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華 黃月星
受訪專家: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中醫科副主任中醫師 李湘力

近日,濟南一女士拔罐導致背部燙傷,讓很多拔罐愛好者大吃一驚。看似操作簡單的拔罐,其實學問很多。很多人對拔罐存在一些認識誤區,導致出現健康隱患。
很多患者認為“拔罐時間越長越好”。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中醫師李湘力解釋,其實,拔罐治病需要控制好時間,一般拔罐時間不應超過20分鐘,夏季一般10分鐘為宜。身體不好的老年人、小孩和體形較瘦的人,拔罐的時間更要減半。如留罐時間太長,則可能導致皮膚起水皰、破損甚至感染,而且時間過長會耗瀉陽氣,不利于養生。通常也建議選用小罐具,這樣便于處理意外情況。
李湘力說,正常起罐后,沒有罐跡,或者雖有罐跡但立即消失,皮膚恢復如常,提示身體基本正常或病邪較輕。罐印鮮紅而艷,一般表示體內有熱邪。罐印紫黑而暗則一般表示寒凝血瘀。罐印白色而灰,多表示虛寒或濕邪。罐印表面有皮紋或微癢,那表示風邪或濕癥。罐體內壁有水氣,表示該部位濕氣重。
可見,拔罐后并非一定要出現紫黑的罐印才算是拔除了病邪之氣。
很多人有“濕氣重”的觀點,認為拔罐一定要拔出水皰,才能祛除濕氣。
李湘力認為,拔罐后出現水皰,要立即咨詢醫生。中醫學認為,拔罐可以散寒祛濕、疏通經絡、行氣活血,起到調節陰陽、強身健體的作用。而現代醫學也認為,拔罐負壓的刺激能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強新陳代謝。拔罐后出現了水皰,常常是留罐時間太長,患者局部皮膚較薄引起的。為防止水皰破潰導致感染,建議患者立即告訴醫生,及時處理,切勿自行挑破。
一些拔罐愛好者覺得拔罐簡單,治病有效,不僅給自己拔,還喜歡給家中老年人、小孩拔。
李湘力說,小孩的皮膚比較嫩,如果不是有什么疾病需要通過拔罐治療的,不要給兒童拔罐。對70歲以上老年人,也不建議連續拔罐。孕婦、女性月經期不可以拔罐。體質特別虛弱或皮膚有斑痕、炎癥、潰瘍、破損以及患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的人都不適合拔罐。
很多人拔罐后,覺得腰痛緩解了、頸椎病也好了,從此愛上了拔罐,天天拔。而旁人看了覺得拔罐可能上癮,完全不敢嘗試拔罐。
李湘力說,拔罐確實有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的功效,所以拔罐后常有一身輕松的感覺,但拔罐的頻率不宜高。預防保健的話,一周1次即可;拔罐治病一般一周一兩次。
有人認為拔罐很簡單,看過一遍網絡教學視頻,就在自己家中給家人操作。殊不知其中存在很多隱患。
李湘力建議,最好到正規醫院拔罐,安全有效。尤其是拔火罐,雖然操作簡單,只需要酒精、棉球、罐子(玻璃罐或竹筒罐)三種材料,但經常有人被燙傷。原因之一在于棉球蘸取的酒精,我們一般選用95%的酒精,純度高、火力足。但拔罐時若滴出酒精,萬一操作不當,將點燃的棉球置于患者身體上方,患者就會被滴下來的酒精燙傷皮膚,后果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