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之 孫浩浩 馬文麗 田郁英

引起藥源性胃病的藥物比較多,患者在服用這些藥物后,胃部會出現疼痛、反酸以及食欲減退等不適,甚至出現胃黏膜糜爛和出血。本文介紹幾種有代表性的藥物。
阿司匹林作為抗血小板聚集治療的常用藥物,是防治心腦血管病的基石,應用越來越廣泛。然而,阿司匹林有一個不良反應讓很多使用者對之愛恨兩難,那就是傷胃。
解決辦法:以下為阿司匹林并發胃腸道損傷的高危因素,有條件者最好避免使用阿司匹林:①有消化道疾病病史(消化道潰瘍或潰瘍并發癥史);②年齡>65歲;③需服大劑量阿司匹林;④同時服用皮質類固醇;⑤聯合應用抗凝藥(如華法林)或非類固醇類抗炎藥(如消炎痛);⑥有幽門螺桿菌(Hp)感染;⑦合并其他嚴重疾病如敗血癥等。
如果有以上情況的人群無法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則需要根據高危因素進行調整治療:①有潰瘍史或潰瘍并發癥史的患者應接受Hp檢測,陽性者須根治Hp;②對有消化道出血史、消化性潰瘍史,聯合抗血小板治療或合用抗凝藥物的患者,應給予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雷貝拉唑等);③如無上述因素,但年齡>65歲、使用激素、食欲不振或有腹部不適等癥狀者,建議使用有效的胃黏膜保護劑,必要時加用拉唑類藥物;④抗凝治療會使胃腸道損傷加重,與阿司匹林聯用后明顯增加嚴重出血風險。因此,聯合用藥須有明確的適應證,并將藥物劑量調至最小。
會發生消炎止痛藥相關胃病的人包括:①年齡在75歲以上者;②原來有消化性潰瘍病史或消化道出血史者;③平素有上腹部疼痛不適等癥狀者;④幽門螺桿菌感染者;⑤嚴重慢性疾病者;⑥與其他傷胃的藥聯用者。
解決辦法:處于潰瘍活動期的時候建議不使用該類藥物。首先要把潰瘍治好,若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應該根治。建議選擇新型的消炎止痛藥如塞來昔布等,可以更特異地作用于炎癥部位,對胃黏膜影響較小,所以理論上對胃的損傷較小。
強的松屬于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與之同類的有地塞米松、可的松等,這類藥物有減少黏液分泌及促進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作用。高酸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患者使用上述藥物后,會加重病情,嚴重者可出現胃出血和穿孔。
解決辦法:長期服用此類藥物時,應盡量搭配一些抑酸藥,如奧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等。
一般來說,在胃病的急性期、活動期,禁用此類藥物。如果在胃病的穩定期、緩解期,必須使用以上藥物時,應盡量在飯后服藥,以減少空腹時藥物與胃黏膜直接接觸對胃造成的損害。還可在服藥前,先服用胃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胃舒平等。
對乙酰氨基酚是一個非常成熟的老藥,有解熱鎮痛的作用。它的劑量安全范圍較廣,但最近幾年的研究表明,長期使用對乙酰氨基酚,如每天大于3克,會增加消化道出血、穿孔以及梗阻的風險,因此建議長期使用時每天最好不要超過3克。
解決辦法:在很多治療感冒的藥物中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因此如果需要同時服用感冒藥物,應當注意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查找配方中是否含有對乙酰氨基酚。該藥在感冒藥中可能以另外的一些名稱出現,如對羥基苯基乙酰胺、撲熱息痛、對乙酰氨基苯酚、對羥基乙酰苯胺、醋氨酚等,其實都是對乙酰氨基酚。若自己弄不清楚,應該咨詢藥劑師,以防過量服用。
有一些降壓藥中含有利血平成分,能夠促使胃酸過多分泌,誘發或加重胃潰瘍出血。
解決辦法:胃病患者在選擇降壓藥時,應避免選用含有利血平的降壓藥,如利血平片、復方利血平片等,這些藥品的說明書上也明確標注“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