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車間全連軋改造完成后,實施了一系列的先進生產工藝,隨著工藝料型的不斷優化改進、無槽軋制工藝的實施完善,軋線對導衛系統作用提出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粗軋導衛系統;研究與優化設計
1、立項背景
粗軋廢鋼后無剪切裝置,只能直接強制停機,軋件在軋機內難以清除,不僅造成較大熱停工時,而且粗軋軋件料型大、沖擊力大,廢鋼后對設備危害較為嚴重。因此需要根據新工藝環境對設備進行改進,使其與軋輥系統、孔型系統更加匹配,更適應生產要求。
2、粗軋軋機布置和孔型特點
二軋車間改造完成后,粗軋6架軋機平立交替布置,1#、3#、5#為閉口式平軋機組,2#、4#、6#為閉口式立軋機組,無槽軋制實施后1#—4#采用平輥軋制工藝,5#、6#分別采用平箱、圓孔型設計形式,為中精軋提供穩定料型。根據車間軋機布置形式和導衛作業特點,車間1—5#軋機采用滑動進口裝置,6#采用滾動進口導衛裝置,所有軋機出口導衛均采用滑動出口管引導。
3、導衛優化設計需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根據無槽軋制軋件變形特點,軋機形式及軋件尺寸、形狀,確定導衛類型和導衛工作面,實現對軋件的正確夾持和導向,穩定軋制。
2)確定導衛形式和外形尺寸時,針對無槽軋制特點要盡可能多的提高軋輥的利用率,并保證導衛調整靈活、安裝牢固、易于清理氧化鐵皮。
3)根據平立軋機軋件變形特點不同,導衛應用部位差異設計導衛形式,并考慮磨損部位特點優化選擇材質,不僅要確保材質耐磨還要適應粗軋高溫作業環境。
4)應盡量考慮標準化和通用性,利于導衛備件管理、簡化生產準備工作。
4、存在的主要問題
1)粗軋出口導衛均采用出口管固定于盒體中引導軋件的作業形式,導衛盒體距離軋輥較長且只由兩根M30mm螺栓固定于尾部,這種固定形式作業下出現兩個問題:①出口管伸出盒體較長處于懸空狀態,固定效果差,易導致出口管頭部向下彎曲,偏離軋制線,軋制時容易造成頂鋼軋廢。②粗軋料型大沖擊力大,軋件一旦頂出口管就會連導衛盒體一起頂起,不但造成軋廢而且損傷設備,且難以修復,造成成本浪費和較長熱停工時。
2)無槽軋制實施后,車間根據軋件變形特點自主設計制作的可調組合式滑動進口裝置在使用過程中也存在一些方面需要改進:①進口導衛盒體與底座也是采用M30的螺栓進行連接固定,在軋制作業中環境惡劣,螺栓易銹蝕失效且拆卸較難。②導衛總成整體結構不夠簡潔化,導板尺寸較大安裝困難,職工不易更換,且由于無槽軋制軋件寬窄不受限制致使導板磨損較快,更換頻繁。
5、改進措施
1)出口盒體固定方式優化設計。將原螺栓固定導衛盒體形式更換為燕尾式拔板固定。
2)粗軋進口導衛優化改進。根據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對粗軋進口盒體進行了改進,改螺栓連接為燕尾連接方便安裝拆卸,簡化盒體結構,根據導衛與軋件工作面特點,優化導板尺寸和材質,提高了導板的耐磨性和使用效果,且更換更加快捷。將2#、4#上下夾板進行通用,簡化備件準備工作。
3)RE150AS導衛裝置的優化將盒體與支座連接方式由螺栓連接改為燕尾連接,實現快裝快卸;簡化導衛裝置,略去喇叭口支座將喇叭口直接與導衛底座連接;增大導衛副內腔尺寸,加設導衛冷卻水管,改善導衛作業環境,避免與軋件粘連減少軋廢。
6、實施效果
1)使用燕尾式拔板固定導衛盒體代替螺栓連接,減少因導衛出口管固定不好產生變形而造成軋廢,使軋制更加穩定順行,具有極高的推廣價值。
2)提高了無槽軋制端部輥面的使用效果。
3)滾動導衛裝置優化改進后,安裝更加方便快捷,調整更加靈活,導板起皮現象減少,料型尺寸更加穩定。
7、效益計算
7.1有形經濟效益
車間自2012年9月逐步在粗軋機組實施導衛優化改進,通過對粗軋廢統計發現粗軋導衛系統優化后,粗軋原因造成的軋廢明顯減少。
7.2無形經濟效益
粗軋導衛系統優化后,軋制料型得到穩定控制,為整個軋制線的穩定順行提供保障,有利于車間中、精軋料型的控制奠定基礎,促進車間新產品、新工藝開發和車間工藝標準化的實施;簡捷、緊湊的導衛形式,合理配置的導衛材質,提高導衛使用效果的同時減少職工勞動強度,職工從繁重的導衛裝配和更換中得到解放。
作者簡介:
展寶磊(1984-),男,2008年7月畢業于青島理工大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工程師,從事棒材線的工藝設計、產品開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