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榮
【摘 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使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地區文化有機融合,是當前高校的一項重要任務。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地方文化相融合是新時期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與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一環,也是加速高校與地方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迫切要求。以坐落于風景秀麗、人文氣息濃厚的徽文化發源地的黃山學院的校園文化建設為例,分析了黃山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現狀,并對校園文化建設與徽文化融合的方向提出了合理對策,以促進校園文化的建設。
【關鍵詞】黃山市;地方文化;校園文化;徽文化
0 引言
20世紀80年代末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這一研究課題初顯于我國教育界,很多專家學者就校園文化的內涵、結構及其功能進行研究。隨著越來越多的校園文化建設和文化理論研究領域的不斷深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地方文化融合也有了較大程度的加深。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地區文化的融合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研究的熱點。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校園建設與發展情況的重要體現,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高校校園文化也必然要隨著文化發展的腳步而不斷發展。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緊跟時代的腳步,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把高校所在的地區文化和校園文化有機結合,以促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新時期校園文化建設與地區文化繼承與弘揚的有機結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黃山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現狀
黃山學院因地處徽州文化發源地而據得天獨厚的地方文化資源,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與形式不斷創新,形成了自己的校園文化特色。雖然校園文化特色已形成,但整體的校園文化還需在不斷融合與舍棄的過程中日臻完善。目前黃山學院校園文化不斷發展前進,校園文化建設與徽文化的融合則至關重要,校園文化要不斷融合徽文化當中的元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形成自己的校園文化風格。
黃山學院針對徽文化研究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諸多寶貴思路與借鑒。學校開展了各類徽州文化學術研究活動,出版了一系列的學術論著,培養了大批徽學人才,收集了大量的徽州文獻資料,一方面,推動了徽州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另一方面,也為黃山學院校園文化建設與徽文化的融合創造了相應的條件。
2 黃山學院校園文化建設與徽文化融合的方向
隨著文化建設的蓬勃發展,地區文化在高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越發不可忽視。黃山學院要搞好校園文化建設,必須有效利用地方文化資源的優勢,不斷吸取融合徽文化當中的特色元素,校園文化建設應與徽文化在千百年傳承中形成的諸多文化功能相結合。
2.1 古徽州人的思想觀念與校風的融合
當前學生普遍存在集體觀念淡化以及追名逐利的現象,導致高校校園價值導向的混亂?!按髮W就是個亞社會”的說法在各高校也廣為流傳,這種現象顯示出當前高校校風建設中學生價值觀、世界觀的扭曲。黃山學院在校風建設方面應積極與徽州文化中優秀的價值觀、世界觀相融合。古徽州人觀念開放目光長遠,處事嚴謹且務實。將徽文化中的淳樸民風和古徽州人的團結精神以及開放求真的世界觀、價值觀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來是黃山學院特色校園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2.2 古徽州人的教育風氣與學風的融合
古徽州有著崇文重教的優良風尚,古徽州文風興盛,讀書是一種優良傳統,“十戶之村不廢誦讀”。在徽州人的內心深處,“天下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丈坛晒ψ叱鋈ゲ⒉粩鄩汛蠛?,對家鄉的文化教育尤其格外關注?;丈膛c士子,在榮歸故里將外界好的學習風尚帶回了徽州,促進了徽州的學習風俗的進步和教育事業的發展。黃山學院在校園學風的建設過程中,應將古徽州的學習風俗進行傳承,形成全體人員積極向上、爭相學習的優良學風。
2.3 古徽州人的處世之道與教風的融合
行善積德,是徽州人的處世之道?!傲I先立德,嚴己寬待人”,古徽州人千百年來不斷積累沉淀的為人處世之道不光發人深省,而且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也有很深遠的影響。黃山學院師資隊伍的不斷壯大、學生的不斷擴招使得學校規模越來越大,教學之風的建設也愈顯重要。有德之師與勤學之生的結合則是校園教風建設的關鍵,應將古徽州人的和諧處世之道與黃山學院的教學之風相結合,形成教與學的良性互動。
2.4 徽派建筑與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融合
黃山學院基礎設施建設深受徽派建筑風格的影響,徽派建筑給人傳達的是一種精神文化,學校的每一棟建筑都能使人感受到校園文化的內涵與精神所在。師生員工不光有優美的生活學習工作環境,同時也受到蘊含其中的文化的長期熏陶。徽派建筑與學校建筑風格融合,實質就是校園文化與徽文化的融合。
3 黃山學院校園文化建設與徽文化融合的對策
