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運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對珠三角某高校地理科學專業本科生的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效果和實習后反饋進行了調查,并從實習前的規劃和準備、實習中的組織和指導、實習后的考核3個方面對實習滿意度進行了相關性分析,提出加強人文地理野外實習的過程指導和實習基地建設、明確學生實習職責及角色定位以及重視“3S”技術在人文地理實習中的應用等改革策略。
【關鍵詞】人文地理 實踐教學 地理科學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method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uman and geography field practice and the feedback after practice in the geography science of a university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3 aspects of practice satisfaction are analyze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reform strategies, such as the process guidance and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the responsibility and role orient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3S" technology in human geography practice.
【Key words】Human geography; practical teaching; geography
【基金項目】惠州學院教改項目(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的人文地理實踐教學改革,編號:JG2013018),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當代大學生地理信息綜合技能培養途徑研究,編號:JG2015173)。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1-0254-02
1.引言
地理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其任務主要是研究地球表層自然與人文因素相互作用關系及時空規律,并建立起兩者之間的橋梁[1]。
人文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層的人類活動和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地域體系的形成過程、結構、特點和發展規律的地理學分支學科之一。對于人文地理學實踐而言,通過調查可以得到包括人口地理信息、資源地理信息、經濟地理信息、政治地理信息、文化地理信息、旅游地理信息、歷史地理信息等多個分支在內的人文地理信息[2],從人文的角度理解人文地理信息,同時結合以“3S”技術為主的先進地理信息技術對其進行分析,在人文地理實踐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2.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文以珠三角某高校2015屆地理科學本科生為研究對象,運用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探討其人文地理野外實習的實習效果和反饋,以期為該高校和其他院校地理科學專業人文地理實踐教學的優化提供科學參考。根據人文地理實踐教學研究的調研目標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設計,通過對77名2015屆地理科學專業大四學生人文地理野外實習的整體過程——實習前的規劃和準備、實習中的組織和指導、實習后的考核總共3個方面進行量化統計分析,了解其對本次野外實習的滿意情況,并找出影響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滿意度的主要因素。
2.2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
通過設計有關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滿意度的調查問卷,對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滿意情況進行調查,借以了解學生對此次野外實習的滿意情況和相關意見,從而獲得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滿意度的第一手資料。同時運用訪談法對學生進行訪談,為建立學生實習滿意度指標體系提供第一手資料。
(2)統計分析法
將回收的調查問卷進行整理,運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信度分析、頻數分析、相關性分析以及線性回歸分析,得出影響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滿意度的主要因素。
3.11級野外實習滿意度調查的實證分析
本次問卷共發放77份,回收率96.1%,經篩選后有效問卷74份。從實習前的規劃和準備、實習中的組織和指導、實習后的考核3方面擬定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滿意度指標分別是: 路線的選擇、景點的選擇、自由行的數量、參觀景點的時間、旅行社對酒店的安排、旅行社對飲食的安排、教師指導、動員大會;組織與管理、教師指導溝通、導游的服務;實習成績的考核與評定共12個要素。
在此基礎上,本研究問卷題目的選項設計則參考了李克特五點量表,按照“很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5個不同的等級,依次賦值5、4、3、2、1。
3.1 調查結果情況匯總統計
通過SPSS20. 0的描述統計分析,結合學生本次野外實習滿意度的具體情況,為了解學生對實習滿意度各指標的滿意程度,通過運用SPSS20.0進行描述統計分析,求得各滿意度指標之極大值、極小值、均值、標準差等。結果如表1所示:
表1顯示,學生的總體滿意度為3.3390,也就是說學生對此次野外實習的總體滿意程度介于“一般”與“滿意”之間。學生對于所有指標中的“實習時教師指導和溝通”一項最滿意,均值達到3.7838;最不滿意的是“酒店飲食”,均值為2.5946。
3.2 實習滿意度相關性分析
對影響地理野外實習滿意度的12項指標與總體滿意度以及實習期待程度、從事地理相關工作的意愿與地理野外實習總體滿意度進行了相關分析,結果如表2:
通過表2可以看出,本研究所構建的地理野外實習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中的路線的選擇、景點的選擇、自由行的數量、參觀景點的時間、導游服務、實習前教師指導、動員大會、組織與管理、教師指導和溝通、實習成績考核總共10項指標與總體滿意度都顯著相關。其中路線的選擇對總體滿意度影響的顯著性最強,為0.716;組織與管理與對總體滿意度影響的顯著性最弱,為0.385。而酒店住宿、酒店飲食的顯著性水平大于0.01,所以這2項指標與總體滿意度并不顯著相關,對地理野外實習滿意度并不存在顯著影響。
4.人文地理野外實習的改革策略
(1)加強人文地理野外實習的過程指導
在制定實習路線及實習方案時,應充分考慮到整體學生的感受和利益,所以此時多數院校采取的措施是讓學生就實習路線、景點進行投票決策。于是在這里就涉及到如何和學生就實習路線、景點進行溝通,如何使學生就實習路線、景點進行投票的環節能更加科學民主的問題。
(2)加強實習基地建設
在所有顯著影響總體滿意度的評價指標中,學生對“景點的選擇”和“參觀景點的時間”最不滿意,而“景點的選擇”和“參觀景點的時間”都是屬于實習前的規劃和準備,我們需要在這個環節對其進行詳盡的探究。需要保證景點的選擇是建立在符合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整體學生的利益的基礎上,這樣既能使實習基地符合教學大綱要求,又能提高學生的實習總體滿意度。
(3)明確學生實習職責及角色定位
在實習過程中,學生一方面要適應艱難的野外環境,克服長途跋涉的勞累;另一方面,需要接受專業訓練和提高綜合素質。這些因素都注定地理野外實習本身并不是一項輕松的活動,同時對學生來說,這也是一種嚴峻的考驗。因此,通過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對自身實習職責及角色定位——“野外實習生”有著清醒辯證的認識,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樹立正確的實習態度,以學習地理知識、提高綜合素質作為自己的實習目標。
(4)重視“3S”技術在人文地理實習中的應用
在人文地理學實習中,將“3S”技術加以應用,通過RS與GPS相結合的方式在野外實習中獲取數據,在實習結束后采用GIS進行分析,使得人文地理野外實習與校內實驗緊密結合,成為擴展校內實驗教學范圍、提高實驗教學效果的有利補充。同時,采用“3S”技術,結合現代科技手段,可建立起虛擬網上實驗室和虛擬野外實習基地,改變原有實驗及野外實習對場地和天氣條件的局限性。
5.結語
在當前的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人文地理學的發展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對人文地理課程實驗教學改革成果進行總結,挖掘實施中出現的問題,修改實驗設計;構建人文地理課程野外實習教學的改革新模式,尋找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最佳結合點;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升人文地理課程的實驗實習效果,對于構筑適合新時代背景的地理科學專業本科生人文地理實踐改革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鄭度,陳述彭. 地理學研究進展與前沿領域[J]. 地球科學進展, 2001, 1616(5): 600-606.
[2]林暉,張捷,楊萍等. 空間綜合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研究進展[J]. 地球信息科學,2006, 8(2):30-36
作者簡介:
馮冬寧(1983-),女,遼寧綏中人,惠州學院地理與旅游學院講師,博士,主要從事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應用、地理課程教學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