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的城市建設得到迅速發展,特別是市政道路的設計標準和工程質量驗收標準的要求逐步提高,我們必須重視和加強市政道路現場施工中的工程質量管理工作,以提高市政道路的施工質量,與現代社會的進步、城市建設的發展相協調,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求。
【關鍵詞】市政道路;施工現場;管理
市政道路施工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工程的成本、工期及使用壽命。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有關施工規范及規程,加強對施工現場的管理工作,對各工序施工按規范嚴格控制,實行系統管理,進行全過程控制,做到持續改進,使市政道路施工質量不斷提高。
1、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
1.1施工效率低下的問題
對于市政道路施工管理而言,更多的是要關注效率的問題,因為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市政道路施工的經濟效益。依照亞當斯的公平理論,一個人做出了成績并取得了報酬以后,他不僅關心自己所得報酬的絕對量,而且更要關心自己所得報酬的相對量,所以,只有通過各種比較來確定施工的方案,進而提高施工工作效率,才能為施工單位實現經濟效益提供保障。
1.2信息傳遞中存在偏差的問題
在市政道路工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相關部門必須進行橫向和縱向的信息傳遞與溝通工作。例如,項目經理向技術科發出質量要求指令,技術科向合同預算科抄送技術方案等。所謂的縱向溝通,指的是上、下級之間的溝通,由于個人的技術水平不同,理解偏差等進而造成信息在流通過程中失真的現象。信息傳遞中存在偏差嚴重地影響到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效果與施工質量,并且不同程度地影響到施工單位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1.3相關管理人員素質及資質低下的問題
由于市政道路工程項目管理所涉及的領域多,所需的知識面廣,因此,這就要求相關管理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和管理理論水平。然而,由于我國的市政道路施工管理領域起步較晚,其管理水平與發達西方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并且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體系。從而使得市政道路施工中的管理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整體技術水平低下。所以,這就需要相關施工單位定期地對其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與從業水平,并需要推行資質認證制度,從而規范施工單位的組織管理體制。
2、加強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現場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市政道路安全施工管理
(1)生活區各種設施建設布局合理整齊、宿舍、辦公室、庫房、工作間內干凈、整潔、各類物品擺放整齊;施工現場各種材料物品、設備分類存放,界線清楚,放置規整,特殊設備,物品要采取防潮、防雨、防曬、防火等措施,大宗材料要設標志牌標明品名、產地、規格、數量等。
(2)現場內不準有廢料、垃圾等各類雜物存在,始終保持作業現場清潔整齊,物品擺放井然有序。
(3)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生產制度,經常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杜絕傷亡事故。
(4)現場用電設施安全、規范防火、滅火器材充足有效。施工人員無違章指揮,無違章作業,施工工藝符合要求,無野蠻施工行為。施工現場要有專門人員負責交通安全指揮車輛,施工現場要設立明顯的交通標志(警告、指示、指路、禁行標志等)。在路上施工的,還必須按照交通部(公路養護技術規范)的要求設置標志。
2.2市政道路施工技術管理
在市政道路建設過程中,現場管理工作是貫穿于整個施工工程的始末的。因此,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可以確保施工工程平穩有序的開展。在施工準備工作中,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在對工程沿線進行檢查時,應查明會影響到工程施工的因素,并在平面圖中詳細的標注,對影響因素進行反復的論證、分析,寫出相關調查報告,作為編制工程預算、制定施工方案的重要依據;第二,認真研究施工圖紙,掌握施工圖紙的意圖,研究圖紙中的問題,并恢復施工放樣、定線。詳細記錄、保護所有的控制點,并對其進行加密;第三,通過對施工現場的調研和施工合同詳細編制出工程的預算,作為經濟核算、控制支出、統計施工進度和成本預算的重要依據;第四,對工作人員進行技術和業務的培訓,使參與施工的全體人員對質量控制、操作流程和技術標準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第五,根據施工條件、技術標準、材料供應、工期要求和機械設備能力等進行詳細的分析,選擇最優的施工方案。
2.3提升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現場資源配置的合理性
資源配置是現場管理最為核心的任務和目標,是確保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高效開展,實現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體系化的重要前提。提升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資源的使用效率,發揮施工現場管理工作的價值,要從施工現場資源合理化配置的管理工作上做出努力。要掌握施工現場復雜性和過程性的基本特征,調節人、機、材三個主要資源的關系,以動態地調整提升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以權變地處理提高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的應變能力和執行能力。要以人、材、機三者間合理配置為中心,建立市政道路工程現場管理的策略,平衡施工現場和資源狀況之間的聯系,建立起施工資源、材料的儲備機制,順應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設計的安排,進行特殊時期、關鍵部位的改變和創新,綜合性地確保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資源得到合理地配置和科學地使用。
2.4治理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質量通病
質量通病困擾著市政道路工程建設,影響著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目標的實現。對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質量通病要有清晰的認知和綜合治理的措施,這樣才能有效預防質量通病的產生,進而實現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質量制度、技術、體系的保障。
2.4.1做好市政道路路基的強化。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經常存在軟弱地基的現象,要以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現場得到的地質資料、土壤數據和水土信息作為基礎,積極跳車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的技術、環節和關鍵,提升市政道路路基的穩定性,實現對市政道路軟弱地基的規范性強化,在確保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性、耐久性的基礎上,預防市政道路路基質量通病的出現。
2.4.2預防市政道路橋頭跳車。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由于橋梁、涵洞的存在,經常會設置橋頭區域和涵頂結構作為過渡段工程,以便實現市政道路工程的結構平順和行車安全。但是由于標高控制不嚴、結構鋪設不當、技術性能不達標等問題出現橋頭涵頂跳車的質量通病。要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控制好橋梁、涵洞的標高和水準,規范市政道路橋梁、涵洞的結構,平順特殊部位和結合部位的結構,預防市政道路工程出現橋頭涵頂跳車病害的產生。
結語:
總之,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是一項周期長、系統性強且過程復雜的工程項目。我們應該結合不同工程的類型以及周邊的環境,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管控。做好市政道路施工現場管理,可以提升整體施工質量水平,降低能源的消耗,降低工程的成本,提高市政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