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鋒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簡而言之,教育重在“育人”。從我國中學階段德育現狀可以看出,德育本質尚未完全發掘出來,導致德育難以與教育教學融合,這對德育目標的實現形成了非常大的阻礙。伴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基于踐行新課程改革精神以及學生未來發展的基本需要,初中思想品德課注重培養學生的德行,是實現德育目標的基本途徑。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嵌入德行培養的重要性
所謂“八德”,指的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重視對學生的德行教育,既是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課程標準的深層次內涵。初中思想品德課發掘國學經典《弟子規》內容,從“八德”入手著重培養學生的德行,對實現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總的來說,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八德”嵌入德行培養的重要意義可以大致概括為以下兩個方面。
1.有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德行教育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其中“八德”分別指的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所謂德行培養,實則是教會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也是教育教學的宗旨。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重視對學生的德行教育,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有利于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初中思想品德課注重對學生的德行培養,將《弟子規》中的“八德”滲透到教育教學中,從“八德”入手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有利于培養學生敬親愛長的孝悌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良好品德,有利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康的價值觀念,有利于培養學生養成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良好的人際習慣;有利于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對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之,“八德”嵌入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德行,可以幫助學生明辨是非,正視自身不良行為與習慣,形成正確的責任意識和價值追求,培養良好的品性。同時,將“八德”嵌入德行培養的課程資源,也有利于拓展課程資源,對實施思想品德課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新形勢下,初中思想品德課重視培養學生的德行是必然趨勢。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嵌入《弟子規》——“八德”的教學思想
《弟子規》成文的時間為清朝康熙年間,那時人們的生活環境與現在有很大的區別,包括人們的生活方式、受到的教育、科學的發展等方面。那時人們所著的《弟子規》,對現代的人們來說,有一些思想內容是有益的,有一些思想內容則為封建思想的糟粕,初中思想品德引導學生學習《弟子規》,不能要求學生完全遵守《弟子規》中所說的內容,而應引導學生一邊思考、一邊學習,使學生在學習《弟子規》的時候思想得到升華。
1.去粗取精的思想
前人所撰寫的《弟子規》,提出的言行準則是符合那個時代的標準的,現代的人或者不適合照《弟子規》中提到的內容執行;或者必須去除《弟子規》中包含的思想糟粕。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為什么古人認為子女必須孝順父母呢?因為在子女成長的時候,父母給過子女很多關愛,所以,做子女的也應當關愛父母。在現代社會里,我們應當怎樣關愛自己的父母呢?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弟子規》,提煉《弟子規》中思想精華的時候,可使學生的思想水平得到提高。
2.與時俱進的思想
《弟子規》中具有一些封建的思想糟粕,這也不意味著《弟子規》不值得學習,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這些思想糟粕為鏡子,找出正確的學習方向。比如,《弟子規》中說,“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它是說當父母責備子女的時候,子女不能與父母頂嘴,只能順承自己的父母。這段話是不符合現代教育學理念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當我們的意見和父母不一致,父母開始責備我們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辦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教育學的理念來思考思想品德問題,讓學生從現代教育學的理論中找到與父母平等溝通的方法。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如果應用與時俱進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弟子規》,就能讓學生把古人的思想和現代的知識結合起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3.知行合一的思想
《弟子規》中有一些內容直到現代依然值得提倡。思想品德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知識,還應引導學生把知識和行動結合起來,在生活中落實。比如,《弟子規》中“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這是講文明禮儀規范的,直到現代,人們依然認為這套文明禮儀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思想品德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照這套文明禮儀來做,爭取做一個具有思想品德修養的中學生。
三、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嵌入《弟子規》——“八德”的有效途徑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這不僅是新課改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理念,也是整個學校教育的宗旨和歸宿。教育的實質就是育人,這是教育的前提,離開德育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當今世界學校德育目標的共同走向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重點培養應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則注重學生個性的體現,正視優秀民族文化傳統,強調培養民族精神。但是從我國中學階段德育實施情況可以看出,教師對德育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德育尚未真正落到實處,使得學生在適應社會時出現各種問題,對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形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基于此種形勢,初中思想品德課嵌入《弟子規》,以“八德”培養學生的德行,就成為初中思想品德課打破現狀的出路。
1.對應教材,選準德行嵌入的切入點
初中思想品德課嵌入《弟子規》,實現對學生德行的培養,需要找準德行嵌入的切入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思想品德課培養學生德行的重要目標。就以往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情況可以看出,教師對思想品德課的重視程度比較低,教師“可有可無”的態度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對參與課堂興趣欠缺,課堂教學效率普遍偏低。深入發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內容可以發現,其中很多內容與《弟子規》中的“八德”息息相關。比如,八年級第一章課標內容為“體會父母撫養自己付出的辛勞,孝敬父母和長輩”,其中第一課時“愛在屋檐下”和第二課時“我與父母交朋友”就與“八德”中的“孝”密切相關。選準切入點,在課堂教學中有目的地滲透德育思想,就可以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孝”的真諦,從而達到思想品德課嵌入《弟子規》的重要目的。
2.探索實效實用的情境課程資源,創新教學方式
情境課程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的巧妙應用,不僅實現了對課程資源的有效拓展,也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具有重要作用。深層次發掘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特征和《弟子規》“八德”本質,在選準德行嵌入的切入點的基礎上,利用實效實用的情境課程資源,實現對教學方式的創新,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例如,在教學“教師伴我成長”這一部分教學內容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對師生關系形成正確的認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了2015年感動中國最美鄉村教師朱敏才、孫麗娜夫婦的事跡,生動的故事使得學生將注意力牢牢集中于課堂教學中,學生被故事情節所吸引,并深入思考。所以,實現德行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有效嵌入,還需要積極探索出實效實用的情境課程資源,只有這樣才能打造高效課堂,從而真正實現初中思想品德課培養學生德行的重要目標。
3.巧妙導入教學案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課堂教學中適當導入案例,不僅可以降低理論知識的理解難度,也可以讓學生在參與探討教學案例的過程中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潛移默化地加深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德育教學背景下,將《弟子規》嵌入初中思想品德課,以“八德”入手,有利于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教師還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出教學案例的重要作用,以教學案例說明“八德”的具體內容,讓學生真正對“八德”內容形成深刻的理解,從而真正實現“八德”嵌入初中思想品德課的重要目標。例如,在教學“友好交往禮為先”這部分內容的時候,這一單元與“八德”中的“禮”理念相同,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本章內容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能。課堂教學中,教師選用了學生耳熟能詳的故事——“孔融讓梨”,讓學生根據對教學內容的初步認識,再讀“孔融讓梨”的故事,通過分析這個故事,明白“禮”的內涵,并將其落實到自己的生活實踐中。而且教學案例在課堂教學中的巧妙應用,也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和理解,對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課嵌入“八德”培養學生德行,必須重視教學案例導入課堂教學的重要作用。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八德”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內容的融合,既是兩者理念不謀而合的基本要求,也是順應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作為禮儀之邦,“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每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將“八德”嵌入課堂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德行的培養,對實現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呂 頂.既曉之以理,又導之以行——關于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知行合一”教學策略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6(81):125.
[2]周少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國學經典教育[J].動動畫世界(教育技術研究),2012(5):232.
[3]諸娟芳.讓國學經典豐盈品德教育——以《弟子規》與品德教學有效整合為例[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5(1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