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縣播報】
在脫貧攻堅進入決勝關鍵階段,綿陽市三臺縣人社局通過召開脫貧攻堅專題會、推進會、現場會,進一步營造凝心聚力、打贏脫貧“百日攻堅戰”的良好氛圍。目前,全局選派的“第一書記”5人、駐村干部3人均到涉及的7個鎮鄉8個村開展脫貧幫扶工作,97名干部直接幫扶聯系樂安鎮斷山村、雙樂鄉宋觀廟村、秋林鎮文昌村和東塔鎮川新村4個預脫貧村120戶貧困戶。同時,縣人社局全力推進就業扶貧“321”新模式,主辦了3場就業扶貧暨秋季用工專場招聘會,主要面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和下崗失業等多類就業困難求職者,組織20余家縣內外企業和3家職業培訓學校提供就業崗位640余個,初步達成就業意向451人。(侯慶倫 王能書 劉燕)
綿陽市北川縣創新就業扶貧模式,為實現貧困人口“有勞動能力的全就業、有創業項目的全支持”奠定堅實基礎。一是大師帶動模式。充分發揮技能大師的重要作用,為800余名貧困勞動力提供了就業崗位。二是基地示范模式。全縣共建就業扶貧基地3個、貧困勞動力培訓基地3個、返鄉創業示范基地5個。三是文旅結合模式。舉辦文化旅游業相關的職業技能培訓班11期,促進426人實現就業。四是能人引領模式。充分挖掘各類能人潛力,引領127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創業就業。五是“志智雙扶”模式。為貧困勞動力“量體裁衣”補短板。六是扶持激勵模式。激勵貧困家庭勞動力樹立自主脫貧的主動意識。(李永富 王茜琳)
資陽市樂至縣就業局在建立農村貧困家庭勞動者實名制信息庫1.74萬人并實行動態管理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縣人力資源市場LED電子顯示屏、樂至創業微信平臺等發布最新用工信息和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并為貧困勞動力提供崗位對接服務。通過開展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活動提供崗位1992個,促進就地就近就業1330人。先后在44個貧困村開發公益性崗位221個,安置貧困家庭勞動力206人。同時,做好做細免費職業培訓政策措施與扶貧對象就業創業需求的精準對接工作,按照“組織—培訓—跟蹤管理”一條龍服務模式,先后組織開展免費創業培訓15期442人、勞務品牌培訓6期310人,切實增強貧困勞動力創業就業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李雯)
10月中旬,眉山市仁壽縣人社局分別在鐘祥鎮、中崗鎮開展了建檔立卡精準貧困人員脫貧培訓(農村實用技能培訓)班,共213名有培訓意愿的貧困人員參加培訓。在程設置上,鐘祥鎮主要圍繞花椒、草莓栽培和病蟲害防治,生豬養殖和日常管理等內容開課,中崗鎮主要圍繞果樹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及現場技術指導等內容開課。此次培訓旨在結合鄉鎮經濟發展實際情況,讓學員掌握一技之長,將“輸血式”扶貧變為“造血式”扶貧,有效增強貧困人員在脫貧攻堅戰中的戰斗力。(本刊通訊員)
近期,遂寧市射洪縣就業局開展了一系列就業扶貧活動。一是明確責任,細化工作措施,結合貧困勞動力實際情況與就業意愿,進一步擴大工作和服務范圍。二是提供精準服務,為貧困勞動力提供“一對一”的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創業培訓等全方位服務。三是搭建用工平臺,舉辦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開辟勞務基地,實現有序化、集團化、規模化輸出勞動力。四是實施扶貧培訓,開設農村專用技術和家政服務培訓班,提高農村貧困勞動力的就業能力。(張淑洋)
10月中旬,涪城區人社局、就業局聯合對口幫扶的涼山州昭覺縣相關部門啟動了“農民素質+技能”培訓計劃,并組成工作組赴昭覺開展就業技能培訓相關工作。涪城區就業局與昭覺縣人社局、就業局在周密籌備的基礎上,結合彝區貧困群眾語言交流、生活習慣等實際情況,制定了全年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和執行方案。培訓期間,培訓機構帶上實訓設備深入村寨開展教學,既方便群眾參加培訓又大大提高了培訓效果,切實增強了參培人員的就業、脫貧意識,進一步提高了扶貧戶相關技術水平,深受扶貧對象好評。(孟寶泉 聶蓉蓉 何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