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燕
摘要:分層教學是英語教學改革中依據(jù)個體差異和因材施教理論而進行的一種有益嘗試,這種教學模式既尊重個性,體現(xiàn)差異,又激發(fā)活力,促進發(fā)展,從而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思想,實現(xiàn)英語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素質(zhì)教育。
關鍵詞:初中英語;分層優(yōu)化;任務驅(qū)動
如何在“任務驅(qū)動”教學模式中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在“任務型”教學過程中,教師既是任務的設計者,又是任務的組織者。面對不同層次組成的班級,要想大面積提高教學質(zhì)量,必須貫徹因人因材施教的原則。在設計教學活動的時候,力求做到層次化,有難有易,使每一學生都能為之,各有提高。
一、學生分層
對學生進行分層是進行分層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因此從一入學開始,就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信心、毅力、興趣、智力水平及內(nèi)在潛力來劃分學生層次。把學生劃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次的學生基本功扎實,學習主動,對英語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接受能力強,潛力極大。并有超前的學習愿望。B層次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有一定的進取心,可是接受能力稍微差,基礎不扎實。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潛力,需要老師扶一把,給以一定的督促和輔導。C層次的學生學習不自覺,基礎差。而且思維反應慢,在學習上有障礙,有的是對學習英語不感興趣,懶于開口,怕吃苦,缺少家庭輔導條件,需要教師時刻關心和督促。然后再把這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生編排成若干小組,并設A層次的學生為組長,每位組長負責B和C層次的學生各一到兩名,負責他們作業(yè)的監(jiān)督和檢查,課文的背誦,疑問的解答等。但是這樣的層次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jù)發(fā)展情況隨時調(diào)整,這樣分層,設組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潛力,引發(fā)學生的動機,學生的英語水平就會突飛猛進。
二、教學分層
1.教學目標分層
為了增強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特點,確定了層次化目標,對各單元的單詞、詞組、課文以及練習進行了目標分解。單詞A層學生對所有單詞要求“四會”。B層、C層學生只對不帶“*”的單詞一一過關。詞組A層學生知道全部詞組中文意思,全部詞組會默寫并掌握其用法。B層、C層學生知道全部詞組中文意思。默寫老師劃的重點詞組,并抄下重點詞語的例句達到會運用這些詞組。課文A層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口頭或筆頭)復述出來。B層學生把課文重點句段背下來。C層學生對一些較難的課文只要求能讀下來掌握重點句。作業(yè)A層學生除了必須掌握課文內(nèi)容、多做閱讀和完型填空題,多做寫作和閱讀理解題,同時補充一定量的閱讀材料和聽力材料。B層學生必須掌握課文中主要語法和詞匯。C層學生除應掌握課文中主要語法和詞匯外,還應多做記憶性的作業(yè),抄寫課本中出現(xiàn)的詞組、句型及語法的例句等。加強記憶,達到熟練程度。
2.課堂提問分層
教學中要做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提問。一個問題根據(jù)其難易程度分出A、B、C三個層次,不同層次的問題間不同程度的學生,例如針對A層學生設置示范性問答;針對B層學生設置激發(fā)性問答;針對c層學生設置模仿性問答。這樣三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教學之中,并通過自己的思考,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作出較為正確的回答。在回答中,不同層次的學生也都不同程度地得到鍛煉,提高了所掌握知識的水平。
三、作業(yè)分層
那么面對多層次的學生,如何利用作業(yè)來鞏固知識、訓練技能、發(fā)展智力、擴大知識面呢?對此,在分層教學中,除了上述內(nèi)容分層外,課后作業(yè)也進行了分層,但是課后作業(yè)不同于上課,作業(yè)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更不能太簡單或太容易,難易要適中,多少要適量。所以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別差異出發(fā),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及所授內(nèi)容,在一定范圍內(nèi),除使用教材的配套練習外,教師有的放矢地按上、中、下三個層次來設計布置作業(yè),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佳鞏固發(fā)展。
四、測試分層
分層測試是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實施分層考核辦法,測驗時試卷設計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卷。必做題屬檢測達標的基本要求,選做題則屬較高要求,為加分題。如c層學生的單詞拼寫是提供兩三個字母的。其選擇題僅提供2個選項。作文給出大致提綱只需用一些恰當?shù)倪B詞穿起來便可。B層學生試卷參考普通試卷難度。而對于A層學生,附加一些競賽類試題,要求必做,但只算附加分。這種設計方法可使A層次學生有更多的成功機會,進而增強其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同時也可使B、C兩層學生不易滿足,激發(fā)其求知欲。實行分層測試,有助于教師正確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便于開展個別教學活動,有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zhì)量。
五、評價分層
分層評價也是分層施教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無論是在課堂教學的提問、操練,還是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都要進行及時的評價。無論什么層次的學生,在評價時都應遵循及時性、客觀性、激勵性原則,充分發(fā)揮評價的診斷功能和激勵功能。在堅持承認學生差異性的原則下,給不同學生以不同的評價,同時采取不同層次、不同標準的評價體系,使學生在學習上既有信心,又能看到不足;既有壓力,又有動力。對于A層的學生的點滴進步應采用表揚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B層的學生采用激勵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努力向高一層次發(fā)展;對C層的學生所取得進步應要多使用像Good!Great! Quite good!You did a good job!Work harder,youll be better!等鼓勵性語言,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奮進。考查之后,要給學生于適當?shù)脑u價。對于達成本層目標,特別是取得進步的學生教師應該加以鼓勵。這一評價體系打破了原先只有優(yōu)等生才能獲得好成績的傳統(tǒng),使得每一個學生在自己的層面上都能體驗到成功,得到老師的好評,從而激發(fā)起廣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分層優(yōu)化,落實“任務驅(qū)動”,提高了英語課堂教學質(zhì)量。分層教學模式既讓學生帶著明確的目標去學習,也讓學生在學習中培養(yǎng)合作精神,更讓學生樹立起成功的信心。分層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全面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一種值得借鑒與深化的教學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