長度通長布置,注漿口設在端頭處,二襯混凝土澆筑完畢后馬上進行注漿,這種注漿方式是縱向注漿、主動注漿,既能夠填滿二襯拱頂的空隙,又可以保證漿液與二襯混凝土有效結合成為一個整體。
其主要特點如下:
(1)為縱向注漿,通過二襯端頭預留的注漿管注漿填滿二襯拱頂空隙,達到混凝土密實的效果。
(2)在混凝土凝固前注漿,漿液容易填滿空隙,并且能與二襯混凝土形成整體,減少干縮空隙。
(3)充分利用二襯臺車作業,使用機具設備均為常規機具設備,操作簡單,施工工藝容易掌握,便于推廣應用。
(4)與傳統的豎向注漿相比,本工藝不需要專用注漿臺架,二襯施工完直接注漿,處理拱頂脫空效果明顯,減少了大量后期處理的費用,省工省時,提高了經濟效益。
2.3 注漿過程種常見問題及對策
注漿過程中常見的問題有注漿管理堵塞、漏漿等,具體原因及處理對策見表1。
2.4 質量檢驗與控制措施
2.4.1 檢驗方法
(1)直接觀察。拆除二襯端頭模板后,觀察端頭注漿管附近漿液充盈度,看漿液是否將拱頂的空隙全部充填,注漿管內漿液是否填滿。
(2)地質雷達無損檢測。臺車移開后使用地質雷達掃描二襯拱頂,根據掃描結果分析是否拱頂還有脫空部位,然后根據掃描結果確定下一步處理辦法。
2.4.2 質量控制措施
(1)注漿材料要滿足試驗要求,嚴禁使用過期或者結塊水泥;
(2)漿液要攪拌均勻,未攪拌均勻或沉淀的將夜嚴禁使用;
(3)注漿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壓力和流量變化,發現異常時要查找原因,并及時處理;
(4)注漿過程要連續進行,注漿泵發生故障時,應立即換用備用泵繼續注漿;
(5)注漿過程中要保持注漿管路暢通,防止因管路堵塞而影響注漿結束標準的判斷;
(6)嚴格執行注漿效果檢查評定,符合要求時才能結束注漿作業;
(7)嚴格做好注漿過程記錄,為效果分析提供數據支撐;
(8)注漿結束后,應對注漿泵及管路進行清洗,以保證下次注漿順利進行。
2.5 安全控制措施
施工時重點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安全防范工作:
(1)注漿管路及連接件必須使用耐高壓裝置,防止管路和連接裝置爆裂傷人;
(2)孔口管、止漿閥要安裝牢固,施工期間嚴禁人員站在其沖出方向前方,防止沖出傷人;
(3)注意機械設備使用、保養、維修,注意用電安全,非專業人員嚴禁拆卸設備;
(4)拱頂注漿屬高空作業,要嚴格執行高空作業有關規定,尤其是臺車防護欄桿必須按要求做好,防止人員高空墜落;
(5)發生管路堵塞時,要仔細查找原因,妥善處理,嚴禁直接拆卸管路,防止漿液噴出傷人。
合福客專桃源隧道全長4 467 m,位于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境內,2011年10月份施工完畢的二襯有3 580 m,經地質雷達掃描檢測,拱頂背后脫空比例為3.7 %,2012年4月份開始采用二襯預注漿技術后,拱頂背后脫空比例減少為0.4 %,脫空百分比減少3.3 %,效果明顯,地質雷達掃描結果如圖4、圖5所示。在施工過程中,通過主動注漿解決了二襯拱頂脫空的問題,節約了后期處理的施工臺架和裝載機配合費用,通過測算,每1 km二襯可節約脫空處理費用6.5萬元,經濟效益可觀。同時,竣工驗收一次性通過率高,社會效益良好。
在二襯施工過程中,通過拱頂預注漿施工技術可解決大部分二襯背后脫空等質量缺陷。與傳統的豎向注漿比較,其具有以下優點:
(1)主動縱向式注漿,注漿口設在端頭處,注漿管沿二襯長度通長布置,二襯混凝土澆筑完畢后立刻進行注漿,孔隙填充效果較好,且易與二襯混凝土形成整體,減少干縮空隙,從而達到混凝土密實的效果。
(2)預注漿施工充分利用二襯臺車作業,無需專用注漿臺架,節約了后期處理需投入的人員、設備及相關費用,提高了經濟效益。
(3)實例表明,預注漿后二襯拱頂脫空比例由一般的2 %~5 %減少至0.5 %以下,一次性交驗通過率高,避免了質量缺陷帶入運營階段,社會效益良好。
[1] 王穎.隧道二襯背后空洞的成因分析及處理措施[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17):116-117.
[2] 楊小玉.隧道二次襯砌與初期支護間脫空原因分析及處理[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2,8(2):140-143.
[3] 袁成海,湯曉輝,伍毅敏, 等.隧道二次襯砌空洞的成因與對策[J].交通運輸研究,2010(10):109-112.
[4] 王義東.隧道襯砌拱頂脫空原因分析和處理機防治[J].科技與創新,2015(9):142-143.
[5] 張立興,楊文平.隧道二次襯砌背后脫空的防治[J].中國港灣建設,2013(5):62-63.
[6] 趙國剛.隧道噴射混凝土空洞缺陷的成因及處理方案[J].土工基礎,2007,21(5):24-27.
[7] 周濤,黨海燕.隧道襯砌背后空洞引起塌方的分析與處理[J].上海地質,2007(2):11-12.
[8] 劉海京,夏才初.存在襯砌背后空洞的隧道計算模型研究及應用[J].公路隧道,2007(4):41-45.
[9] 彭躍,王桂林.襯砌背后空洞對在役隧道結構安全性影響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8,4(6):1101-1104.
[10] 韓先懷.隧道錨噴及二襯空洞的原因、預防與處理辦法[J].山西交通科技,2011(3):35-36.
鐘亮根(1984~),男,碩士研究生,工程師,從事鐵路工程建設管理工作。
U455.91
B
[定稿日期]2017-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