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祺
摘 要:結合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青少年學生的理財現狀,利用感知風險理論對其展開探討,深入研究高中生網絡理財行為的感知風險,對感知風險的構面進行界定,確定網絡理財行為模式下的感知風險的維度,并分析感知風險的影響因素,不同網絡理財消費者感知到的風險差異是如何形成的,在此基礎上提出減少感知風險的策略,從而避免損失,最后對如何提高高中生網絡理財知識的途徑進行探究,旨在培養高中生成熟的理財觀,減少社會資金的浪費。
關鍵詞:感知風險 網絡理財 構面 維度 策略
中圖分類號:F8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1(c)-0105-02
1 研究背景和意義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居民家庭收入的提高,高中生可獲得的資金越來越多,比如日常零花錢、節假日收到的壓歲錢、紅包等,權威機構的一項調查表明,在北京、上海、廣州等9個城市的40萬名高中生中,8%的學生壓歲錢就高達56億元,但這些錢的流向是值得關注的話題。同時,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發展,促進了金融業的不斷改革,網絡理財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尤其是各種“寶寶”類的在線理財產品,以余額寶為典型代表,受到高中生的追捧,為他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實踐機會,該文從感知風險這一角度,深入分析高中生網絡理財的影響因素,從而改善傳統的理財觀念,提高理財意識。
2 高中生網絡理財的發展現狀
(1)什么是網絡理財。隨著電子商務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金融成為一種創新的商業模式,顛覆了傳統的銀行理財模式,網上理財成為一種更為便利的理財方式。網絡理財是指投資者或個人通過互聯網獲取商家提供的理財服務和金融資訊,不斷調整其剩余資產的存在形態,以實現收益最大化的一種新型網上理財形式。
通過訪談方式,對筆者所在校高中生網絡理財進行調查,將近80%的高中生比較青睞被稱為“寶寶”類的網上理財產品,以余額寶為代表的在線理財以其獨特的互聯網金融創新模式,在市場上表現出較大的活力,主要因為余額寶交易成本低,無門檻要求,隨時可以變現,資金流動性遠大于傳統銀行的交易理財模式,而且還打通了網絡購物與理財的界限,這些創新特點獲得了具有草根特質的高中生的支持。
(2)國內外研究現狀。西方國家的理財教育開始很早,并把理財教育納入日常教學之中,美國從3歲就為兒童制定理財規劃等;英國的兒童從5歲就開始在學校接受“善用金錢”為主題的教育。
相比之下,我國的理財教育相對滯后,在中小學基本沒有完整系統的理財課程。學生投資理財觀念滯后,中學生理財教育是一項亟待填補的空白,理財素質的匱乏是當代高中生素質的一大缺陷。
3 感知風險對高中生網絡理財的影響研究
(1)感知風險相關理論。風險意味著不確定性,在投資理財行為中,風險是指可能性的損失,主要體現在本金和預期收益的不可控,即投入資金的可能性損失和不能實現預期收益的損失。感知風險最早由Bauer在1960年提出,從心理學引入消費者行為領域,他認為在消費者行為研究方面,消費者的主觀感受非常重要,因為任何一種消費者行為都會產生結果,積極的或消極的,而結果往往無法預期,對于這種通過主觀能感受到的,卻無法控制的,可能帶來損失的風險,稱之為感知風險,結果越消極、越不能被消費者有效控制,感知風險越大。感知風險對于高中生理財的研究目前國內外尚處于空白階段,該文主要從感知風險的構面影響和感知風險的減少策略,對高中生網絡理財進行研究。
(2)感知風險的構面界定及影響因素。在Bauer引入感知風險的定義時,沒有給出衡量感知風險的具體維度,在1972年,Jacoby和Kaplan在此基礎上,推論出衡量感知風險的5個維度:財務風險、績效風險、心理風險、身體風險和社會風險。1993年,Stone和Gr.nhaug又增加一個時間風險維度,并通過實證得到驗證,解釋率達到89%,所以,目前感知風險被大多數學者所認可的是這6個維度。
