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近幾年來我國的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老齡化特征不斷凸顯,而且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各地方的人口結構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空巢老人的現象受到了越來越人的關注,養老問題已經是成為我國社會發展之中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當前我國地方機構的養老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而且由于受到了地方經濟實力、社會保障制度等的影響,養老問題還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因此有必要對地方機構養老進行優化,適應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和規模。
研究背景
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是導致我國養老問題突出的主要原因。人口老齡化主要是指老年人在總人口中的相對比例上升,按照國際通行的人口老齡化標準計算,如果一個地區60歲的老年人在總人口中的比例超過10%或者是65歲的老年人在總人口中的比例超過7%都可看做是已經到達了人口老齡化的水平。
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人口老齡化逐漸成為一種全球性的趨勢,我國同樣也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問題。這不僅僅是因為我國的醫療衛生條件相較于之前有了很大改善延長了人的壽命,還有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都給社會以及家庭的養老問題增加了難度。
由于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地方機構養老快速發展起來,并且成為解決養老問題的重要途徑。
探究地方機構養老模式的意義
理論意義。地方機構養老作為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的補充,在我國存在的時間還較短,因此探究其養老模式能夠從理論上對其形成一定的指導,這對于我國機構養老的規范化和科學化有著重大意義。目前我國對于養老機構的理論研究還較少,大多是關于社會養老和家庭養老的研究,因此填補機構養老的研究空白也是本研究的目的之一。
現實意義。對于地方機構養老的研究不僅僅可以從理論上豐富對養老模式的研究,更可以從各種養老現狀的分析上對當前的機構養老形成一個較為清晰的認知,這對于結合地方特色的機構養老有著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探索地方機構養老有助于完善我國的養老體系。因為子女外出打工。現在許多家庭出現了空巢老人,這對于一些患有突發性疾病的老人來說居家養老成為難題。由于我國的社區養老各方面條件還不成熟,因此,在短時期內建成設區養老體系還不現實,所以地方機構養老作為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的補充,對于完善我國的養老體系的不足之處有著重要現實意義。
地方機構養老能夠充分發揮因地制宜的養老效果,促進地方養老模式的科學化發展。因為地方機構養老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而建立,創辦者是根據當地的人文地理環境而創設的養老機構,對于地方老人的生活習慣更加地了解,因此地方養老機構也更加適合當地老年人生活。
對于地方養老機構的調查研究能夠對我國的地方機構養老的現狀進行一定的了解,從而為其相關的工作者提供可行性的建議與方法。
地方機構養老的問題及原因
當前地方機構養老的問題
隨著我國地方機構養老的快速發展,其中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
地方機構養老的費用較高。超高的養老費用不僅是困擾家庭養老的關鍵性因素,也是地方機構養老的所面臨的一大難題。因為地方機構養老大部分是私營機構,如果沒有雄厚的財力支撐,機構養老的正常運行就會受到威脅。由于各種養老設施的修建,以及專業醫護人員的雇傭,都成為機構養老的很大一部分支出,因此沒有足夠資金支撐,機構養老很難成功運行。不僅是養老機構需要高額費用來維持養老機構的正常運行,接受機構養老的家庭也要具備較強的經濟能力才能維持老人在養老機構的一切花費。基于地方養老機構的高額費用,一些機構只接受有“五保”的老年人前來養老,無法滿足大多數老年人的需求,這一定程度上就是機構養老高額費用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地方機構養老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由于我國機構養老模式出現的時間還很短,各方面的建設還有待于完善,然而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地方機構養老的短板已經開始逐漸顯現出來,尤其是在各種硬件設施以及軟件服務上。首先是硬件設施上的不夠完善,這主要體現在,地方養老機構的規模小,各種老年的健身設施短缺,缺少配套的適合老年人的體質監測設備。養老機構作為一個老年人的修養場所應該具備基本的體質監測設備,為老年人的日常健康監測做準備,以及時預防老年人的各種慢性疾病的發生。
