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艷霞 副主任醫師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兒保科 編輯/英華 設計/侯宇

腎病綜合征是由多種病因引起,以腎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現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高度水腫、高脂血癥的一組臨床癥候群。腎病綜合征依病因分類,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和先天性三大類。在兒童,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發病率較高,幾乎占小兒泌尿系統疾病住院率的20%左右。
腎病綜合征的主要臨床表現具有以下4大特征:
1.全身水腫。水腫常常是最早出現的癥狀,開始多見于眼瞼及面部,晨間最明顯。以后逐漸遍及上下肢及軀干,表現為全身浮腫且逐漸加重,隨體位變化而變化。
2.大量蛋白尿。尿液外觀渾濁,有泡沫漂浮,泡沫難以消退。
3.低蛋白血癥。
4.高脂血癥。
除以上4大特征外,還可出現明顯的血尿,持續或反復高血壓,氮質血癥,補體降低等。
寶寶年齡小,很難主動說自己倦態乏力等主觀癥狀,但是家長可以觀察到寶寶懶得動,活潑度下降。隨著蛋白質的丟失,寶寶抵抗力下降,可以突然導致呼吸道或者消化道的感染。隨著感染的出現,很多寶寶會有明顯的泡沫尿。所以,有眼瞼浮腫的兒童,如果出現了帶泡沫的小便,一定及時去醫院就診。現在很多家庭都使用抽水馬桶,不利于觀察病情,建議家長關注。
腎病綜合征雖然是小兒時期常見的疾病,但對于普通媽媽來講卻是陌生的。在門診上甚至有的媽媽會說:“我的孩子這么小,怎么會腎不好?”不是自家的寶寶患病,一般不會關注。可是寶寶一旦患上了病,又往往手足無措不知如何護理。那么接下來我就門診上媽媽常提出的問題說明一下。
如果寶寶被醫生確診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我們要觀察寶寶吃飯,睡覺如何,精神狀態怎樣,身體的水腫以及小便的情況。腎病綜合征屬于慢性疾病,除了疾病本身的表現,還要小心并發癥的發生。如果寶寶突然出現發燒,精神差,食欲不佳,抱怨肚子疼,腿疼,看上去臉色不好,體重突然改變,一定及時到醫院就診。
在急性期,寶寶有明顯水腫和大量蛋白尿,飲食管理要注意幾方面的問題:
水
自由飲水,不要過分督促寶寶喝水,也沒必要為了減輕水腫而控制寶寶喝水。
鹽
因為寶寶有水腫,因此要適當限鹽,但是不能禁鹽。常常見到有的家長或者沒有經驗的醫生讓腎病寶寶禁鹽或者限鹽時間太長,導致低鈉血癥。
脂肪
腎病寶寶都有高膽固醇血癥和高脂血癥,因此含有膽固醇和脂肪較高的雞蛋黃、肥肉就盡可能不要吃。
蛋白質
建議適量進食優質蛋白飲食,就是指寶寶可以吃一些瘦肉、雞蛋和純牛奶,但是要適量,比如一天一袋牛奶、或者一個雞蛋、或者一頓肉菜。有的家長認為寶寶尿蛋白了,少吃一些蛋白,就會減少尿蛋白的量;而有的家長認為,寶寶每天從尿中丟失那么多蛋白質,需要使勁的補補.這都是錯誤的觀念。如果大量攝入蛋白,的確會加重腎臟蛋白的漏出,使腎臟受到損傷。保存蛋白,更重要的是通過對病情的控制進行的。
糖
大部分食物、蔬菜和水果都含有豐富的糖類,可以作為腎病寶寶的基本食物。但是不建議孩子吃純糖。
常言說,三分治七分養,腎臟病尤其如此,甚至是“二分治八分養”。開始的時候以臥床休息為主,逐漸增加活動量,可以在天氣好的時候出去散步。原則是要避免勞累。因為腎病的孩子一開始服用的激素量比較大,就暫時不要上幼兒園,觀察一段時間,等激素減量了,而且孩子感染的情況也不是太多,再嘗試著上幼兒園。同時也要注意遠離感冒的孩子。
本病急性期寶寶多有明顯的感染癥狀,所以首先是抗感染治療。嚴重水腫時給予利尿劑利水消腫。感染控制后,蛋白尿持續不消,給予糖皮質激素治療。如果寶寶病情持續得不到緩解,可給予細胞毒性藥物或免疫抑制劑治療。
腎病綜合征屬于慢性疾病,長期控制至關重要。最重要與最便宜的治療藥物就是糖皮質激素(如強的松、美卓樂)。家長往往對激素望而卻步,因為激素有很多副作用。這些副作用會給寶寶和家長帶來很多麻煩。但是目前尚沒有其他藥物可以替代。我們需要找到專業醫生,長期按時復診,嚴格遵照醫囑,根據寶寶的病情變化加減藥物。如果家長擅自停藥,可導致病情反復,遷延難愈。
本病中醫稱之為水腫,在治療上歷代醫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隨著現代醫學對本病研究的深入,中醫醫生探索出了很多治療本病的好方法。中草藥能夠很好地緩解激素的副作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療效確切。
本病的復發率很高,一旦復發,要及時尋找誘因,積極治療。部分寶寶療效不佳,一定要及時進行腎穿刺等檢查,根據病理類型,評估預后。
腎病綜合征患兒的預防接種問題目前學術界意見尚未能統一。一方面預防接種可能引起腎病復發或使病情加重(特別是對病理診斷為微小病變的患兒);另一方面腎病患兒若放棄或過度延遲接種疫苗,則患某些嚴重(甚至致命性的)感染性疾病的風險增加,而這些疾病本應是可以通過注射疫苗有效預防。在腎病綜合征痊愈(或停用激素1年以上)后,是可以按正常的程序參加預防接種的,但同正常孩子一樣,也會有可能出現一些諸如發熱、腹瀉等副作用的,按常規處理。同時,也可能存在有誘導腎病復發的風險。
UPBRING FORMULA
教養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