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城市經濟全球化發展與產業經濟升級轉型,十堰市的發展面臨一次重大的歷史機遇。隨著區域道路系統的快速發展以及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戰略的實施,十堰市的新一輪快速發展的條件已非常成熟。然而,十堰市老城區現有發展空間已無法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許多單位紛紛提出改造和新建的計劃,在各方利益的訴求之下,城市老城區的更新開發已經顯得非常迫切。本文通過對十堰市漢江北路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解讀,以期為類似的城市規劃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規劃設計;控制性詳細規劃;設計原則
1、前言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處秦巴山區腹地,漢江中上游,歷史上素有“南船北馬、川陜咽喉、四省通衢”之稱,是鄂豫陜渝毗鄰地區的重要中心城市。十堰市東與湖北襄樊接壤,西與陜西安康為鄰,南與湖北神農架和重慶萬州交界,北與陜西商洛和河南南陽相連,是鄂、豫、陜、渝毗鄰地區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重鎮,是華中、西南、西北三大經濟板塊的結合部。規劃旨在創造優美的城市空間環境,樹立片區整體形象和環境質量,提高該地區的文化品位,為區域轉型發展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據與規劃導向。
2、從機遇與優勢的角度明確發展定位
2.1區域發展機遇分析
2.1.1國家宏觀政策
1)中部崛起、西部開發
十堰市工業基礎雄厚,旅游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十堰市緊緊抓住中部崛起的戰略機遇,努力把十堰打造成為中部崛起中具有鮮明特色的重要“增長極”。
2)振興老工業基地
十堰市比照實施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有關政策可享受國家的優惠政策有:擴大增值稅轉型試點;汽車設備行業,在購置固定資產進項稅增量抵扣的優惠政策;豁免部分企業歷史欠稅;外貿企業的利潤再投資退還部分稅款;中央加大社保財政轉移支付,做實個人養老保險賬戶等。
2.1.2區域交通條件
隨著十漫高速、十宜高速、十運高速、古竹高速、襄天高速、鄖房高速的建設和通車,十堰市放射狀的對外交通格局已初具雛形。途經十堰市的鐵路現有西康鐵路;規劃確定的有襄渝鐵路復線、十宜鐵路、十運鐵路和鄭渝鐵路。
2.1.3湖北省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
2008年11月.湖北省委、湖北省政府根據當前國內外經濟發展、特別是區域經濟發展新形勢,站在全省經濟社會科學發展高度作出了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重大戰略決策。
尋找十堰市的轉型發展方向,不能一味跟風,需要尋找適合十堰市現狀和具有潛力的地方。根據十堰市現狀和可以成為城市未來發展動力的城市優勢來看,十堰市的經濟應該向多元化發展,主要產業應該集中在制造業、旅游和為生產者服務的現代服務業和加強旅游業配套等服務功能。多元化的經濟結構相比較單一經濟基礎的城市具有較強的抗變能力,如多元化經濟結構的芝加哥從“美國工業心臟”轉變為朝氣蓬勃的經濟金融中心,只用了25年時間就成功轉型。
綜上所述,十堰市具有較為優越的區域發展條件,從國家宏觀政策到區域交通與旅游規劃,十堰市都具有崛起的機遇與條件,把十堰市打造成為區域重要中心城市、湖北省重要經濟增長極將逐漸成為現實。
2.2本案區位及優勢分析
2.2.1交通區位優勢
規劃區位于市區的北端,漢江路到市區中心只有十分鐘左右的車行距離。規劃范圍周邊與十漫高速、新十堰高鐵站,十堰火車站有快捷通道,整體交通條件便捷,交通區位優勢明顯。
2_2_2山體自然景觀資源優勢
規劃區范圍依山畔水,自然景觀資源豐富。
2.3本案定位
結合區域自身特點及整體發展環境,規劃運用生態宜居的現代化社區規劃理念,擬打造具有示范意義十堰北部宜居宜業生態片區。
以“山”為魂——傳承地域特色、提升鄖西文化魅力。
以“水”為源——彰顯濱水風情、實現伊水夢想。
以“城”為體——體現更高的起點和更寬廣的視野。
以“人”為本——人性與智能化的設計、完善生活品質。
3、規劃結構
規劃結構是規劃區內統領全局的,涉及到規劃區未來發展與保護,控制與引導的關鍵性布局。規劃區的開發模式是“公共帶+組團”模式,總體結構可以概括為“一心、一軸、三組團”,即一個公共服務中心,一條主公共與交通軸線,三個功能組團分別沿其兩側布局。
3.1一心:公共服務中心
規劃區的公共服務中心位于規劃區中部,漢江北路西側,是規劃區的核心區域,同時也是本片區發展的綜合商業中心。
本公共服務中心的主要功能為該區域的居住人群提供生活性商業服務,并吸引周邊地區人群到此消費。規劃建設商業、餐飲、特色賓館、金融等綜合性商業服務設施,規劃形成未來的規劃區的商業消費中心,同時擔負了帶動規劃區發展的職責,威為未來片區發展新的增長點。
3-2一軸:公共服務與交通聯系軸
本規劃區位于十堰市城區的北部,距離六堰約3.5公里左右,是十堰市的北部門戶區域,也是通向鄖縣的必經之路。由于規劃區是舊城改造區,區內現狀的主要道路已經形成,可以滿足近期建設的需要。故根據上位規劃的相關要求,本次規劃將區內的主干路一即漢江北路建設為規劃區內的主要交通聯系軸。漢江北路將更多地為區域交通疏導,方便區內居民的出行做出貢獻。
規劃建議沿漢江北路公共服務功能的建設與神定河的堤岸改造結合,提供給市民生活消費和休閑的公共生活帶。
3.3三組團
八畝地組團:位于公共服務中心北側,交通相對便利。現狀的建設主要為八畝地村的村民住宅用地以及十寶皮革廠、恒昌達工貿公司的工業用地為主。規劃建設形式以商品房住宅區為主。
東溝組團:位于規劃區東部?,F狀的建設形式主要為輪胎廠的職工住宅區和東溝村的村民住宅用地。本次規劃保留組團內的輪胎東村和輪胎南村,結合九堰一路的東拓,以及對組團內東溝村各組的改造,建設新型環保住宅示范區。
輪胎廠組團:位于規劃區西南部?,F狀主要為雙星輪胎有限公司的工業用地。規劃根據上位規劃以及政府的要求,本組團以維持現狀用地為主,根據對本片區的遠景設想,僅對沿漢江北路沿線地塊進行改造活動。4、總結:
規劃實施建議
通過對現狀情況的整理,我們發現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項目用地內缺少開放空間,缺少標志性建筑建筑,沿路立面急需改造。針對現狀以及規劃核心內容,我們對該項目提出了相應的規劃實施建議:
1)漢江北路沿線建設應本著“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的原則,土地通過拍賣等形式實行有償使用。在開發建設中,必須按規劃進行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
2)貫徹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山體平臺式開挖,注意植被的再生,開發建設應及時進行恢復綠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