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云

摘要:現如今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了適應國內外經濟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政府從2012年起開始漸進實施由增值稅全面取替營業稅的稅制改革。隨著營改增在我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都發生了重大的改變,但是由于社會經濟市場的復雜化,營改增同樣也給企業帶來了若干問題。本文首先簡單介紹了營改增政策,然后主要提出了企業實施營改增政策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企業;營改增;問題;應對方式
一、引言
營改增簡而言之就是營業稅改成增值稅,自2016年5月起,中國政府全面實施了營改增政策,除了之前的交通運輸業、現代服務業、廣播影視服務業納入試點范圍,還將剩余的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全部納入營改增范圍。明確規定了增值稅各項納稅以及抵扣稅的種類范圍。企業在積極響應營改增政策的同時還需做好改革準備,制定好應對措施使企業在此政策下“茁壯成長”。下文將以某綜合性集團企業為例,講述營改增的影響、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措施。
二、營改增政策簡介
營改增是指原來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繳納增值稅。通過新稅制的安排來改變供應鏈中各環節重復納稅的問題,將產品和服務一并納入增值稅的征收范圍。此政策的實施減輕了納稅人的納稅重擔,帶來了“結構性減稅”,但也有各種涉稅風險,這需要企業及時做好風險評估,制定切實相關的措施和采取有效手段來應對。與之前實行的營業稅制相比較,營改增對現如今國內經濟發展狀態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營改增制度在全國范圍內的逐步開展,對企業各個方面產生的影響也逐漸顯現,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針政策。所以全方位了解營改增這一稅制變革,并且通過較為理性的方式來面對稅收制度的這一重大改革,及時發現企業內部存在的問題并制定合理有效的應對方案,是當前各個企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任務。
三、營改增政策的發展現狀
2016年,全國稅務部門組織稅收收入115878億元(已扣減出口退稅),比上年增長4.8%。營改增成效好于預期,全年累計減稅將超過5000億元,確保實現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的改革目標。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在當天召開的全國稅務工作會議上說:“在GDP增速下降幅度不大的情況下,2016年稅收收入增幅下降較多,實施減稅政策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營改增及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為工業企業等實體經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紅利。工業企業是原增值稅納稅人,但也是營改增擴圍的“凈受益者”。2012年至2015年,以工業企業為主的原增值稅納稅人從“3+7”行業增加抵扣減稅分別為237億元、802億元、1020億元、1220億元,呈逐步增加趨勢。特別是2016年減稅規模繼續擴大,1至4月原增值稅納稅人從“3+7”行業增加抵扣減稅406億元,5月份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后可抵扣進項進一步增加。2016年1至11月,原增值稅納稅人累計減稅1586億元,約占全部營改增減稅額的三分之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稅金(包括應交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營業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下稅金等)與營業收入的比值,從2012年開始逐年下降,2012年至2015年分別是5.8%、5.77%、5.6%、5.36%。