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鳴 黎明京



提娜來自俄羅斯的新西伯利亞,她自己形容“那是俄羅斯最冷的城市”。2011年,她跟朋友一起來北京旅游,結果對聽不懂的中文和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三年前,她來到北京上大學,開始想學石油專業,但復雜的中文和討厭的數學,讓她放棄了。如今,她正北京語言大學學習中文和英語,現在最想干的工作是翻譯。當然,提娜更希望留在中國工作,“我最想大學畢業后找一個很好的掙錢的工作”。
提娜喜歡開車,14歲就跟父親學會了駕駛,15歲取得了駕照,但是她承認,在中國沒有開過一次,“因為北京的交通太可怕了”。
提娜課余時間愛去旅游,到過中國的很多城市,也去過東南亞的很多國家。她說,喜歡溫暖有陽光的地方,于是就愛上了三亞。
至于提娜是否喜歡SUV,拍攝前我們還真不知道,但正好她這次與我們讀者朋友的一輛“準老爺車(剛剛被北京限行了)”來次親密接觸。
沖程之星
老G伏櫪
Mercededs-BenZ
奔馳G-class在國內早就不稀罕了,馬路上經常會碰到G500,甚至G63、G65。但要找到一臺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出廠的G-Wagen(那時候還不叫G-class),而且還掛著京牌車況完好可合法上路(黃標、六環外),難度系數可想而知。這臺國內極為少見的230GE就來自于一位北京的神秘車主,唯一可以透露的信息是,他是咱《汽車之友》的老讀者。
第一輛奔馳G-Wagen誕生于1979年,底盤代號是W460。這臺230G巨是1991年之后推出的W4剛車型,但它的外形和機械結構其實和W460差不多,大多供給軍方及特種部門。另外,從車型編號也能看出,230G巨是W461的早期產品,因為1994年后奔馳就將其統一更名為G打頭的了。
相比現在的G-class(底盤代號W463),這臺230E的動力確實低調到令人嫌棄(還有更弱的200G巨呢!),它的2.3升直列4缸機械噴射汽油發動機只有92kW的最大功率,峰值扭矩也才區區192Nm。畢竟在那個年代,G-Wagen就是一臺吃苦耐勞能征善戰的工具車,既不豪華也不狂放。
動力不咋地,但論越野它無疑是大神級的。非承載式車身、梯形大梁、分時四驅、前后差速鎖(早期車型并沒有中央差速鎖,但前后軸可剛性連接),秉承這些原始粗獷的越野基因,230G巨也完全是指哪打哪無所不往。不過,從這臺車的品相來看,應該沒干過多少粗活,可能這20來年基本都在城里閑逛把妹了。
所以,老G伏櫪,志在哪里?呵呵,你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