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充市人社、就業部門主動作為,精心構建“四梁八柱”工作架構,推動15.35萬貧困勞動者實現穩定就業,近12萬貧困勞動者實現轉移就業,實現年轉移就業收入約36億元。
以精準識別為基礎,以就業培訓為先導,以轉移就業為重點,以千戶千策、千村千園、千企千崗、千人千技“四千工程”為棟梁,構筑就業扶貧新“大廈”。
千戶千策,靶向瞄住精準度。以“村村有站點、戶戶有臺賬、人人有對策”為工作重點,建立健全信息動態管理體系。一是建實縣(市、區)就業扶貧“作戰指揮一線辦”。全市1290個貧困村實現村村有就業扶貧工作站(點),確保職責、人員、經費三到位;實現當年退出村“金保網”、南充公共招聘網全覆蓋;開通手機“掌中寶”,組建貧困戶微信圈。二是做實“一庫五名單”。市、縣、鄉、村四級聯動,依托“六有”數據大平臺,完善更新“一庫五名單”和330萬農村勞動力就業狀況數據信息。
千村千園,契合產業升級新高度。
圍繞農林牧漁及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農村產業,依托脫貧奔康產業園帶動就業,1290個貧困村實現村村有園、戶戶入園。
千企千崗,匹配轉移就業新維度。
搭建適合貧困勞動者的企業和崗位信息動態管理平臺,通過各類媒體渠道及時發布信息。每年動態組建1000戶以上優秀企業、提供至少1000個以上崗位,常年不定期實施“‘千企千崗’就業援助—鄉村行”活動,實施專場招聘、崗位下鄉和送崗入戶。
千人千技,提升穩崗加速度。大力推進免費技能培訓扶貧計劃,促進貧困勞動者實現穩定就業。根據農村貧困家庭勞動力和貧困家庭子女的意愿及“干啥訓啥,缺啥補啥”的原則,把培訓班搬到家門口、廠門口、校門口,聘請創業明星“土專家”現場傳授創業經驗,共計培訓貧困勞動力4萬多人。
以愛心企業吸納、就業扶貧車間吸納、就業扶貧基地吸納、農合等經營主體吸納、東西勞務協作、創業扶持帶動、駐外商會轉移、公益性崗位安置八種就業渠道為“主柱”,為就業渠道多樣化夯牢基礎。
愛心企業吸納。2017年舉辦扶貧專場招聘會164場,組織各型企業2146家(次),提供崗位5.3萬個,現場為2萬余名貧困勞動者提供就業咨詢和指導,3500余名貧困勞動者達成就業意向。本地企業吸納貧困勞動者1.8萬人,落實補貼金額286萬元。
就業扶貧車間吸納。積極探索創建就業扶貧車間,用于安置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勞動者。發動組織各類經營主體利用自有廠房創建專門車間,或在鄉鎮、村等設立車間、加工點,或利用村集體閑置土地建設就業扶貧車間。目前,全市已建設就業扶貧車間302個,其中市級就業扶貧車間15個,吸納貧困勞動者3500余名,人均月收入超過2100元。
就業扶貧基地吸納。通過創建就業扶貧安置基地,逐步實現了就業扶貧基地化、規模化、穩定化、常態化。目前,全市共創建就業扶貧基地113個,安置農村貧困勞動者4800余名。
農合等經營主體吸納。近3年,南充建成脫貧奔康產業園1378個,成立專業合作社895個,引進龍頭企業128家,帶動貧困戶5.8萬戶16.8萬人,4.8萬名貧困勞動者實現就近就業。
東西勞務協作。為促進貧困勞動者轉移就業,保障其合法權益,南充長期與廈門、新疆建設生產兵團建立全面勞務協作,加強勞動者技能開發合作力度。近兩年,共幫助100余名貧困勞動者到廈門、新疆務工。
駐外商會轉移。發揮川內外商會的引領作用,建立貧困勞動者輸出基地,有組織有計劃輸出貧困勞動者。全市在北京、新疆、廣州、深圳、上海等地創建轉移安置基地38個,輸出貧困勞動者4萬余人。
創業扶持帶動。對確有創業意愿和能力的貧困勞動者,組織開展創業全方位指導,鼓勵貧困勞動者自主創業。目前,全市共扶持1500余名貧困勞動者創業,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000余萬元,發放補貼100余萬元。
公益性崗位安置。近兩年來開發公益性崗位8427個,安置貧困勞動者7322人,按每人300-500元/月標準共發放補貼20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