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主題樂園實際已經歷了20多年的更新換代,主題特色從游藝設備簡單串燒到如今的IP主題故事風潮,規模和投資都在不斷升級。根據世界旅游組織的預測,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每年吸引1.4億的國際游客,可以想象,屆時中國的主題樂園將會達到國際一線水平。作為規劃設計方,我參與了包括上海迪士尼、合肥萬達樂園、浙江山水六旗樂園在內的多個主題樂園設計,分別擔任單體建筑專業負責人、總圖及總控項目負責人的工作,對樂園各階段的設計重點和難點有一些理解和體會,并進行分享。
【關鍵詞】主題樂園;規劃設計
文化旅游產業已在世界范圍廣泛興起并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業。這是符合世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并且仍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世界旅游組織相關資料表明,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國際旅游收入在世界出口收入中占比達到8.25%,超過了原油、汽車等收入,從而成為了世界第一大產業,保持至今。發達國家的文化產業GDP占比超過20%。我國正迎來文化旅游產業大發展的新時期,其將成為未來10年的支柱產業。2013年全國旅游總收入2.9萬億,同比增長14%,預計2020年旅游業總收入將超3.3萬億,GDP占比可達8%。
主題樂園作為文化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近年來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外有迪士尼、環球影城、六旗等國際品牌,內有歡樂谷、華僑城、長隆、方特、萬達等本土品牌加速布局,根據2016年新仕致恒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國內主題樂園已達810家之多,然而在表面風光無限的同時,也存在過熱和浮躁的隱患。
1、總體規劃
一個樂園是否能讓游覽者感到有趣、感到快樂、愿意再來,是衡量樂園成功的至高標準。在精準定位主題創意和故事線之后,成熟合理的總體規劃是達成這個目標的關鍵。樂園規劃是一項綜合度很高的工作,需要統籌考量多種因素:包括樂園用地與城市的關系,外部交通的引導及接駁,內部片區及景點之間的串連,后勤服務對前場游樂動線的干擾,大體量黑暗騎乘等游樂建筑的消防問題,以及可能涉及的樂園煙花燃放、集中能源、廚房、垃圾收集等功能的落位和退界問題,等等。
1.1規模及分區
依據我國《主題公園服務規范》GB/T 26992-2011中的定義,主題公園是指“圍繞一個或多個主題元素進行組合創意和規劃建設,營造特定的主題文化氛圍,采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多層次活動設置方式,集諸多娛樂活動、休閑要素和服務接待設施于一體的旅游文化娛樂場所。”
從規模上說,參照國務院《關于規范主題公園發展的若干意見》,按照樂園園區的用地面積,樂園基本可分為:中小型(40公頃以內);大型(40-140公頃);超大型(大于140公頃)。通常大于40公頃的樂園會分不同的片區,顧以此面積作為中小型和大型樂園的分界線。根據目前的國內外案例,目前大部分的主要集中在40-140公頃,為多片區樂園。
從功能上說,樂園一般分為前場游藝區和后場后勤區。前場區為游客可達區,所有的游藝項目、餐廳、商店、景觀等等都在這個區域,大型樂園還會按照不同包裝風格將前場區分為若干主題片區以增加樂園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前場區就好比樂園的臉面,負責“貌美如花”,讓游客沉浸在美美的的畫面中,感受快樂。絕大部分人會認為他們看到了“全部樂園”。
而一定也有特別細心的游客會想:巡游的花車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了?服務人員在哪里換衣服吃飯?那么多的垃圾都收拾到哪里去了?是的,解決這些問題的幕后英雄就是樂園的后勤區。雖然一般游客看不到,但它就像樂園的心臟,時時刻刻對前場輸送著血液,它的設計好壞對整個樂園的運營效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后勤區通常設置在前場區的外側單邊或環繞,其功能一般包括辦公、員工用房、貨物倉儲、危險品存放、維修車間、能源中心、中央廚房、垃圾處理中心、消防控制中心及安防監控、煙花燃放及煙花儲藏等,通過合理的規劃和交通設計,與前場區密切配合,有效而不顯露地24小時工作著。除了集中設置的后勤區,其實前場區的主要建筑單體也有“后腦勺”,即前場建筑的后勤用房,是后勤區道路的接入點,這樣樂園的前后場就形成了完整的閉環。
