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澤彬(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華南分公司,廣東廣州 510000)
解析黃埔輸油站切換罐易甩泵的原因
馬澤彬(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華南分公司,廣東廣州 510000)
中石化成品油管道目前采用SCADA調度中心控制,在日常運行中,首站切換外輸油品是常見的操作之一。在切換外輸油品時,若切換的油罐兩者之間的基高相差太大,則偶爾會出現給油泵入口壓力過低導致聯鎖停泵的現象。作者運用輸油管道運行過程中的負壓波原理解釋了此現象,并提出了解決措施。
成品油管道;給油泵;負壓波;停泵
在中控調度的工藝操作中,我們會發現對密閉輸送的成品油管道進行正常的工況調節時,比如泵的啟停操作、閥門的調節與首站外輸付油罐切換罐時,都會在不同的程度上產生一定的壓力波動,中控發現在切換黃埔站外輸付油罐時,偶爾會出現給油泵甩泵的現象。這種現象若處理不及時,會出現非計劃停輸,影響輸油管道的連續運行,增加首站混油量,最終末站混油趨勢曲線圖會比正常的混油趨勢曲線圖怪異,從而導致末站混油接收量增多。

圖A正常的混油趨勢曲線

圖B異常的混油趨勢曲線
黃埔站作為外輸油品的首站,是成品油管網的起點,擔負著油品外輸的重要作用。中石化成品油管道華南管網運行過程中,操作人員時常根據工藝計劃通過SCADA系統(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畫面發出中控指令切換外輸油品,切換所使用的閥門通常是DBB閥(雙密封雙泄放閥),在此操作中,若操作不當則會出現給油泵聯鎖停泵的現象。針對黃埔站切換罐易甩泵的這種情況,作者親自現場實地查看,查找原因,得知黃埔油庫罐區的有些油罐的基高要比其他油罐的基高要高出幾米,所以,若切換時,前罐的實際液位(油高加上基高)仍高于后罐的實際液位,如圖C所示,當后罐這個低罐流程導通后,由于高差產生重力作用,使得前罐相對于后罐來說仍處于高壓區,這時前罐在提供給油泵油品的同時會有一部分油品流向后罐,此時給油泵前的沿途管線就會開始產生負壓波導致給油泵的入口壓力開始有所降低,當高罐流程關閉后,給油泵的油品會馬上改由后罐提供,因此這時后罐,也就是低罐的油品流向也會馬上發生變化,由于油品流向改變,油品供給不及時,出現真空段,此時給油泵前的沿途管線就會產生更大的負壓波,導致給油泵入口壓力過低,達到泵入口壓力低聯鎖值而出現聯鎖停泵。
假設理想狀態下,黃埔油庫油罐外輸出罐流速:v=5m/s,當高罐流程關閉后,低罐油品的流向會瞬間發生反方向變化,且認為在油品流向改變方向的油品瞬間流速為v0=0 m/s,由于油罐油品受油罐油品重力作用,加速度a=g,根據速度公式v=v0+at得出t=0.51s,此為理想狀態下,罐與給油泵之間負壓波緩沖時間,由于在低罐流程開啟時,給油泵前管線就已經開始產生負壓波,所以實際的緩沖時間應該會比理想值大。

圖C外輸油品切換罐流程示意圖
(1)中控在切換黃埔站付油罐前,需掌握外輸切換油品是否已準備充分,是否與實際情況相符,要清楚切換油品所用的油罐液位和基高與現正在外輸油品所用的油罐液位和基高相比差值是多少,做好條件判斷,以便工況調整。
(2)根據負壓波原理,在切換付油罐時,必須降低流速,調小首站出站調節閥,減少低罐油品因流向改變產生的緩沖時間,同時注意下游站場的進站壓力,避免下游出現進站壓力過低現象,所以在切換油品時,出站壓力的節流應控制在0.5MPa~1.0MPa之間。在日常操作中通常將首站出站調節閥置于30%~40%左右的開度,此時節流約0.5~1.0Mpa。
(3)通過估算罐與給油泵之間負壓波緩沖時間后,可以聯系自控專業,將給油泵入口壓力聯鎖條件判斷延時2S。同時操作前了解清楚該命令涉及到的設備、參數,以及這些設備參數應有的變化結果和趨勢,操作時應嚴格遵守流程“先開后關”的原則,如出現給油泵甩泵,而換罐的油品又是兩種不同種類的油品,則必須及時查看混油趨勢曲線,并且在末站做好接收混油增多的準備。
黃埔站切換外輸油罐易甩泵的根本原因就是油罐兩者之間的基高相差太大而導致罐與給油泵之間產生的負壓波緩沖時間過大,雖然此文給出了一些應對措施,但是輸油管道運行工況太復雜,實際工作中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應變。
[1]中國石化銷售華南分公司華南管網湛深段操作規(2009年版).
[2]鄭杰,吳荔清,劉潤華,等.輸油管道泄漏檢測信號的統計處理方法[J].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5(3):84-85.
[3]曾多禮,鄧堅松,劉玲莉.成品油管道輸送技術[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