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
[摘 要] 議論文是高中階段語文寫作的重要文體類型,同時也是高考語文作文的主要形式,對于提升語文素養(yǎng)與高考成績有著直接的影響。高中學生議論文寫作能力的提升離不開教師的有效指導,教師應從寫作角度的選取、寫作邏輯的構建、寫作素材的使用、寫作優(yōu)化創(chuàng)新以及個性釋放等方向開展指導教學,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議論文寫作能力。
[關鍵詞] 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教學
在新課標指導下教學改革不斷深化拓展的背景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有了新的變化,除了基本的寫作方法與技巧教學外,更加強調對于學生思辨能力與思維水平的提升。長久以來,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側重點在敘述文方面,對于議論文的關注相對不足,造成了學生議論文寫作能力薄弱的問題。針對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指導,筆者在此通過相應實例進行簡要闡述分析。
一、寫作角度選取的指導
寫作角度的選取是進行議論文寫作的基礎環(huán)節(jié),所謂寫作角度選取也就是常說的立意,根據(jù)作文寫作材料提取關鍵信息,形成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在此基礎上確定寫作框架、準備佐證素材以及論證寫作。常見的作文題目通常由一個小故事或某個實例為依據(jù),素材展示傳遞出的信息較為明確,供學生選擇的切入角度也較為相近,學生只要不對題目內容有較大的理解偏差,通常不會存在立意問題。現(xiàn)階段高中作文題目的形式呈現(xiàn)出了開放性的特點,題目隱含信息層次較為豐富,學生的可選角度更多,這就涉及寫作角度選擇準確性的問題。如何提升學生議論文寫作角度準確性,可從內外兩個方向加以考慮。就立意的外部要素而言,其根本還是題目信息的提取,要求學生精讀題目內容,能夠由表及里的感知寫作資料傳遞的信息。而內部要素則強調學生對于立意的駕馭能力,對相關論點、論據(jù)的熟悉程度。學生的立意通常從自己主觀感受或見解出發(fā),具有一定的隨意性,這種主觀性的表達通常在層次把握上不夠成熟,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立意,有效謀劃,協(xié)調好寫作角度選取與文章寫作能力的關系。
以2015年新課標II卷高考作文題“誰最有風采”為例,題目中寫道:“一個是生物技術研究的,一個是搞焊接的,一個是攝影師,都是卓有成就的人,選你認為最有風采的!”題目為學生提供了三個明顯的寫作角度,按照議論文的基本寫作范式,學生確定選擇對象后開始論證該職業(yè)的魅力之處??梢允菣M向比較性的論述,即通過與其他兩個未選職業(yè)的對比論證所選職業(yè)的獨特風采與價值;同時也可以是縱向深入性的論述,分多個層面證明該職業(yè)的風采與價值,抑或橫縱綜合論述。這一層面角度選取可以算作最表層的立意,作文水平也為最基本的層面,而提升學生的立意深度應對三種職業(yè)的內涵進行挖掘??梢钥吹?,“誰最有風采”這個作文題目中給出的三種職業(yè)代表了當前社會的三種群體。教師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工匠精神”“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一系列時代內涵,將寫作對象職業(yè)的選取拓展到國家與世界的層面上進行考慮,從而提升議論文寫作角度與立意的深度。
二、寫作邏輯構建的指導
高中議論文寫作最強調的是行文邏輯體系的嚴謹性,即文章整體立論與分論點之間聯(lián)系的緊密型,各分論點之間的遞進關系,各分論點論證素材的充分性等。議論文寫作邏輯的構建是決定文章寫作水平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盡管學生邏輯思維的形成與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在議論文寫作環(huán)節(jié)是業(yè)已形成的固化內在邏輯性,但依然可通過科學的指導對議論文寫作進行結構優(yōu)化。首先,教師應幫助學生學習從立意出發(fā)進行發(fā)散性思考,將寫作角度細化為若干層次或局部角度,從而確定相應的分論點。然后對發(fā)散思考獲得的分論點進行梳理,按照遞進層次進行排列,結合梳理結果二次思考是否存在新的分論點,通常學生二次思考獲得的分論點都具有一定的獨特性,能夠作為議論文的亮點部分。在確定分論點后,論證部分同樣應按照邏輯展開,基本依據(jù)提出論點、引申闡述論點、論證論點、提升拓展總結的基本框架來行文寫作。
