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婷
摘要:數學伴隨著孩子們從小學、初中一直到了高中,重要性毋庸置疑。可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數學學習上是有困難的。本文結合教學體會,對學困生的成因及對策進行了一些粗淺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高中數學;學困生;成因;轉化
由于一些社會、學校、自身的原因,在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會產生相當一部分數學學困生。他們對數學學習沒有信心,急躁恐懼,學不得法。找到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尋找解決的對策,是高中數學教師的重要任務。
一、高中數困生成因分析
(一)高中數學學困生形成的內因分析
1.智力因素。能力、思維能力、記憶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等。在上述幾個內容之中,智力因素的核心內容為抽象思維能力。對于熟悉能力成分而言,它與個體智力的一般能力成分非常接近,因此具備良好智力以及較強能力的學生,大部分均具備了學好數學的基本條件。由上述調查數字可以看出,本調查中數困生的人數要多于數優生。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學生的數學成績同學生個體的智力具有良好的正相關陛,這就是說學生個體智力好,則其成績也會好;個體智力低下,也會使得學生個體學習上的困難。因此,智力因素是高中數學學困生形成的一大內因,應該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智力的開發與挖掘。
2.非智力因素。與智力因素相對應的就是非智力因素。所謂非智力,指的就是可以經過后天開發的因素。對于智力因素而言,很難進行開發與挖掘,然而對非智力因素而言,卻可以經過后天的開發與挖掘。非智力因素作為學困生形成的內因,它不僅連接著內因與外因,而且還是一種以“內因”促“外因”的催化劑。如果學生個體對數學學習沒有形成科學、正確的學習態度,而且數學學習方法欠妥,學習的意志力不夠堅定,學習目標不明確,這些都是促使數學學困生學習成績無法提高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即非智力因素。而這些因素卻不受先天遺傳的限制,因此對于非智力因素而言,可以進行后天的培養與改變。
(二)高中數學學困生形成的外因
1.教材與教法方面的因素。教材本身也會促使數困生的形成。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最大的不同就是其靈活性與抽象性非常強,而且包含的教學內容也較多,對于高一剛入學的學生而言,卻不能及時地從初中數學學習中回過神來,不僅在知識上和數學思維上,而且在數學思想上還不能很好地適應,那么這就增加了高中數學教學的難度。因此,這就使得很大一部分學生感覺到了高中數學學習的困難性,那么數困生自然而然也就產生了。此外,教材與教法相脫節也會導致數困生的形成,對于數學課本而言,大部分習題都是針對某一個知識點進行的,而那些具有一定難度的綜合性的習題卻非常之少。因此,學生能夠勝任數學課本上的習題,都認為自己學得良好。而一到考試或測驗時,便犯難了,這是因為測試或考試題都具有一定的綜合性,而且也比課本上的習題難度要大。因此,通過考試或測驗,有很大一部分平時自認為學得良好的同學都感覺數學學習的困難。
2.教學要求偏難、偏深、偏高。我國基礎教育的一大弊病就是教學要求偏難、偏深、偏高,脫離了大多數學生的實際,導致學生負擔過重,影響了學生的正常發展,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的超階段,超大綱,難點難題過多。而教師在實際的講解過程之中卻一帶而過,那么本來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則跟不上教學的進度,這就會增加數困生的數量。
二、數學學困生的轉化
(一)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說過:人l生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新課程倡導的新的教學理念認為,教學是師生交流,持續發展的過程,教師必須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加強師生間的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從而達到共享、共識、共進。對于高中數學學困生來說,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就在于如何克服他們長期以來對學習高中數學形成的恐懼心理,點燃學好高中數學的信心,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平時教學中,要多和他們交流和溝通,了解他們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打造平等的師生關系。一旦學困生對你敞開心扉,他便會喜歡上你的課堂,便會對你教授的課程感興趣,學習成績自然也會好起來。
(二)指導學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1.制訂計劃。要制訂每個星期、每個月的學習計劃。它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但計劃一定要切實可行,執行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磨煉學習意志。
2.課前自學。它是學生上好新課,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課前自學不僅能培養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主動權。應指導他們課前自學學什么,著重解決什么問題,要帶著疑問聽課。
3.認真聽課。課堂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環節。應指導他們如何聽課,如何記課堂筆記。有些同學把老師上課講的內容全部記下來,沒有重點,沒有條理。這樣不利于課后復習,不利于課后歸納整理。
4.及時復習。通過反復閱讀教材,多方查閱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分析比較,一邊復習,一邊將復習成果整理在筆記上,使對所學的新知識由“懂”到“會”。
5.獨立作業。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老師可以針對班級學生的不同水平,分層布置一些作業。針對學困生,可以通過面批作業方式,了解他們本節課學習中的不足及存在的問題,及時加以解決。
6.及時總結反思,建立錯題本。高中數學定義,定理,公式比較多,要讓學困生善于深入思考,注意歸納整理,抓住本質。將所學知識點聯系起來,便于記憶與準確應用。通過及時總結,形成知識網絡,非常有利于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解題能力。要求學生分類建立“錯題集”,整理每次練習和考試中出現的錯誤,并作剖析反思,以利于吸取教訓,力求相同的錯誤不犯第二次。只有這樣堅持做下去,不斷擴大成果,才能克服“盲點”,走出“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