1.2外部交通及停車
樂園外部交通相對復雜,由于客流量大、進出高峰時間段集中,需要在交通規劃上巧妙協調好各自的流線及接駁位。從交通工具上分析,常用的有軌道交通、公交車、接駁車、出租車、私家車、非機動車、甚至是水上交通,這些交通流線與基地周邊城市路網需要做到有機對接。在交通規劃中有意識提高公共交通路徑的便捷性,以鼓勵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同時樂園出入口廣場附近須設置足夠的臨時落客區和排隊區,減小對城市道路的壓力。除此之外還需要考慮后勤車輛和消防車等應急車輛的出入口設置。
樂園的停車需求非常大,而且高峰時間較為集中,其位置既要滿足靠近樂園出入口,又要保持合理的距離,以減少對樂園出入口集散廣場的影響。在收費口前應留出足夠的排隊區,停車場內進行分區設計,并做明確的導引。除了游客停車,包括小型私家車和旅游大巴車,后勤區附近還需設置員工停車場,同時考慮貨車及應急車輛停放位置。
1.3樂園內部交通組織
前場區游覽動線:目前大型主題樂園普遍采用環形和星形兩種游覽流線,環形的特點是方向性強,景點的設置會隨著故事線串聯起來,引導游客的情緒;星形流線的優點是游客對主題區的選擇具有一定隨機性,每次可能只玩到其中的個別區域,可以增加樂園的神秘感,“一天玩不夠”,吸引回頭客。無論哪一種流線,都要在設計中綜合考慮景點與路線長度以及空間節點之間的關系,讓游客不知疲倦,保持新奇興奮的狀態。同時,花車巡游線路設計也很有講究,通常會選取游覽路線中的一部分,拓寬至10至12米,當中供巡游表演使用,兩側供游客駐足及通行。
后勤區與前場區交通聯系:大型樂園內部通常要設置一條機動車“外環路”,用于后勤區與前場區的聯系,如輸送員工、貨物、垃圾等等。前場區一般不允許機動車駛入,僅考慮緊急情況下特殊車輛臨時使用。
消防應急交通組織:大型和超大型樂園通常會被列為消防重點單位,要求設置園內微型消防站點,對這類樂園建議進行消防規劃設計,綜合分析消防站點、撲救路線和場地、室外消火栓等消防設施,充分考慮其與樂園步行路線以及花車巡游路線的相互影響,以減少后期顛覆性改動的風險。
2、樂園客流承載力及人數測算
2.1幾個關于客流承載力的概念
依據《景區最大承載量核定導則》LB/T034-2014:
日承載量是指在景區的日開放時間內,在保障景區內每個景點旅游者人身安全和旅游資源環境安全的前提下,景區能夠容納的最大旅游者數量。
瞬時承載量是指在某一時間點,在保障景區內每個景點旅游者人身安全和旅游資源環境安全的前提下,景區能夠容納的最大旅游者數量。
最大承載量,是指在一定時間條件下,在保障景區內每個景點旅游者人身安全和旅游資源環境安全的前提下,景區能夠容納的最大旅游者數量。
樂園設計時宜充分考慮空間承載量、設施承載量、生態承載量、心理承載量、社會承載量等多種因素,建立旅游者流量控制聯動系統,通過實時監測、疏導分流、預警上報、特殊預案等對景區流量進行控制。
2.2如何計算樂園游客最大承載量
游客最大承載量是主題樂園消防和疏散設計的依據,同時,也是計算各種配套設施容量、數量、用地面積和進行主題樂園管理的基礎。其數據主要由四部分組成:游樂區室外陸地游客人流量、建筑物內的游客設計人流量、游樂設施設計額定載客量和游藝游樂項目排隊區游客設計人流量。
游樂區室外陸地游客人流量,是根據項目策劃報告和游客人流量專項評估,結合主題樂園運營經驗來確定,同時考慮游客的舒適性體驗,包括游客人均占有陸地面積等指標。其中室外陸地面積不包括水體和陡坡、以及建筑物占地面積,參照目前國際多個大型主題樂園的標準,基本按4-5平方米/人計算。
建筑物內的游客設計人流量,是按所定義的單體建筑功能類型和設計人流量標準,按照相應的消防規范計算的游客人流量。
游樂設施設計額定載客量是游樂設施在運營時,同時載客的最大人流量。
游藝游樂項目排隊區分為室內排隊區和獨立室外排隊區,室內排隊區按防火規范中相應建筑性質的面積計算人流量,獨立室外排隊區設計人流量計算的上限為不大于 3 人/㎡。
以上四部分人數的總和即為樂園能夠承受的最大游客數量。
2.3如何用運營手段控制人數
正如前面所述,衡量樂園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是能否給游客帶來快樂。舒適輕松的空間環境是游客愉快心情的保障。在高峰情況下,進行人數控制必不可少,下面羅列幾項主要的運營控制手段:
門票預約:推廣門票預約預售制度,在經上級價格主管部門與旅游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后,采用預先支付享受折扣等方式引導旅游者提前訂票,以有效預估旅游者流量;
實時監測:采用門禁票務系統、景區一卡通聯動系統、景點實時監控系統等技術手段,實現流量監測的點、線、面布局;
信息平臺:通過公共媒體、手機移動端等渠道,及時公布景區旅游者流量,供旅游者參考;
疏導分流:當園內游客數量達到最大承載量80%時,啟動包括交通調控、入口調控等措施控制旅游者流量;