除了工業企業,小企業也是營改增受益很大的群體。數據顯示,去年5月至11月,全國四大行業新納入營改增的934萬戶小規模納稅人稅負平均下降了26.7%。營改增作為一項稅制改革措施,與直接減免稅不完全一樣,更需要企業根據制度要求的變化,相應著力改進和加強內部管理,以盡量多地享受政策紅利。營改增政策涉及到各行各業的企業,其中前述某集團企業作為一家產業鏈較為完整的大型企業,全面落實此次營改增政策,從降低產品的研發成本,促進服務業專業分工入手,通過合理定價、合理籌劃納稅,在提高了產品營銷力度的同時促進了企業產品的生產量,進而大大提升了該企業的盈利能力,使其在同行競爭中脫穎而出,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品牌知名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四、營改增政策對不同行業稅負的影響
1.對于小規模納稅人:營改增之后一般情況下稅負都會降低,至少不會上升。
2.對于一般納稅人,按其行業不同其稅負影響也相應不同:
①交通運輸業:大部分企業稅負有所降低,其中有小部分企業也存在上升的現象,但是所占的比例相當小。其稅負的上升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一方面,企業在營改增實施過程中的稅收方式與增值稅的征收可能不太匹配;另一方面,有些企業對于營改增后的增值稅抵扣不熟悉,存在一定的季節性因素;還有重要一點就是交通運輸業企業一般都是全國性的,不局限于某一個地區,因此可能因為地區性試點而導致稅負上升。
②現代服務業:除有形動產租賃服務可能會增加稅負外,其余產業例如研發和技術服務、信息技術服務、文化創意服務、物流輔助服務、鑒證咨詢服務等五個現代服務業整體稅負都有所下降。
③融資租賃:主要表現為稅負增加。售后回租是目前主要的融資租賃方式,占融資租賃業務的絕大部分,營改增實施后,租賃公司在計算售后回租業務銷項稅額時,以“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為計稅依據,但很難獲得抵扣進項稅的憑據,易造成無法抵扣進項稅,從而使稅負增加。
④電信行業:營改增對電信業稅負影響在不同階段體現不同特點,由于電信業實施營改增政策于2014年6月就已經開始,當時還有一些行業尚未實施營改增,導致大量進項稅金無法取得,加之增值稅率較之前營業稅率有所提高。電信業的稅負是有所增加的。但是隨全面營改增的實施和電信行業近年大量資本支出,電信行業稅負將明顯下降。
⑤建筑及房地產業:總體來說,全面營改增對建筑業的負面影響較大,如果建筑企業不能及時適應新稅收體制的變化做好內部管理和業務結構調整,企業稅負將受到較大的沖擊。對房地產而言,由于允許抵減土地購置成本,其稅負水平受到的影響程度較小。
除了對納稅人的稅負有影響,營改增還對財務核算有更高要求,使其變得更加復雜具體化;同時對發票管理也更加嚴格,對于一般納稅人的兩種發票,即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稅務部門都有明確規范,其二者使用范圍也是不一樣的;更重要的是對產業升級和專業化分工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提升了企業內部管理。
五、企業在營改增過程中存在的常見問題
(一)營改增政策層面相關的問題
1.營改增政策中各主體理解上的問題:由于營改增政策的調整,部分納稅人未能深入理解其中政策的變化,對改革內容有誤解或操作不當,還有一部分省市在實施營改增政策之后,不能及時適應新改革的稅收政策,甚至某些基層執法機構也未能吃透相關法律法規,導致政策的實行不能很好貫徹國家意志。
2.營改增政策制度本身局限性的問題:由于我國各個行業、各個地域發展的不平衡,甚至同行業中各個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也不一樣。這種情況下制定的統一政策難免會有局限性,導致個別企業抵扣范圍偏窄、稅率偏高。比如在建筑業方面,有的工程項目,主要材料由甲方采購調撥給施工企業使用,施工企業僅采購一些輔助材料或零星材料,這樣施工企業可取得的進項稅額就少,實際稅負明顯偏高;在金融保險業方面,因業務種類非常多、結算復雜、抵扣鏈條非常不好列、金額特別碎的特點,金融保險業在營改增后,稅率有所增高。
3.營改增政策使部分企業稅負上升的問題:營改增使部分一般納稅人稅負有所增加,其主要原因是①相比營業稅管理,企業實行營改增政策更易產生稅務風險,何況企業抵扣進項稅支出時間、企業生產經營周期等都千差萬別。②國家營改增政策具有宏觀導向和前瞻性,當企業自身發展階段與國家稅收政策導向不相適應時,就會增大實施難度,增加企業成本,稅負增加。③企業納稅義務發生時間亦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如果企業忽略了納稅義務發生時間或者未能及時辦理相關手續等,則很有可能會增大企業稅負成本。
