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艷麗
摘要:傳統數學教學由于理念、方式都較為落后,不論是學生學習興趣,還是教學質量都難以得到顯著提升,而多媒體技術的靈活運用,不僅可以優化各個教學環節,構建高效、活躍的課堂氛圍,也有助于學生綜合學習、應用能力的培養,以及課堂教學效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 多媒體技術 應用探究
作為一種先進的現代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科學運用,不僅有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調動與發揮,也能夠對學生思維、創新能力的鍛煉、發展發揮提供積極影響。因此,對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研究,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應給予足夠重視,積極探索出更多、更新穎的教學策略。
一、構建多樣化教學情境
(一)生活情境
在大多數人們眼中,數學都是枯燥無趣的,而實則不然,實際生活充滿趣味性、啟發性的數學問題等待人們去發現、探究。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構建生活情境,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實際生活案例,在幫助學生鞏固現有知識、增強其數學學習興趣與信心的同時,也吸引更多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為數學思維的培養、鍛煉奠定良好基礎。例如,在簡潔比較簡單的加減法教學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以蘋果、梨的形勢來展示計算題目,或者是播放超市購買水果的視頻來調動學生參與熱情,再加上其生活場景的恰當融入,可以為教學內容的自然導入創造良好條件,也可以幫助學生輕松、快速的掌握相關知識。
(二)游戲情境
小學生還處于活潑好動、愛玩的階段,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構建生動有趣的游戲情境。比如,口算、默算是培養鍛煉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方式,但卻有很多學生過于依賴手中的紙筆,很難取得理想的口算、默算練習效果。對此,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設計更新穎的練習形式,并將學生喜歡的喜羊羊、葫蘆兄弟等動畫人物,以及巧克力、面包等學生喜歡吃的食物來調動學生參與熱情,增強授課效果,吸引更多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進而獲得更理想的練習效果,也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口算、默算水平。
二、突破數學教學重難點
從小學生的心理層面來講,相比于靜態的理論知識與圖片,其更喜歡、容易接受動態畫面。在傳統枯燥、單一教學模式的長期影響下,很多教師都只能通過板書的形式來開展各項教學活動,即使通過畫圖來設計探究活動,也只能調動學生一時的興趣。而在融入多媒體技術之后,可以為學生以更生動、形象的方式來展示原本枯燥、靜止的教學內容,在增強其學習興趣與信心的同時,也可幫助其突破各種學習難點。
比如,在開展“認物體”的教學活動時,通過平面圖的展示,學生認識、區分起來比較困難,再加上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弱,經常會忽略其中看不見,或者是被遮住的部分。此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制作相應的多媒體課件,在引導學生數小正方體時,先讓其數最外面的一層,然后再將這一層移開數下一層的小正方體,以此進行,或者是先數最上面一層的小正方體,然后再依次向下面一層數,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比較輕松,也能夠保障準確性,讓學生認識到很多數學知識不是無法掌握的。
三、開展實踐探究活動
小學數學新課程理念強調,其教師在授課中,不僅要注重教學理念的新穎、以及教學內容與方式的豐富多樣性,還應帶領學生體驗、創造美,培養其形成正確的數學應用理念,并在親身實踐中積累更豐富的學習方法與數學知識,也在此基礎上,創作出更多美好的東西。而多媒體技術的科學運用,在有助于基本教學任務完成之外,也能夠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突顯出來,引導更多小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各項數學實踐、探究活動中。
對于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的開展來講,通常都是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進行。比如,在講解“圓的周長”的相關內容時,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三個直徑不同的圓滾動一周,轉變成三條不同長度線段的視頻。然后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對這一動態變化進行認真觀察、探究,并總結出直徑越長、周長越長這一規律。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各小組結合現有知識儲備,對圓的周長、直徑間的關系進行深入探究。通過開展這樣的實踐活動,在拓展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也能夠進一步鍛煉、發展學生的實踐操作與合作探究能力,從整體上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四、結語
綜上所述,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在設計、組織各項教學活動中,積極運用多媒體技術,對增強授課效果,提升學生綜合學習、應用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在教學實踐中,應根據教學內容、目標,以及學生認知發展需求,科學、靈活地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生動、多樣化的數學教學活動,為學生傳授更新穎、豐富的數學知識。
參考文獻:
[1]鎖蓮蓮.淺述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應用[J].科學中國人,2015,(17):256-257.
[2]陳慶祝.漫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優勢[J].情感讀本,2016,(23):96.
[3]曹立晶,趙春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探微[J].都市家教,2015,(1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