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濤
政體變化契合經濟社會變革進程
土耳其修憲公投獲得通過后,一些反對派對結果提出質疑,但很難改變結果。探究這次修憲公投的影響,首先需要對它有個定性。以較長時段的歷史視野來看,這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大事,因為它涉及了政體的轉變。奧斯曼帝國在1876年立憲確立了議會制,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建立以來,中經1946年實行多黨制,至今土耳其的議會制都沒有改變。這次修憲公投后土耳其將從議會制改行總統制,無疑是巨大的變化。
土耳其今天的變革是上世紀40年代多黨民主制和80年代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結果。
1946年,土從一黨制過渡到多黨制后,在政治上日益寬松化,過去受到壓制的政治力量,比如庫爾德少數族群和宗教保守勢力興起,對凱末爾主義的單一民族國家體制和世俗主義構成一定挑戰,使土耳其政治和社會走向了多元化。面對這種多元化趨勢,土耳其不得不去適應新的現實。事實上,過去很長時間以來土耳其政治或社會層面出現的種種問題,都是因為沒能在多元化時代找到恰切的平衡狀態。
到了上世紀80年代厄扎爾執政時期,土耳其迎來新的歷史機遇:一是新一輪的全球化,二是冷戰兩極對立的結束。在這種格局下,土耳其在經濟上改變過去長期的國家主義政策,實行更為積極的新自由主義政策。這使土耳其出現了一個新興中產階層,他們在經濟上雖然碎片化但更有活力,在文化上趨于保守,有別于城市的西化精英階層。這個群體代表了土耳其小亞細亞地區的一股新興力量,成為土耳其伊斯蘭主義政黨崛起的重要支持力量。從繁榮黨到正發黨,它們順應了土耳其經濟和社會變化的歷史潮流,獲得了重要政治影響力。2002年上臺以來,正發黨的一黨獨大局面逐步加強,權力不斷鞏固。
在此過程中,埃爾多安從上世紀90年代擔任伊斯坦布爾市長,發展到現在掌控整個國家、甚至具有世界影響的卡理斯瑪式政治強人。當下土耳其的政體變化,既是埃爾多安主動把握和塑造的結果,也契合了土耳其的歷史進程。
這次修憲公投獲得通過,可謂埃爾多安主義的勝利。它意味著土耳其從凱末爾主義時代向埃爾多安主義時代的過渡趨于完成,埃爾多安對土耳其的統治進入極盛時期。經濟的自由化、政治的多元化、社會的保守化、外交的多邊化與個人的獨裁化,是埃爾多安時代的主要特征。
埃爾多安政府未來的挑戰與機遇
雖然修憲公投獲得通過,但仍有超過48%的選民投了反對票,這顯示了當前土耳其社會的撕裂。過去我們常說,土耳其存在世俗化與伊斯蘭化、民主化與威權化、保守化與自由化等多方面撕裂。在這次公投中,這些“撕裂”呈現集中效應,簡化成了支持或反對埃爾多安的問題。
這種撕裂和分歧,將是埃爾多安未來不得不面對的挑戰之一。接下來埃爾多安在人事安排上進一步鞏固和強化權力的同時,不得不從更為整體的格局考慮問題。繼續打壓反對力量的同時,他也會注意拉攏各方政治力量。
國際上對埃爾多安將把土耳其帶向伊斯蘭化的擔憂很普遍,但我并不傾向于從這個角度看,因為埃爾多安并不存在一個將土耳其伊斯蘭化的方案。凱末爾時代的世俗化是嚴控伊斯蘭教,埃爾多安及其政黨現在只是回應和借助了社會上的宗教傳統和訴求。但這并不等于說他要把土耳其伊斯蘭化,而是對土耳其激進的世俗主義予以糾正。
除了應對社會撕裂,埃爾多安政府在經濟、政治和外交等方面也面臨挑戰。在經濟上,土耳其創新能力不足,目前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危機,在全球經濟形勢并不很好的形勢下,如何推動經濟發展、提高民眾收入將是一個難題。
在政治上,首先就是如何應對庫爾德問題。隨著權力鞏固,埃爾多安在繼續打擊庫爾德工人黨武裝分離主義勢力的同時,可能還會重新考慮對庫爾德問題的政治解決。另外,埃爾多安政府還會維持國內緊急狀態,繼續對國內外的葛蘭勢力進行打擊。
在外交上,當前的敘利亞問題不會因為土耳其改行總統制而迅速改變,美國新政府的中東政策尚且不明,俄羅斯不會停止對敘利亞局勢的介入。在此背景下,如何處理敘利亞問題仍將讓埃爾多安政權耗費巨大精力。如何處理跟歐盟的關系也不容易。無論是否入盟,土對歐盟在經貿上的依賴度都很大。如果埃爾多安政權未來放棄一些歐盟的人權標準,比如恢復死刑,很可能會引發歐盟的制裁。但跟歐盟徹底鬧翻,對土耳其沒有好處。
在繼續面對上述挑戰的同時,土耳其對這些問題的應對能力也將增強。
這是因為,修憲公投的通過將使埃爾多安的政治權力在事實上和法理上均得到擴大和鞏固,他對土內政和外交的把控能力將加強,國家整體的行政和管理能力也將增強。
對與土耳其打交道的國家來說,土耳其將進入一個較有連貫性和確定性的時期。雖然涉及美國、歐盟、俄羅斯和敘利亞等的問題仍然復雜,但一個穩定的土耳其和一個權力鞏固的埃爾多安,將有更大能力和空間去應對這些問題。政治抱負的實現與權力的鞏固,有助于埃爾多安政策選擇的理性化和長效性。▲
(作者是北京大學副教授、盤古智庫學術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