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連
摘要:在全球化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對具備外語知識的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掌握國際通用語言-英語,是21世紀人才的基本要求。為了使當代大學生滿足日益發展的社會的需要,就目前來看,絕大部分的高職高專院校都開設了大學英語這門公共必修課程。但是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現狀令人堪憂,學生使用英語、運用英語的能力總體還比較差,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面臨新的挑戰。本文就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現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分析了相關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英語教學;解決對策
隨著國際交往日益頻繁,中國在世界上政治、經濟地位的不斷提高,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及要求也越來越精細化。學習并掌握國際通用語言-英語顯得日益重要。與初級教育相比,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層次的教育,對英語教學提出了相對比較高的要求:并突出了職業特色,是職業教育的主流。高職教育培養的是生產、服務、管理、技術等領域的一線工作員工,因此更加突出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然而根據目前的英語教學現狀以及對畢業生的調查來看,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并不能滿足社會需求,高職英語教學現狀令人堪憂。
一、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英語教學現狀及問題
(一)學生基礎薄弱,學習興趣不高
一方面,高職高專學生生源與本科學生相比,學生的英語底子比較差,英語基礎薄弱,能力不強。據統計,高職高專學生中,六成學生英語基礎知識較差,單詞讀寫很困難,三成學生英語基礎能力勉強算可以,但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只有一成學生英語基礎較好,然而讀寫能力還有待加強。另一方面,學習英語的興趣不高,學生英語基礎差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和強大的內驅力,繼而對英語學習有強烈的抵觸情緒,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學習英語只是為了順利畢業,為了應付期末考以及“全國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A/B 級考試” [1]。這種現狀亟待正確引導。
(二)課程設置不盡合理、教學模式單一
普通高等教育以培養普通專業人才為主,而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為主,我國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強化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切實提高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應用英語的能力。但是就目前看,高職英語課程設置不盡合理,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配置不完善。很多是照搬普通高校及中等職業教育,缺乏特色,缺少針對性,系統性,此外,英語教學一直沿用之前單一的教學模式。以“課堂”為主,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局限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過分依賴教師,缺乏獨立思考應用的能力。
(三)師資力量嚴峻,多媒體等教學設備陳舊匱乏
隨著我國高職高專院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和學生人數的增加,相應的教師隊伍卻發展緩慢,具備英語專業的教學資質的英語教師又更少,師資隊伍明顯力不從心,任務繁重,很難保證完整的完成現有的英語教學任務,在硬件方面,英語教學涉及到聽說讀寫譯,為了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難免對多媒體教學設備有較高的要求,然而,現實情況是英語教學的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加上投入的資金不足和重視的程度不夠,基礎設施建設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導致教學基礎設施無法滿足新的辦學理念的需求,從而影響了英語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四)教材參差不齊,選用不規范
從整體上看,高等職業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公共英語教材與專業英語教材區分不明顯,與學生將來的職業缺少較好的過渡和銜接,不能很好地體現高職院校的教學特色和教學理念,而且英語教材普遍重視理論,缺少實踐課程設計。同時,部分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的英語教材選用沒有考慮到職業院校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造成二者的脫節,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的提升。
二、高職非英語專業英語教學面臨問題的解決對策
針對以上種種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幾點關于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建議及對策: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主動參與意識
要想使學生英語水平提高,就必須要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們學習英語的內在源動力。有了興趣,學生才能把學習看成一種享受,一種成長,自覺、主動地學習英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習效率。那么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想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其興趣,就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可以采取情景教學,精講多練,使教學內容更加趣味化,使課堂氛圍變得生氣活潑、新鮮感十足。同時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使他們變被動學習英語為主動學習,語言本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只有積極參與,反復練習和實踐,才能真正提高其英語應用水平 。
(二)優化課程設置,豐富教學模式
首先,課程設置方面,針對高職高專院校的辦學特點和社會定位,必須明確它和普通高校的差異,在教學目標、課程標準、人才培養方式等有很多不同,必須制定符合高職高專院校非英語專業特色的教學目標,課程標準等,杜絕生搬硬套。同時,豐富英語教學模式,從傳統的片面強調語言知識轉變到以培養實際應用能力為主,從重書本知識輕實訓技能的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科學安排課堂內外的教學活動,把課堂內的英語教學與課堂外的英語實踐結合起來。從傳統意義上的“填鴨式”教學轉變為“互動式”“開放式”教學,努力把英語的聽、說、讀、寫、譯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去[2],為學生創造實際練習的機會,拒絕“啞巴”英語,培養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多媒體等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第一,高職院校首先要做的是挖掘本學院現有英語教師的潛力,強化對新青年骨干英語教師的培養,通過完善的教師在職培訓,以及積極鼓勵在職教師繼續攻讀相關專業學位等,提高其自身學歷層次,不斷發展新的教學理念,提高自身教學水平[3];其次,引進英語人才,聘用高素質的英語教師,并積極拓寬高職英語教師的來源渠道,通過與國內外知名學校合作,校企人才共享等方式,為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注入新鮮血液。在多媒體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學校和教師都應該積極轉變“認為基礎設施無關緊要的”思想觀念,多媒體,語音室等基礎設施建設——對英語學科來說,可以說是英語教學成敗的基礎,學院應該加大對這類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積極維護并更新設備,只有多媒體等基礎設施跟得上,才能使學生進入到“仿真”的實踐練習中來,才能滿足英語教學多樣化的需求。
(四)規范教材的使用
嚴格規范高等職業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的教材,教材選用上要考慮到本學院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避免一味沿襲本科層次院校的公共英語教材,確保選用教材符合學院學生的級別層次,尤其多選用一些貼合學生專業實際的英語通識教材,在可能的基礎上也可以適當增加本專業的專業英語教材。
三、小結
綜上所述,高職高專院校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完整的職業人,我們培養學生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他們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遠不止筆者所列這幾項,有些問題急需關注探究,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每個人都有義務和責任為之努力,采取積極有效的策略加以解決,為培養出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科技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復合型人才而不斷探索。當然,英語教學涉及教師和學生,是“師”與“生”之間的雙邊互動活動,只有通過彼此的共同努力,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的英語教學工作才能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
參考文獻:
[1]崔新生.高職英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其對策[J].教學實踐探索,2016,07.
[2]郭丹.高職英語教學之問題探究及對策[J].科技信息(外語論壇),2010.
[3]燕靜君.高職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