3.1 開放嚴謹、務實求真的校風建設
校風是一所學校的名片,它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校風建設是學校辦學水平與管理水平的直接體現,也是學生是否學有所得的重要影響因素。黃山學院與徽文化結合所形成的校園風尚富有特色。將徽文化融進校風建設當中應當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應當加強與地區文化之間的溝通,加速與地區文化的融合。因為只有開闊的胸襟才能容納各種文化,從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其次,要有嚴謹的態度去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學校管理教學過程中都要做到嚴格要求、嚴肅認真、謹慎嚴密,以嚴謹的態度從事學習、管理以及教學等各項工作。
最后,務實求真的校風建設是培養學生優良品質的關鍵。求真務實是學習、生活與做人所不可或缺的一種良好的態度與作風。教師員工要以嚴謹開放的態度進行教學與實踐;廣大學生要腳踏實地、踏實刻苦、務實認真地去求學。
3.2 自主不懈、謙虛好學的學風建設
學風建設既是時代發展和人才培養的要求,也是高校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現實需要,它與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在與古徽州學習風俗的融合之中,我們應該明確加強學風建設應以自主認知為起點,造就肯學習、會學習和敢學習的優秀學生群體。學風是經過長期的塑養而形成的,是在廣大教師與領導的幫助和引導下,學生主體長期堅持的優良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方式。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我們應當充分吸收徽文化當中的教育方式方法的精髓,提高學生水平與綜合素質,將學生的個人發展與社會的需要有機結合起來,以完善自身為基石,以實現目標為方向,形成自主不懈、謙虛好學的校園學風。
3.3 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
建設和諧校園,重點在于師生之間教與學的和諧統一,這也是素質教育改革當中的重要一環。和諧的師生關系不是表面意義上的和諧,而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面對問題相互交流中的民主、在相處時的亦師亦友,它能讓學生與老師盡皆敞開心扉。在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時,老師有寬容嚴謹的教學之道,學生有尊重理解的求學之心。
3.4 加大投資,合理開發
古徽州的徽商很好的詮釋了教育投資所帶來的巨大發展,正是因為他們重視教育,在取得一定的資源后,興辦學堂,注重文化教育,徽商才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成為一代儒商。黃山學院正在不斷飛速發展擴大,師生人數的增長使得學校要繼續深入開發,這就要求在學校的建設方面不斷加大投資,在加大投資開發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學校布局與資源的有效利用,要確保做到快速合理的開發。
4 結語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確保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式,在引導學生學習、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學校軟實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做出貢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對于增強廣大師生的凝聚力以及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高校校園文化與地方文化的不斷交融之中,尋求兩者融合的方向與方式方法,促進高校校園特色文化的建設。深入挖掘地區文化中的優良傳統,將其與校園文化建設相融合,既傳承與弘揚了地方傳統文化,又建設了特色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1]彭磊,徐峰.高校校園文化現狀分析與思考[J].贛南醫學院學報,2006(5):8-10.
[2]陳正祥.改革開往以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基本經驗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10.
[3]蔣德意.論高校校園文化功能的拓展[D].華中師范大學,2004:8.
[4]戴毅斌.當代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若干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05:17.
[5]朱毅峰.構建創新型高校校園文化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7(9):15.
[6]蔣洪池.新世紀高校校園文化的功能及塑造[J].高教論壇,2003(1):6.
[7]梁建忠.新時期問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21.
[8]構建實踐性應用性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校園精神文化[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0(1):9-11.
[9]姚宏偉,李世杰.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DB/OL].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j200909115.aspx,2010-3-2.
[10]賀才瓊.構建富有特色的高校校園文化[N].衡陽日報,2010-9-13(7).
[11]常珊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論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1:14.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