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作樹
“扁平化管理作為傳統組織結構理論的創新,其內涵的實質就是縮減組織層次,減少管理環節,實施任務和目標分解,強化責權對等,采取分權式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效能。”扁平化管理由于管理層次少,指令信息傳播下達的快,有利于工作任務的落實,有利于基層管理人員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等特點,最先在許多企業被采用。近年來,扁平化管理模式也被引入學校的管理之中,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學校將責權利直接下到級組,級組直接對校長室負責,弱化中間職能部門的管理功能,強調職能部門的服務功能。
扁平化管理有利于管理人才的培養。在不同的年級,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各自的目標和任務,年級領導小組采取不同的措施。一些管理的思想會在實踐中迅速得到檢驗,并傳承給其它年級借鑒。學校的管理方式方法會不斷豐富,一些有思想、有沖勁、有潛力的人才就會冒出,有利于學校的長遠發展。
一、學校扁平化管理的實施
1. 年級“三駕馬車”管理模式
學校進行三個年級的平行分層管理。在管理架構上,每個年級由一位副校長、一位教導主任、二名級長組成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年級的大小事務。黨支部、工會小組也建立在年級,形成黨、政、工三架馬車的管理模式。黨支部書記由一名級長兼任,工會小組長由年級老師推選。
2. 職責分工明確
在職責分工上,圍繞學校整體工作目標,分管的副校長、教導主任負責制定年級的工作目標,學期計劃、實施策略、過程跟蹤、考核制度等。一名級長負責教學具體事務,包括成績的跟蹤分析、備課組教學計劃的落實、學生教學效果的監控等。另一名級長負責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年級級委建設、學生的表彰獎勵、年級的宣傳、文明班的評比等。黨支部書記、工會小組長負責年級老師的思想動態和各方面的訴求。
3. 年級內部管理扁平化
在年級內部管理途徑上,也是按扁平化管理的思路,打造班主任為核心的班級團隊。這個班級團隊是年級教育教學考核的重要團體。班主任就是核心,負責班級整體考核目標,直接向年級分管副校長負責。核心領導小組均要參加每周四的年級班主任例會和每周一年級備課組長會議,及時反饋年級教育教學情況,聽取教師們的意見,布置下階段的任務,不斷調整年級教育教學策略。
二、學校扁平化管理的存在問題
在學校進行扁平化管理的實踐中,筆者的感受是成效占主流,但也感覺到一些需要進一步去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是源于企業管理的扁平化管理引入到學校中來面臨的一些共性的問題。
1. 造成部門職能弱化
實行年級扁平化管理,易形成 “強年級弱職能”。年級的處理權增加,一些原本職能部門負責的職責開始弱化,需要重新定位職能部門的功能。學校管理中仍然離不開職能部門,扁平化管理雖然弱化了職能部門的管理功能,但同時提升職能部門的主動服務意識和細致協調功能。這需要進一步規范職能部門的權責利。
2. 形成小團體
實行年級扁平化管理容易形成“小團體”。下到年級的扁平化管理,下級行政、中層干部、級長、班主任、學科教師由于緊密的工作關系,一致的工作任務,容易形成利益共同體。學校大都實行循環制,大部分老師仍然會和年級一起循環,彼此了解、感情加深,在工作中難免會有相互偏袒的情況。比如行政在主管的職能部門會不自覺的偏袒自己所在的年級。比如在評優提干時,會考慮自己負責年級中的同志,等等。
3. 形成封閉式管理
在并行的年級扁平管理中,各自對本年級事務負責,職能部門的參與、決策減少,就會出現封閉式管理,管理上失誤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同時各個年級彼此無形存在相互比較的心態,更需要各個年級領導小組之間的相互協調。校長室的各個成員需要有全局的觀念,對校長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忽略過程性評價
實行扁平化管理,年級直接向校長室負責。年級帶領全體老師完成學校下達的任務,比如升大率、重本率等,但在學年過程中,一些沒完成好的事情很容易被忽略掉,或者年級有意無意報喜不報憂,以完成學校各種量化的指標為最終目的,有一種“成者王敗者寇”“一俊遮百丑”的感覺,職能部門往往對過程中的問題不敢大膽提出來。 三、解決存在問題的策略對策
1. 職能部門的職責
職能部門的職責需改變。職能部門工作重點更多的是重宏觀、重標準、重傳統、重協調。職能部門圍繞校長室交給各個年級的任務,提供服務、提供標準、提供評價,而把活動的制定、執行、布置、落實等工作交由年級實施,同樣按扁平化管理的思想,年級出現的問題,職能部門直接反饋到年級負責人。
2. 打破工作安排的思維定勢
在學校新學年的工作安排中,總是希望那些彼此熟悉,搭過檔的行政、級長、教師不輕易拆開,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從而造成了一個年級固定的小圈子,不利于交流和了解,學校要打破這種工作安排的思維定勢,進行每個循環周期的人員調配。可以采用畢業班年級每個學科、管理人員均要留一人到下個年級便于經驗的傳承,其他人員按需分配到中間年級和起始年級的方式。這種對畢業班的“大解散”看似不便,實則對學校的人員交流、教師的發展非常有利。
3. 推行“工作日志”
在各個年級推行“工作日志”,能夠有效地促進各個年級的交流 。每個年級詳細記載年級每一次會議內容、每一天的活動安排、每一個決策的討論,象記流水帳那樣,記載著年級的每一天。這種工作日志相互傳承,相互借鑒和參考,將年級工作決策失誤降到最低。如果在工作日志上記載自己的心得體會就更好,是一份難得的管理教科書。學校通過這些工作日志,調控各個年級的管理目標和策略,使學校的辦學思想、育人目標、教學指標等能夠得到落實和貫徹。
4. 實行年級工作匯報制
學校形成年級級長工作匯報制。在學期初、學期中、學期末需及時召開級長工作匯報會,全體校級、職能部門參加。校長室可以提前查看各年級的工作日志。扁平化管理下放了權利,但學校的一把手要掌控各年級的情況,統一辦學思想、要協調一些大型活動。要綜合考慮年級、職能部門的意見,把一些年級存在的困難、年級之間相互協調的問題、學校統一布置的任務、學校過程中的考核意見等等最快清晰的傳達給年級。這也有利于各個年級之間的交流。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