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夏穎 本報駐意大利特派記者 韓秉宸


如果問世界頂級的童書展是哪家?文化界人士恐怕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意大利博洛尼亞書展。的確,作為全球最大的童書盛會舉辦地,博洛尼亞每年三四月份都會集結各國最前沿的童書作品。而中國原創童書在這個舞臺上的影響力正在明顯擴大,今年參展的中國展團在規模上更是達到歷年之最。《環球時報》記者日前采訪到正在書展現場的多位業界權威人士,包括此次中國展團的組織者、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社長李學謙,兒童文學作家白冰以及著名繪本畫家于大武。
“中國故事”持續升溫
4月3日至6日,第54屆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在意大利博洛尼亞會展中心舉行。作為兒童類書籍的版權交易型展覽,博洛尼亞書展并不面向普通讀者開放,但《環球時報》記者在現場仍能感受到人聲鼎沸的溫度。在為期4天的展覽中,來自全球6個大洲、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1300家出版社代表,穿梭在總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的6個展廳內,與世界同行尋求版權方面的合作。
記者在書展現場看到,主打“中國紅”的384平方米中國館擺滿各種童書(如圖二)。原創少兒圖書的版權輸出是今年中國參展的最大亮點,在總計2751冊的參展圖書中,中國本土圖書占到70%以上。中少總社社長李學謙對記者說,今年中國展團的成員包括35家國內出版社,人數達到110人之多。中國館的位置被安排在展會的核心區域,由此可見主辦方的重視程度。此次被帶到現場的中國原創童書中,適合版權輸出的達到695冊。李學謙表示,相比“引進來”,“走出去”是今年中國出版界的重要目標。計劃實現的圖書版權輸出多達700余項,相比去年的500項有了大幅增加。“可以說,‘中國故事在持續升溫”。
“中國原創童書更受西方重視,是否是去年曹文軒獲頒國際安徒生獎的后續效果?”面對這個問題,李學謙坦陳,中國童書在國際上的存在感加強,根本原因是中國少兒文學本身的發展。據統計,中國原創少兒圖書目前已經占到國內全部童書出版總數的63%。這樣的數字令國外不得不給予關注。“我現在參加意大利童書展的感受,和十年前有天壤之別。那時,中國的童書很少能擺上臺面,屬于絕對的非主流。外國人對中國出版商不屑一顧。這和中國人走出去的主動性不強有關,也和我們本土童書的質量沒跟上有關。但現在不同了,想和我們合作的外國人要多得多”“曹文軒獲獎是中國童書崛起的結果,而非偶然。西方關注中國不是獲獎直接帶動的,但獲獎確實提升了中國圖書的曝光度”。
向童書出版亂象說不
“中國將提高引進國外童書的門檻”,這一消息成為書展上外國同行十分關心的話題。李學謙對此表示支持。他告訴記者,事實上,美國本土的原創童書,占到該國童書總數的90%以上。“中國在引進和輸出童書上的貿易逆差較大,這和中國的大國地位不相稱。為什么不能通過限制手段讓貿易接近平衡呢?”李學謙表示,國內市場對童書的巨大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出版亂象。在國外主要書展上,總能看到中國的版權經理大量購買童書版權,甚至出現多家國內出版機構重復引進同一版權的情況。“有的出版商買下一堆版權,但壓在手里不出版。這種囤積版權的做法也是典型的不正當競爭”“提高引進童書的門檻,其實對國外大型的正規出版商來說也是好事,因為減少了劣質童書攪局的機會。在我解釋清楚這些后,外國同行也表示贊同”。
兒童文學作家、接力出版社總編輯白冰也是中國展團的主要成員之一。他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中國童書在國際上影響力不大。近些年,中國每年都會產生年銷量百萬冊的超級原創童書。少兒童書市場連續增長,成為中國圖書市場增長最大的品類。“中國童書市場運營機制的成熟,讓外國人對我們越來越感興趣”。白冰表示,國外出版社購買中國原創童書的版權數量明顯增加,涉及的種類不僅有圖畫書,還有小說、童話、科普等。很多中國童書還進入歐美發達國家市場。這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從郁蓉獲金蘋果獎、劉慈欣獲雨果獎,也能看出外國人對中國童書作家的認可和興趣”。
白冰表示,比起西方和日韓等亞洲國家,中國童書的版權輸出起步晚,但發展的步伐體現了“中國速度”。目前,國內外版權代理機構是中外童書版權貿易的重要橋梁。近些年的新變化是,中國一些出版機構開始在國外設立分支,兼并、收購外國出版社,進行市場化運營。這些企業是中國童書走出去的新通道。此外,外國出版社通過與中國合資的文化機構,也在向海外推介中國童書。
從“看客”到“主賓”
“中國將在2018年擔任博洛尼亞書展的主賓國”,中少總社在書展期間正式宣布了這一消息。
意大利媒體也對此事給予了特別報道。李學謙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自2006年起,博洛尼亞童書展開始設立主賓國機制。明年是中國聯合展團第五次參展,“反客為主”不僅是身份的變化,更為中國出版界與西方超級出版集團同臺較量提供了優勢。
據記者了解,中少總社5日在展會現場組織的“好故事一起講——中國圖畫書與世界的共融”,邀請到眾多海內外知名作家和插畫家,圍繞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中國文化海外傳播等話題展開探討。現場還發布了《檸檬蝶》《我是花木蘭》(如圖一)《爸爸別怕》《媽媽的油紙傘》等多本中國原創圖畫書代表作。國際兒童讀物聯盟前主席帕特里西婭·阿爾達娜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非常期待在明年的書展上,看到中國向世界展示更多更好的兒童讀物。
針對“中國缺乏叫得響的少兒圖書作家和作品”這一說法,白冰表示并不認同。在他看來,國內優秀的作家作品并不少,只是缺少發現的眼睛。一些本土兒童文學作家和插畫師獲得國際大獎就是證明。中國人應該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向世界展示自己。“當然,如果更多的中國作家具有國際視野,用人類共通的敘述方式講好中國故事,會有更廣闊的舞臺”。知名插畫家于大武告訴記者,要想創作出打動讀者的好繪本,就要把畫家的真情實感融入其中。“減少說教味,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心靈相通了才能講好中國故事”。▲
環球時報2017-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