其次就是軟件設施的不夠完備。作為養老機構,軟件設施不僅包括機構的服務行為還包括養老機構的醫護人員的數量與質量。高素質的醫護人員可以為老年人提供專業的養護服務,為老年人營造一個更為完善的健康修養場所。但是就目前我國的地方機構養老的模式來看,并不是所有機構都具備高素質的專業醫護人員,因為老年人的各方面的生理機能有所退化,看護工作艱辛程度較大,這讓很大一部分醫護人望而卻步,養老機構的醫護人員不能滿足當下養老機構巨大需求市場。
地方機構養老不能滿足多樣化的養老需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細分化的消費市場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當然養老市場也存在細分化的可能,因為老年人的患病幾率增加,不同年齡階段的老年人所具備的特征也有所不同,這就導致多樣化的養老需求。但是就目前來說,地方機構養老大多采取的是老年公寓的養老模式,單一化的養老服務顯然并不能滿足不斷多樣化的養老市場的需求。地方機構養老作為一種盈利性組織,有必要針對不同特征的老年人的需求。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養老服務。
地方機構養老問題的原因
針對地方機構養老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其進行原因上的分析。
老齡化速度過快,“未富先老”成為主要養老障礙。造成養老問題凸顯的首要因素就是我國的老齡化速度加快,許多人都是“未富先老”。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讓地方機構養老的供不應求,這也是機構養老的費用“水漲船高”的主要因素。
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最能直接反映出一個地區的經濟水平。老年人的經濟能力較低,自然就成為低收入人群,然而作為老年人不僅需要維持基本的生存,還需要更多的資金來支付維持身體健康所需要的各種醫療費用。據有關學者的調查顯示,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的收入與支出基本持平,有些甚至是入不敷出。在這其中,高額的醫療費用就花去了老人的大半積蓄,因此“未富先老”就已經成為困擾養老的首要經濟因素。
除去老年人本身的“入不敷出”外,地方機構養老不能夠做到因地制宜也是其養老費用較高的原因之一。由于機構養老引進于發達國家,再由經濟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發展,而同樣的養老機構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收費卻不降低,就會給這些地區的家庭造成局的經濟負擔,更加凸顯了其高額費用的特點。
各種基礎設施的建設、老年人健康設備的引進以及專業醫護人員的招募等這些作為養老機構正常運行的基礎條件,都需要高額的費用來支撐,因此,高成本的投入也就決定了機構養老的費用居高不下。
家庭養老遭到削弱。因為現代社會的家庭觀念發生了很大改變,許多子女在結婚以后并沒有與父母同住,而是分開居住,這事實上已經增加了日后家庭養老的難度。現代的社會的獨生子女較多,“4--2--1”式的家庭結構較為普遍,上有老下有小的現實狀況加重了獨生子女的經濟負擔,而且已為人父母的人也并沒有很多時間分給自己的父母,因此許多人會選擇將父母送至養老機構中。機構養老得以生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國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已經不再適應多樣化的養老市場,家庭養老功能得到了削弱。
國家缺少對于養老市場的有效規范。機構養老就意味著養老服務不僅僅是一項事業,更是我國服務行業中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國的養老市場還處于一個初步發展階段,因此需要政府不斷地進行引導,規范其發展。雖然我國政府從中央到地方都針對養老這一新興的市場出臺了不少優惠政策,但是關于如何規范其市場化的發展路徑的文件與政策卻較為少見,這也是我國機構養老收費過高,沒有一個統一標準的重要原因所在。不僅僅對于收費沒有一個統一的規范標準,關于養老機構中的各種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來判斷其是否達標。嚴格的養老標準的缺失是造成多樣化的養老市場不能被滿足的原因,也是養老機構容易與老年人家庭產生糾紛的隱患所在。
社會養老觀念的傳統與保守阻礙了機構養老的發展。在我國傳統的“孝”的理念與養老觀念中,居家養老的觀念根深蒂固,而且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家庭的依賴程度也越加明顯,因此大部分中國老年人所秉承的還是在家接受子女瞻養的觀念。
地方機構養老的優化建議
地方機構應該根據當地的人文地理環境建設養老院,建設一個契合當地老年人生活習慣的養老機構,盡量做到因地制宜。此外,還要根據當地的消費水平設置合理的收費標準。
政府政策的支撐,這是我國地方機構養老的規范化發展的前提條件。不僅是養老優惠政策的出臺,還包括各種養老法律制度的健全,以及專門負責監管各種養老機構的部門和人員的組建與培養。
地方養老機構本身要不斷完善自身的基礎設施建設,培養專業的養老服務人員,提高自身的養老服務水平,創新養老服務方式,滿足多元化的養老需求,努力為老年人提供一個良好的修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