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
1.體的兩大范疇
體在語言學中的研究中涉及兩個領域,即內部體和外部體,通常它們也被表達為詞匯體和語法體,或者是情景和視點體。人們對詞匯體的研究重點在描述動詞和動詞短語。Aristotle認識到動詞本身的意義和時間類型的結局等有關系,于是他對動詞進行了分類。隨著語言學和哲學的繼續發展,其中一些學者如Vendler(1967)和Comrie(1976)等人認為句子所描述事件的類型主要看動詞或動詞短語的語義特征;一些學者如Brinton(1988)等人提出動詞或動詞短語是其中一種比較固定的詞匯體,它不是小句事件類型的唯一依據,只能說是主要因素。Comrie對體的定義建立在“情景”的基礎之上,“情景”用于指代一種狀態,或是一個事件,或是一個過程。在定義的表述上,Comrie(1976)對體范疇的定義在英漢體范疇研究當中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提出體是對情景的內部時間構成進行觀察的不同方式。
2.事件類型
在句子層面上,英語體范疇包括兩個次范疇,即語法體和廣義的詞匯體。廣義的詞匯體表示的是小句內所有詞匯手段表達的體的意義的總和,其中包括狹義的詞匯體所表示的體的意義。廣義的詞匯體是判斷小句事件類型的充分而必要的依據。小句的事件類型分為四種:狀態、活動、完成和達成。狹義的詞匯體表示的是學者們通常情況下所討論的動詞或動詞短語的語義特征,這些語義特征可區分為狀態、活動、完結和達成。在延伸意義上,它們具有把小句事件區分為同樣四種類型的潛勢。
談到事件類型,我們不得不提到Vendler,Vendler提出的四種詞匯體的意義是由動詞本身的意義或由傳統意義上動詞短語本身的意義決定的。這與Halliday和Matthiessen(1999)對過程所擔當功能的描述是一致的。Halliday 和Matthiessen認為句子中的過程由詞匯動詞(有時與跟隨在中心動詞后的小品詞一起)來體現。事件類型是由完成型和達成型組成的,代表有邊界并且是動態的事件。活動類代表的是沒有邊界但是動態的事件類型。狀態類代表的是靜態的沒有邊界的事件類型。
3.語法體和詞匯體之間的互動
文中所述的有無邊界和動靜都是相對的,即相對于其他的事件類型而自己在該方面并不突出該特點,而且詞匯體表達的事件類型也會通過語法體的附加而發生改變,由此可見,詞匯體所表達的事件類型的界性或動靜關系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例如:
(1)Lucy read a book.
(2)Lucy is reading a book.
“Lucy read a book. ”是典型的完成型事件,它的邊界非常明顯,起點是露西開始讀這本書的精確時間,終結點是露西讀完這本書的精確的時間。整個事件的起點、終點和過程都是非常明顯的,很明顯,在我們說話的這個時候,露西已經讀完了這本書。而如果我們這樣表達“Lucy is reading a book”。那這個典型的完成型事件就發生了改變,變成了活動類事件了。這個時候說話者的視角從原來的宏觀的視角調整到了受限的視角,邊界變得模糊,我們讀者能夠識別的就是露西現在的活動狀態。而且附加了“ing”的“讀”的動態性也被相應地削弱了。第二個例句的動詞形式可以通過如下的形式表示:“...read...”, 其中“讀”力圖表達一個非完成的事件,這個事件的邊界由“讀”前后的點來表示,它們是虛化的,也就是邊界被弱化了。
與此相似,其他的事件類型會通過語法體的表征與詞匯體進行互動。如達成型情景類型,也可以通過語法體的表征對該情景產生影響。總體來講,都是視角的調整引起了該變化。邊界清晰的事件通過動詞非標記形式進行表征。
為了更加精確地表征現實世界,英語的體應該作為一個獨立的范疇進行研究,對英語的體的范疇中的兩個子范疇——語法體和詞匯體,我們應該加以區分,并且了解它們之間的互動關系。
參考文獻:
[1]何 偉.語法體和詞匯體[J].外語研究,2009(2).
[2]徐偉儒.略論英語動詞“體”及其分類[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