4.營改增政策中優惠條件未能掌握的問題:此次營改增政策實施擴大了一些免稅項目,如托兒所、幼兒園提供的保育和教育服務,養老機構提供的養老服務,婚姻介紹服務,殯葬服務等,而某些納稅人因不了解新政策而未能享有該優惠,或某些企業存在不合法的避稅現象。這些都會導致企業稅負的增加。
(二)企業自身增值稅管理的問題
1.營改增政策下企業稅務核算管理的問題:企業營改增政策實施后其增值稅的會計核算要比營業稅制下的計算復雜的多,如果稅務核算不合理、不合規,則該企業就不能抵扣進項稅額,加重了企業的稅收負擔。其中拿混業經營為例,混業經營是在營改增新政后提出的,意思是企業在經營銷售不同稅率和征收率的貨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的同時還要提供相應的應稅服務。企業很有可能因會計核算管理不健全不規范、不能準確核對銷售額而導致不必要的稅務風險。
2.營改增政策下發票管理不合規范的問題:①企業在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上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比如在開專用發票時某些信息填寫錯誤、漏寫信息、開票人員操作不當致使所開發票不規范,不能正常使用,或者納稅人不按規定索取合格的扣稅憑證,未能及時辦理專用發票的抵扣等均可導致涉稅風險;②虛假發票極有可能引起嚴重稅務風險,例如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就是發票管理辦法和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用規定嚴厲禁止的行為,不少企業負責人的涉稅犯罪行為均與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有關。
(三)營改增政策實施的其他問題
1.企業對營改增政策重視力度不夠: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引起我國廣大企業進行全新的政策改革,不少試點地區都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部分企業的政策敏感性不夠好,未及時做出調整。某些上級行政部門重視度不夠高,企業宣傳力度不足,沒有意識到營改增的重要性和嚴重性,營改增政策落實不到位,影響了企業的稅負成本和長遠發展。
2.企業增值稅的監督管理制度不健全:營改增政策下達以后,企業就要做出及時的應對措施,并成立專門小組來正確實施新的稅收政策。有些企業在上級下達政策改革之后,響應速度慢,沒有在政策改革的落實工作中做出應有的努力,而這樣的情況并沒有被及時發現,說明企業對稅收制度的監督管理不到位,導致營改增整個改革的進程非常緩慢,效率不高。
3.企業相關人員的專業素養較低:營改增是我國近年實施的一項重大的稅收制度改革。由于采用了逐步試點、漸進推廣再到全面實施的方式,政策不斷密集出臺。以致部分企業缺乏執行該新政的專業人員,或者企業內部人員專業知識水平相對較低,未能及時了解學習新政,不能充分掌握其精髓,從而使營改增政策未能真正有效的落實,增加了企業的實際稅收負擔。
六、針對上述企業營改增問題的合理應對措施
(一)對營改增政策層面相關問題的應對
1.針對營改增政策中各主體理解上的問題:為避免企業對政策領會的風險,建議企業及納稅人深入的學習了解營改增的相關政策,將新增的政策予以注明,提前制定好相應改革措施,盡可能減少對政策的理解偏差,全面識別及評估,避免其風險發生。同時各企業要加強與主管稅務機關的交流溝通,明確營改增新政策的發布時間以及相關政策的內容及辦理時間等。企業應多開展營改增試點政策的互動培訓,多接觸新政策,并通過各企業間互相交流、互相借鑒、總結經驗教訓,解決企業對新稅收政策的消化理解問題。
2.針對營改增政策制度本身局限性的問題:建議通過對這些年營改增政策實施的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和總結,進一步完善和修正增值稅制度。梳理各行各業和各地區稅收政策的執行情況,研究是否有降低增值稅稅率和歸并統一稅率的可能。目前國家雖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例如發放財政過渡性補貼的辦法,但是這種辦法并不是以法律為基礎,存在不公平的現象,有待改善。希望國家通過簡并增值稅稅率來降低企業的稅負,改變通過打補丁的方式來調節企業稅負水平的現象。
