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增項的故事,都是真實發生在過去的事,也可能,依舊在業主朋友身邊重演。在此之前,先回顧下第一篇的內容。
1.0版本的移動化及華麗轉身
增項的1.0版本,是猙獰而極致的‘前互聯網模式”,不管什么價都簽單,簽了基本什么都不管,完全復合資本論里的描述。那種靠張平面圖或加幾張不可深究的水電吊頂圖就開工,開工2天就停工,越增越厲害,一般增項在50%以上、甚至達到100%以上的,基本是標準的1.0版本。
比如去年九亭的一位業主,怎么說都控制不住與某兔的親密接觸,因為150平復式,那兔子報了半包8萬。開工一周之后的故事就可以寫一本書了。
這個本來已經要消亡的模式,前兩年借著‘互聯網+”的‘極致和怏”在死灰復燃,現在已經在攻陷移動端。
不信,只要你在百度或今日頭條搜索過裝修類的關鍵詞,你就會經常收到這樣讓你心曠神怡的推送:“120平美式裝修,只要6萬”、“15萬拎包入住160平復式”、“你家裝修多花了多少冤枉錢?”
相同的方式,不同的外衣;不同人們,似曾相識的用腳投票。
而上文提到的那家讓人膜拜、當時業績近四千萬的公司,去年已有了過億產值,當然,也華麗轉身。雖然投訴還是不少,但消費者的整體滿意度已經上升很多,至少讓他可以正常的生存、發展。原因很簡單,有了巨大的流水之后,自然引起了建材供應商的關注。這家公司整合了許多二三線的主材產品,以整體采購的方式拿到了低價,然后基本不加利潤的供給消費者。
所以,雖然還是基本沒有設計的‘設計方案”、還是后期問題不斷的施工圖紙、還是不斷博弈增項的裝修過程,但后期這一條,為他平息了不少消費者的憤怒。
至于設計,那有什么用?不如便宜個—萬塊錢。寫到這,不禁想起去年某全國性行業峰會上,一華東地區知名企業掌門大佬說的話:所有的罪人、都有未來……這話本來還有下旬,但此刻忽然想到這句,因為當時沒聽懂。
但猜想,那些經歷過的業主,是不會為這個企業的‘未來”祝福的。而對一個行業來說,這樣的1.0版本也有未來,是業主和業者的悲哀。
幸好,天總會亮的,不健康的發展模式總會過去。
想起同事劉暖男念叨多次的話題:我有一個夢想……
從2.0到3.0的區別
增項的2.0版本主要特點是缺項、漏項、瞎報工程量,調高單價、調低總價。他們的圖紙和預算之間有不少距離,要么圖紙不夠詳細,要么圖上15個平方,預算上變成了8個平米。比1.0好的是,施工圖大約有個10余張圖紙了,只是不要說細節和節點,立面圖也不全。
增項一般在30%到60%之間。與1.0版本的最大區別是,他們還是有底線的,不會什么價格都簽。
但這類公司一般都過得不大好,原因很簡單,過渡期間的2.0,及沒有1.0的‘黑”,也沒有3.0版本的‘厚”。這‘厚”似乎有厚積薄發的味道,不過更多是李宗吾筆下的那個厚。
到了3.0版本,增項這個怪物已經溫睛”得多,卻也被武裝得更好。這個的發明者或使用者們,基本都還能算當時的良心公司了。這話絕不是貶義,因為在當時,他們已經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和前二代相比,他們做到了兩點:
第一,重要項目基本不會有缺項漏項了,非主要項目的缺漏也得到控制,不會太多了。
第二,工程量雖然還會存在少報,但不會有‘王先生,你家客廳吊頂要15個平方、預算上只寫了8個平方,后面的要不要做?”這么低級的玩法了。
第三,施工圖規范大幅度提高,到了20張左右,立面圖雖不全,但大體有了,細節也有了少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