針對網絡理財這一新的理財方式,消費者感知風險影響的維度,可以使用上述傳統意義上的6個維度,但會忽略網絡理財行為所獨有的一些問題,如何識別網絡理財消費者的具體構面,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討和研究的,孫軍鋒2015年在這個方面,通過實證得出研究結論,網絡理財一般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所以身體風險在構面中去除,增加了安全風險,消費者擔心投資信息被黑客攔截或更改,第三方存管的管理不善,造成賬戶及密碼被盜,這些最終都會導致資產損失,所以將安全風險合并到財務風險。同時,消費者進行網絡理財時,個人投資意向可能會被跟蹤、個人信息會被泄露,這些對消費者個人隱私造成威脅,所以隱私風險是一個重要構面,總之,消費者網絡理財感知風險的構面為:財務風險、績效風險、社會風險、時間風險、心理風險和隱私風險??冃эL險主要指理財產品無法滿足投資需求、享受不到專業人士的咨詢與服務,導致理財目標不能實現。社會風險主要指消費者購買決策失誤,從而受到他人的疏遠和嘲笑。時間風險體現為收集信息、做選擇和對比耗時較長,監控資金的動態變化也花費較長時間,造成時間成本較高。心理風險主要是指消費者會經歷投資損失的精神壓力,做出錯誤決策的挫敗感和后悔情緒的影響。
4 提高高中生網絡理財知識、降低感知風險的途徑
(1)通過書籍、報紙等書面資料學習理財知識,在所有金融方向的書籍中,教材是比較推崇的,因為教材編輯一般都很嚴謹,知識系統完備、合理,可以閱讀一些入門級的,再看一些大家之談,更專業和權威的書籍,由淺入深,逐漸深入系統地學習,比較推薦的書有王化成的《財務管理》、曼昆的《經濟學原理》、邢天才的《投資學》等。
隨著我國證券業的進一步成熟和完善,金融類的報紙發展很快,種類繁多,涉及的知識面很廣,不僅僅是理財,還包括投資方面的信息,企業實體經濟的發展趨勢,以及關于國家和民生的重大政治經濟改革和政策變化,高中生多讀一些這樣的報紙,會增加知識面,更加理性地進行理財和投資規劃,降低感知風險,值得翻閱的報紙有:《中國經營報》《第一財經日報》《經濟觀察報》等。
(2)借助互聯網資源,通過理財社會實踐的親身體驗,理解并應用網絡理財識,提高理財能力。關注行業權威的微信公眾號,如第一財經公司行業、格上理財、央視財經等,了解投資界及行業的最新資訊,企業的最新發展動向,國家政策改革對企業的影響等,培養學生的投資理財思維,開拓眼界。同時,可以下載安裝比較適合的APP應用程序,如余額寶、壓歲寶、快樂寶、未來寶和財富寶等,這幾個APP應用程序具有高存儲性、界面設計簡單,針對高中生群體設計,比較適合高中生網絡理財。同時也可以關注最新的推送,了解金融理財知識,掌握基本的操作流程,獲得適合的收益,積累金融理財實操經驗。
通過線上微信群和QQ群的交流與互動,及時學習掌握最新網絡理財知識,與金融理財領域的權威人士、成功的企業家、投資家和行業專家交流,隨時解決理財中的問題和疑惑,迅速成長和進步,同時還可以與線下的理財講座相結合,積極參加社區、銀行和學校舉辦的理財講座,結合自身情況向老師請教,有利于規避感知風險。
綜上所述,該文針對高中生網絡理財進行研究,從感知風險的角度,研究高中生網絡理財行為中感知風險的主要構面如“財務風險、績效風險、社會風險、時間風險、心理風險和隱私風險”等,分析其影響因素,從而加強對高中生的投資理財教育,培養投資理財意識。
參考文獻
[1] 孫軍鋒,姜友文,王慧娟.消費者網上理財感知風險構面研究[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5,17(2):38-43.
[2] 魏明俠,黃林,夏雨.網上理財行為致因:基于余額寶用戶的經驗證據[J].管理譯論,2015,27(9):40-47.
[3] 楊艷軍.眾籌模式支持者感知風險維度研究[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2(4):9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