3.針對營改增政策使部分企業稅負上升的問題:建議加大營改增新政的推行力度,全面落實到各個地區各個產業,將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調整到與國家稅收制度導向一致,擴大進項稅支出可抵扣范圍,推動企業裝備和各項技術升級,減少生產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嚴格按照納稅申報期限和方式來處理,及時辦理相關手續,從而降低企業實際稅負成本。
4.針對營改增政策中優惠條件未能掌握的問題:企業要加強對新稅收政策的學習和培訓,熟悉各種營改增的優惠政策和適用條件。在符合營改增政策的基礎上依照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核算方式和辦理優惠手續,處理好免稅項目與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關系。對于不同的進項稅金應予以仔細區分,明確該項目是否可以抵扣當期銷項稅。
(二)對企業自身增值稅管理問題的應對
1.針對營改增政策下企業稅務核算管理的問題:建議企業依據自己的銷售情況,正確分析經營狀況,制定適合的業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健全稅務相關的會計核算管理制度。在財務上分別核算不同稅目銷售額,及時獲取合法的進項稅抵扣憑證,正確計算應繳納的稅款。尤其要注意混業經營和兼營行為,避免因會計核算不健全而造成嚴重后果。減少稅收風險、降低企業稅負必須通過健全規范的稅務核算和管理來保障。
2.針對營改增政策下發票管理不合規范的問題:①對于信息填寫錯誤或不全,建議納稅人主動提供給開票方準確全面的開票資料,比如稅務登記證或者社會統一信用代碼等,避免認證進項困難;同時納稅人應熟悉辦理發票相關流程,在規定時間內辦理規范化發票,嚴格按照新改政策實施。②對于虛假發票問題,應從“收票”和“開票”兩個方面加強管理。建議納稅人明確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重要性,在完善發票內部控制的同時增強防范意識,加強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嚴查發票真偽,杜絕虛假開具發票。
除上述幾點外,企業還要對一般納稅人進行身份認定,依法辦理相關事務。對于企業在境內接受非居民企業提供的應稅服務項目,要合理區分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務必對這些跨境納稅事項加以重視,防患于未然。
(三)對營改增政策實施中其他問題的應對
對營改增實施中其他問題的應對,建議首先從國家層面加大營改增的宣傳力度,使國內外企業能夠及時了解到中國新稅收制度的實行。其次從企業層面要對國家稅制變革足夠重視和快速響應,跟上國家發展改革的步伐。除此企業應盡快成立專業的團隊來應對國家稅制改革,在企業進行改革的過程中也要成立相應的監管團隊來對這次政策改革進行監督,及時糾正改革過程中的偏差和保證此次改革的順利進行。還要提高在此次改革參與人員的專業素養,畢竟人是此次營改增改革的最終執行者,所以必須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培訓,讓他們充分了解此次改革的政策信息,提高他們應用新稅收政策辦事的能力和效率,切實保障此次營改增政策盡早落地。
七、結語
隨著營改增政策的全面貫徹落實,大多數企業已經加強了該方面的管理,并從其中體驗到了切實利益,但是在巨大利益面前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存在著更多的涉稅挑戰。因此為了有效的應對這些營改增問題,企業應認真研究營改增的相關政策及配套措施,對于每條政策都應深入透析,切實掌握其精髓。企業財務人員更要具有長遠目光,有意識的提前謀劃和預測、全方位的考慮,在符合企業發展情況下制定好應對措施,做好充足的準備,使企業在營改增道路上不斷地深化和優化,借改革之助力、盡企業之能事。
參考文獻:
[1]姜楠.“營改增”對企業稅收的影響與合理應對方式研究[J].商業故事,2016(07).
[2]王志輝.營改增背景下企業減負增效戰略[J].財會研究,2015(21).
[3]周懷川.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探微[J].中國會議,2015.
[4]成興武.“營改增”的政策效應研究——以XX市為例[D].湖北工業大學,2016.
[5]新浪財經.經濟參考報,2017,01,13.
(作者單位:上汽集團乘用車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