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歆研
【摘 要】文章從具體專業層面探索中高職銜接的方式方法,有助于整個職業教育改革的研究。該課題基于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與長春市第一中等專科學校的合作,圍繞中職工藝美術專業和高職汽車造型技術專業而展開。該實踐從培養模式到課程設置都沒有先例可循,最終探索一個全新的培養體系。
【關鍵詞】“2+3”中高職銜接 汽車造型技術專業 課程銜接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和《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吉林特色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吉發〔2014〕22號),促進中高等職業教育有機銜接,吉林省教育廳在部分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院校、省屬本科院校之間開展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試點工作。在這一背景下,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與長春市第一中等專科學校展開校級合作,探索汽車造型技術專業“2+3”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探索針對汽車造型技術專業中高職銜接項目的理論研究和操作經驗。
一、在汽車造型技術專業實施“2+3”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的意義
長汽高專的汽車造型技術專業屬吉林省示范專業,也是目前國內唯一開辦此專業的學校。該專業特點是精準面向汽車造型行業中的模型師崗位,屬于高靶向性的職業教育專業。在汽車造型設計團隊中,除了設計師之外,油泥模型師和數字模型師是另外兩類關鍵技術崗位。油泥模型主要用于中后期修改和評審,計算機三維模型主要用于加工制造的數據源。汽車造型技術專業正是以培養這兩類人才為核心目標。在這兩個領域,長期校企合作的反饋信息顯示出企業對學生素質的著眼點在于形體塑造和空間思維能力的強弱。而長汽高專的招生機制是以理科生源為主,這類學生在形體感受和藝術素養方面存在先天弱項。長春市第一中等專科學校是吉林省內唯一一所重點藝術類中專,是國家級重點學校、長春市職業特色校,也是長春職業教育的窗口。長汽高專與長春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工藝美術專業的對口銜接,合作目的正是為了解決現有理科生源藝術功底較為薄弱的問題,改善本專業學生生源結構,提升專業教學質量。在這一合作中,長春一中專工藝美術專業主要負責對學生藝術功底的培養,該校在藝術基礎能力方面能很好地提供師資和學習環境;當學生完成兩年學習后再升入長汽高專,系統地接受汽車理工知識、汽車產品設計、模型制作和數字建模等方面的課程培養。這樣一個培養鏈條,將為兩所學校提供一個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平臺。
二、從中職到高職階段的能力銜接要求
從國內其他院校之間的中高職銜接經驗來看,多數中高職合作往往圍繞傳統專業來展開,具有專業培養目標相近的問題,導致從中職到高職的能力銜接不明顯,大多為相近職業目標的重復和能力遞進,而不具有能力互補性,高職階段的課程體系也難以克服對以前課程的“回爐”教育。而本課題所探討的中高職銜接,則在這一方面形成鮮明亮點。首先,一中專和長汽高專兩個專業的課程相近度非常低,不存在培養目標重復的問題。因為高職階段的汽車造型技術專業是確保學生最后就業方向的專業,所以一中專的培養目標是為汽車造型技術專業提供合乎規格的生源,而長汽高專的培養目標才是為企業提供合乎規格的員工,合作機制呈現完全互補的效果。不同于高中生源,在我們的合作中可以做到定制化的基礎教育,兩校合作的鏈條呈現一種因需而定的課程體系,全程都體現了現代職業教育的特色。
基于這種從基礎到專業的培養鏈條,從中職到高職必然涉及多種能力的銜接訴求,經過探討和總結,大體為以下三種能力銜接要求。
(一)知識銜接要求