以2016年高考全國卷Ⅰ的作文題“獎懲之后”為例,作文題目給了一張漫畫圖片,圖片中刻畫了兩個前后分數(shù)不同學生獲得的評價,低分學生分數(shù)提高了獲得了鼓勵的唇印,而原本分數(shù)高的學生稍有退步便得到批評的巴掌印。那本文應該如何構建寫作邏輯呢?首先,應對本文漫畫中傳遞出的信息進行基本型的描繪,可直接拋出中心論點,闡明對于漫畫描述內容的看法。在提出中心論點后,可從兩個學生的不同待遇進行展開,分別描述他們獲得的獎懲與自身實際表現(xiàn)之間的聯(lián)系,詳細論述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根源,列舉出幾項主要成因作為分論點展開論述。
三、寫作素材使用的指導
議論文寫作素材的種類較多,基本上生活中學生能夠接觸到的各種信息都能作為寫作素材。而議論文強調思辨邏輯,重視論據(jù)對論點的支撐,因此寫作素材大致可分為論點類與論據(jù)類兩種。所謂論點類素材是指一些較為成熟的觀點或看法,常見的是名人名言或名家名篇段落等,這些內容經(jīng)過了時間的驗證,有較高的說服力。而論據(jù)類素材指的是一些社會上發(fā)生的熱點事件、熱門資訊等,這些內容都是真實發(fā)生的,在議論文中使用能夠起到實證的效果。高中議論文寫作素材使用涉及收集與使用兩個環(huán)節(jié)。其中寫作素材的收集是一個長期性的積累過程,學生日常生活中閱讀、接納的各類外界信息都可以參與到素材的積累當中,素材積累是否具有典型性、正面積極意義以及反面警示性等都是素材積累中要考慮的要點,這些標準決定了素材積累的實際價值。而素材使用則要考慮素材與論點的契合性,是否能夠真正印證觀點,是否具有可拓展性,能夠將論點提升到新的層次進行探討。在高中議論文寫作素材指導中,教師應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與記錄習慣,樂于搜集熱點內容、重視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在素材使用匯總言之有物,能夠使閱讀對象感同身受,提升文章說服力。
以2014年新課標全國Ⅱ卷作文題“喂食動物失覓食能力”為例,該題目的內容來源與生活情境,學生中去過自然保護區(qū)的可以根據(jù)自身實際經(jīng)歷展開闡述,而沒去過的也可以從動物園進行發(fā)散聯(lián)想。
四、寫作優(yōu)化創(chuàng)新的指導
議論文寫作優(yōu)化創(chuàng)新是當前新課改對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的重要要求,同時也是使學生適應信息化社會話語表達與信息傳遞方式變化的實際需求。具體而言,高中議論文寫作優(yōu)化創(chuàng)新可從形式創(chuàng)新與思路創(chuàng)新兩個層面加以考慮。就形式創(chuàng)新而言,可在保留議論文基本觀點與論述的寫作內核基礎上進行一定的變化,將單向的說服式的觀點闡述,通過變化形成交流式的內容展示。例如有的學生選擇戲劇、劇本的形式進行作文寫作,借助人物對話講述了大量的觀點與看法,這種創(chuàng)新在表面上看是戲劇、劇本寫作,但其內核依然是以觀點論述為主的議論文。戲劇營造的交流情境能夠充分提升文章的感染力,使讀者身臨其境,觀點往往與人物的命運相聯(lián)系,話題闡述的拓展空間更大。而思路創(chuàng)新則強調的是對于傳統(tǒng)議論文觀點展開層次的改變,改變原有的線性闡述模式,變成更加立體,相互交叉印證的模式,局部設置懸念或后置觀點的寫作方法能夠使局部觀點得到有效的突出,獲得特殊的議論文寫作效果。
此外,高中階段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步成熟的人生階段,議論文中闡述的觀點多為其該階段自身思想的折射。教師面對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闡述的個性化觀點時,不能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評判高下,而應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這種看法的根源,采取動態(tài)化評價的方式,對學生在寫作中的表現(xiàn)進行更為準確真實的評價,給予學生更多的認可與鼓勵,讓學生樂于進行議論文寫作,積極研習議論文寫作,提高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梁昊.新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的有效教學和實踐研究[J].中國培訓,2016,(06):268.
[2]劉麗冬.高中議論文寫作訓練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4):121.
[3]張穎.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的有效教學和實踐研究[J].學周刊,2012,(31):161.
責任編輯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