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少鐵

一些整形美容中介機構為了多掙錢,通過廣告等方式夸大國外美容的技術和效果,招攬很多求美者去海外整形。
北京的王小美不久前去日本做了隆鼻手術,但回國沒多久,就發現鼻假體發生移位,鼻子上還鼓起一個小包。她趕緊又去日本做了修復手術。不幸的是,回國后再次發生了鼻假體移位,她幾乎要崩潰,不再相信日本所謂的整形專家。后來,她在北京一家大醫院接受了修復手術,終于解決了假體移位的問題。
王小美的修復醫生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馬繼光說:“不能否認,韓、日等國的整形美容行業有好大夫,但一般人找不到?!表n國有一些小的家庭式整形美容場所,管理混亂,衛生也不達標,不明就里的人去做手術,風險很大。更嚴重的是,韓國還存在個別“黑作坊”,沒有醫療美容資質,全院上下幾十人都沒有行醫執照。
我國公立醫院整形美容收費由國家定價,韓國整形美容機構絕大多數是私營的,很多機構有兩套收費標準,一套給國際患者,一套給本地人。二者的差價很高,最高相差近10倍。越是韓國“小作坊”、黑診所,差價越大,差價就是中介費用。“去韓國整形美容,即使不出事故,也有很大一筆錢被中介拿了?!敝袊t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的祁佐良說。
由于語言不通,大部分整形者赴韓是通過中介完成的,這些中介與韓國非正規的整形美容機構聯系緊密,而相關機構沒有信譽度,也沒有客源,只能通過中介來招攬生意,中介為賺取高額中介費,肆意夸大手術效果。
祁佐良認為,在做整形手術之前,求美者需將對美的需求充分告知醫生,同時醫生也應該說明手術的預期效果和風險,所以雙方的溝通十分重要。然而,求美者出國整形美容,往往由中介充當翻譯。中介為了快速達成交易,只說效果,不說風險。“求美者不懂韓語,也看不懂合同的內容,一切聽中介的,手術結束,才發現效果與自己預期的不一樣,想修補已經很難了?!?/p>
去國外整形美容,一旦出現事故,維權很難。祁佐良分析,很多中國人在國外聽不懂語言,看不懂合同,又不了解當地法律法規,不知道如何上訴,多數只能認栽。有求美者在韓國整形后出現醫療事故,只能在整形機構門前鬧,結果被當地警察以影響社會治安為由關起來,吃了很多苦頭。
專家不鼓勵人們出國整形美容。各國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不同,審美也存在差異。例如中國人喜歡寬一點的雙眼皮,而韓國人喜歡窄一點的雙眼皮。如果求美者不能跟外國整形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很可能出現手術效果與預期不符。相對而言,中國整形美容醫生更了解本國求美者對美的需求,溝通也沒有障礙,手術效果可能更好。
整形美容業發展不健康,一個重要原因是監管有漏洞。馬繼光認為,各種整形美容機構尤其是小診所遍地開花,單靠衛生部門監管,力度顯然不夠。衛生部門要與工商、公安、稅務等部門聯合執法,形成一張“網”,監管不留死角。過去,對整形美容“黑作坊”懲罰力度過輕,導致其違法成本太低,因此,要加大懲罰力度。如果國內整形美容業健康發展了,人們又何必冒風險出國求美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