入口調控:合理設計游客排隊等候的方式和途徑,通過開通快速入園通道疏導分流入口處游客;通過折扣補償、延長有效期、多種形式的通票等,減少景區入口或設備設施入口的游客數量;在景區入口大門及售票區,增設電子顯示牌,提供給游客最及時的信息。
3、建筑單體的消防問題
對于建筑設計而言,消防問題是設計師最為關心的。而我國目前的消防規范尚無針對游藝建筑的專門描述,所以樂園內的建筑單體分別借鑒其相近功能空間,依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進行設計。
3.1單體的消防定性
樂園后勤區的建筑處辦公和宿舍等民用建筑外,大量的是工業建筑,如倉儲庫房、維修車間、變電站、加油站和儲油罐、設備機房、煙花臨時倉庫、壓縮空氣站等,由于存在消防安全隱患,均須嚴格遵循相應的規范進行設計。
而對于樂園前場區,由于通常主題包裝的需要,導致有些景觀構筑物本身體量巨大,例如假山;有的建筑物頂部因造型需要做得很高但并無使用空間,例如城堡;如何對建筑物和構筑物進行定性是消防設計的第一步:借鑒上海迪士尼樂園的消防專項課題成果,對于裝飾性的、無人使用的構造定義為構筑物,多為景觀造型;而對于高度大于24米的游藝類建筑或配套公建,其24米以上無使用功能、無可燃物且游客不可達時,可按多層建筑進行防火設計。
3.2特殊游藝建筑的安全疏散及消防性能化設計
樂園前場區的建筑物按照功能大致又可分為以下幾類:演藝劇場、黑暗騎乘、游藝設施配套建筑、餐廳、商業等其他公共建筑。其中演藝劇場和黑暗騎乘相對特殊,容易遇到防火分區及疏散距離超出規范要求的情況。一般情況下,要求這類建筑按一、二級耐火等級設計,視游藝內容參照演藝、商業大空間或體育建筑的規范劃分防火分區,且每個分區按相應人數計算疏散寬度,安全出口直通室外安全區域或通過室內避難走道、避難層等間接疏散。疏散距離參照大空間室內任意一點到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30米(當全部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時,可擴大至37.5米)來設計。
黑暗騎乘建筑內部空間通常根據游藝設備軌道設計曲折的游覽路徑,遇到火災時,游藝設施會就近緊急停靠在軌道邊預留好的疏散平臺,游客通過緊急疏散路徑逃生。為了不影響游覽路線的正常使用,其緊急疏散線路設計難度較大,有時確實需要突破規范距離,甚至突破防火分區。劇場由于表演形式的多樣性,有時也有突破規范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經消防部門同意,可以引入消防性能化設計,通過動畫模擬,預測火災發生時的煙氣及人員疏散情況,并采取針對性消防補救措施解決問題。
3.3主題包裝材料的消防限制
顧名思義,主題樂園一定是有主題的,而主題必須通過主題包裝來展現,包括室外和室內兩部分。盡管這些繽紛的效果包裝看上去包羅萬象,有巖石、有木頭、甚至有稻草、有壁畫,但它們其實都是需要滿足建筑材料防火要求的。
目前我國對外墻裝飾材料的燃燒性能等級暫無全面的要求,僅有公安46號文第二章第七條中描述:建筑外墻的裝飾層,除采用涂料外,應采用不燃材料。但考慮到主題樂園包裝效果非一般建筑,會部分用到B1級材料,故消防上有一定放寬,但要求B1材料的連續使用面積不宜過大,且盡量在其背后襯一層A級基層材料,形成阻隔層。在特殊區域,如有消防隱患的區域,則必須使用A類材料。比較常用的A類包裝材料為GRC(玻璃纖維增強混凝土),可通過工藝制作出多種藝術效果,例如假山、木頭等都可以用GRC仿制。
室內裝修材料的消防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規范《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 50222的規定。根據建筑單體的不同性質,不同部位,分別執行相關規范。目前國內樂園的游藝及觀演類建筑,頂棚采用A級材料,墻面采用不低于B1級材料,地面一般采用A級材料,當安裝火災自動報警和滅火系統時,可采用B1級材料。此標準僅適用于硬裝,軟裝和表演道具等基本采用不低于B1級的標準,局部確需B2材料,須嚴格控制B2級材料的使用范圍和面積占比。
4、其他設計控制點
除了上述幾個設計難點,樂園設計還有一些重要的設計專項,與樂園整體規劃設計息息相關:如衛生間的數量和設置標準,前場區的垃圾收集點布局,園區緊急救護中心,微型消防站點及相關配套設施,以及煙花燃放區和危險品儲藏區的定位和退界等。
樂園規劃設計涉及專業和專項設計龐雜,除了常規建筑、結構、機電三專業、室內、景觀之外,還有主題包裝、主題燈光、音視頻、演出控制系統、特效等設計專業。設計總包方需要協同各專業專項內容,或借助BIM設計和SPEC技術規格書,與設計圖紙一起,多維度地保證設計質量和樂園最終的效果呈現。
結語:
目前國內知名樂園的概念設計基本還是由國際設計團隊完成的,之后通過本地設計院深化落地。如何在大的時代浪潮之中把握機遇,向國際團隊學習故事線創作、本土文化挖掘等核心競爭力,是值得國內設計師以及整個主題樂園行業從業者認真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