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梅柳
一、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指出:“整合各級各類教育管理資源,搭建國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為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公眾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斷提高教育管理現代化水平[1]。” 因此,高等教育要想實現快速發展,需實現教育信息化的轉型升級,需全面開創智慧教育。
二、教學模式設計
祝智庭教授曾提出的影響智慧教育環境的6 個維度,即學習者、促進者、資源、設備、工具和學習活動[2],本文設計智慧教育環境下的教學模式模型如下:
(1)課前,借助智慧職教云平臺向學生推送視頻、課件等學習資料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掌上云課堂平臺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2)課中,學生根據智慧職教云平臺的支撐工具進行自主探究及合作探究,同時教師根據學生在平臺上的參與度及討論情況來觀察學生,對學生進行管理。在評價環節,智慧職教云平臺集成云技術與大數據技術,在此智慧教學網絡環境下,教學評價更加客觀、實時,使教學管理更具有高效性。
(3)課后,教師對學生作業部分進行批閱,對不合格的作業,可讓學生重新完成,直到達到考核標準為止,除此之外,教師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通過掌上云課堂手機“搖一搖”點名,讓學生回答問題,幫助學生鞏固和拓展知識。
三、基于智慧云平臺的教學模式實踐研究
1.教學實施方案
為檢驗基于智慧云平臺的教學模式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筆者以“計算機軟件系統”為教學內容,對基于智慧云平臺的教學模式進行實證研究,同時借助智慧云平臺,在教學過程中收集學生數據并進行分析。
2.教學實施過程
(1)教學內容分析:課前通過組織結構圖,回顧上節課計算機硬件系統內容相關知識,從而引出本次課的教學內容,并將“軟件系統結構”“系統軟件”“應用軟件”等知識要點制作成微課并展示。
(2)智慧職教云平臺制作:通過完善智慧職教云平臺的內容,課前,錄制一個5分鐘左右的微視頻,主要講解“軟件系統結構”“系統軟件”“應用軟件”等知識點,并制作課堂作業內容,通過隨堂練習,了解學生掌握情況。此外,制作掌上云課堂的內容,通過課后復習鞏固本次課所學知識要點。
(3)課內活動的開展:課前通過平臺后臺數據反饋,可以得知學生課前預習情況。課中,確定“認識軟件系統”以及“使用軟件”為典型工作任務,上傳學生作品,點評學生作品。
(4)課后活動的設計:通過掌上云課堂手機“搖一搖”功能,學生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繼續交流學習,也可以在云課堂創建討論區進行頭腦風暴,對學生進行提問,由學生作答,將其作為考核標準,并提供素材供學生自主拓展學習。
3.教學評價過程
教師在智慧職教云平臺管理權限下,可以將學生的成績分為平時得分和考試得分,其中平時得分又分為到課率、互動參與度、課件完成度、測試得分、作業得分、表現得分等幾個方面,教師根據實際需要,自主分配權重比例。
四、結語
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多的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監督者,智慧教育提倡學生智慧學習,提倡學生掌握一 種終身學習的能力,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參考文獻:
[1]楊潤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學習讀本[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
[2]董 巖,馬 晛.智慧教育環境下的探究式教學模式研究[J].新校園(閱讀),2015(6):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