從知識銜接要求來看,汽車造型技術專業在高職階段必須開設職業方向的理論課程,如汽車概論、專業英語及大學生兩課等。因此,學生在中職階段應該具備一個基本的文化知識基礎,如數學、語文等,以應對在高職階段的基本學習所需。
(二)技能銜接要求
汽車造型技術在高職階段面向職業崗位的核心課程是油泥模型制作和數字模型制作兩個方向,都是服務于汽車行業的專門化技能。從技能銜接要求來看,學習這些專門技能的基礎在于制作簡單雕塑的基礎動手能力和操作相似軟件的基礎能力。因此,中職階段的課程設計思路就要求體現這種技能銜接要求,并以實操水平來評定成績。
(三)素養銜接要求
如上文所述,為了彌補長汽高專理科生源在藝術素養方面的先天不足,“2+3”中高職銜接生源的另一個重要訴求就是在素養方面的自然銜接。在中職階段,學生應接受專業導論、素描、速寫等藝術類基礎課程的訓練,強化藝術品位和設計科系學生的素養;到了高職階段,學生要能利用這些素養在汽車設計及表現技法課程中做到突出表現,甚至在整個專業班級中成為能力突出的樣板群體,力爭在藝術表現力方面做出模范帶頭作用。
三、基于能力銜接要求的課程體系框架
課程銜接是中高職銜接的關鍵,也是本課題的創新亮點。課程設置一定要避免教育資源的重復和浪費,從培養職業核心能力出發,結合中職與高職院校的具體情況來設置中高職的課程體系。在中職階段學習二年,在高職階段學習三年,教學計劃與課程設置則分為中職和高職兩個階段銜接設置。本課題所研究的中高職“2+3”銜接培養模式,則是根據學生的不同階段合理有序地統籌安排文化基礎課與專業技能課,把中高職課程進行了有效整合,取消了兩者的重復課程,將汽車造型技術專業能力的培養擴展到了中職階段,專業能力培養時間更加充裕,這對于汽車造型技術這種學科交叉性專業尤其有利。學生在中職階段打牢基礎,到高職階段重點進行專業核心技能的學習,中高職課程的安排就避免了教育資源的浪費,又充分實現了知識和技能體系的互補性和定制性。
(一)知識型課程體系
中職階段設置文化理論基礎課程:《語文》《數學》《物理》《政治》《英語》。課程目標:奠定基本的思想道德及政治素養,建立基礎理工科思維和中英文溝通及寫作能力。
高職階段銜接職業理論基礎課程:《思想政治理論》《英語》《專業英語》《汽車概論》。課程目標:培養合格大學生所必備的政治覺悟和思想品德素養,應對未來職業環境所需的語言溝通、應用能力,建立基本的汽車行業思維,初步掌握汽車設計法規和造型設計概念。
(二)素養型課程體系
中職階段設置設計和手繪基礎課程:《雕塑作品設計》《專業導論與設計概論》《素描》《三大構成》《產品速寫基礎》。課程目標:初步了解設計學科思想,進行藝術基本功訓練,為后續的素養提升奠定基礎。
高職階段銜藝術素養課程:《汽車產品設計》《汽車產品表現技法》。課程目標:雖然汽車設計并不是汽車造型技術專業的職業核心課,但模型技師必備的核心素養卻是對設計的理解能力,簡而言之,不需能做,必須能懂。所以這兩門課的意義是構建一個合格模型師所必須掌握的設計語言、空間理解力、美學素養。
(三)技能型課程體系
中職階段設置基礎技能課程:《Auto CAD》《Photoshop》《手工造型基礎》。課程目標:從學習基礎的制圖軟件和手工制作簡單模型開始,為汽車造型技術專業的兩大培養方向奠定技能基礎。
高職階段銜接職業核心課程:《Catia1-2》《Alias1-3》《汽車油泥模型制作與技法1-3》《汽車概論》。課程目標:根據分方向培養體系和在中職階段訓練的技能基礎,學生在兩大方向中選擇一個職業核心技能進行學習。選擇數字模型方向的學生選修《Catia》和《Alias》作為主體課,選擇油泥模型方向的學生選修《汽車油泥模型制作與技法》作為主體課。
【參考文獻】
[1]肖飛.雕刻藝術與家具設計專業三二分段中高職銜接探討[J].藝術科技,2013(10):18,22.
[2]翁倩,劉闊.淺析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高職課程體系的銜接[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1):95-97.
[3]湯光偉.中高職銜接研究[J].職教論壇,2010(22):31-36.
[4]陶陽.淺談中高職銜接“3+2”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J].職業時空,2015(06):66-67.
[5]范愛民,張曉雷,覃嶺.中高職銜接三二段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O13(11):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