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兵 何義忠 周海軍 佘登峰
【摘 要】網絡化裝備保障是信息化條件下裝備保障理論和保障方式的探索創新,本文從網絡化裝備保障的指控系統、信息系統、維修系統和彈藥器材供應系統四個方面,對提高網絡化裝備保障能力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網絡化;裝備保障;信息
隨著信息化戰爭時代的到來,軍隊的作戰方式和手段已發生了深刻變化,裝備保障的范圍擴大、對象增多、領域拓寬,裝備保障難度顯著加大,必須全面提高裝備網絡化保障能力,建立高效率的裝備保障機制和綜合保障體系,使裝備保障朝著實時化、一體化、精確化、智能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以適應信息化戰爭條件下的裝備保障需求。
1 完善裝備保障指控系統,實現裝備保障實施的網絡化指揮
網絡化指揮是以提高指揮控制效率為根本目的,以計算機為平臺,以通信網絡為紐帶,通過軟件技術開發,使裝備保障指揮與作戰指揮、縱向保障系統與橫向相關系統、軍內保障系統與地方支援系統有機、無縫連接起來,從而對裝備保障活動進行實時有效的指揮、協調和控制。一是,依托全軍指揮網、綜合信息網和一體化指揮平臺,建立“縱橫貫通、平戰兼備”的裝備指揮信息系統,實現各裝備部門互聯互通和數據交換與共享。二是,充分運用野戰移動式裝備指揮控制系統,突出各級指揮中心與移動式裝備指揮控制系統的融合,逐步形成“固野結合、平戰一體”,具有高可靠性、抗毀傷性的裝備指揮設施體系。三是,組織技術專家對指揮應用軟件進行開發、升級,增強現有指控系統功能,使軟件更具可操作性、科學性、實效性,以適應未來高強度、全方位信息對抗等惡劣環境能力,逐步建成集指揮、訓練、管理、保障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應用體系。
2 完善裝備保障信息系統,實現裝備保障信息的網絡化共享
裝備保障信息系統,是適應信息化戰爭的要求,綜合運用以數字化信息為核心的當代科學技術和軍事科學理論,使戰場信息資源在整個作戰范圍內實現最佳配置,最終實現指揮、控制、通信、情報、偵察和保障防衛、保障資源管理等功能的一體化,保障指揮系統和保障資源一體化的綜合信息系統。一是,按照綜合集成的思路,依托一體化指揮平臺,建立覆蓋各級裝備部門和包括裝備全壽命、裝備全業務的綜合信息系統,實現裝備資產、技術狀態全維動態管理及可視可控,促進部隊向裝備管理科學化轉變。二是,完善裝備信息系統應用功能,規范裝備數據庫格式標準,擴展管理數據采集范圍和信息量,單裝安裝技術狀況動態顯示儀,實現信息感知、自動采集、分析和數據共享,以及裝備保障資源動態實時情況的準確掌握,為實施精確保障提供決策依據;利用視頻監控技術,實時監控裝備管理庫(室)場所,實現全程可視;運用數字圖像傳輸技術,對庫存裝備、彈藥、器材儲備情況直觀顯示,達到動態可控。三是,加強技術資料的數字化開發,包括技術手冊、操作規程、維護手冊、維修安全等技術資料的數字化存儲和交互式使用問題,并使其與裝備保障信息系統相鏈接。
3 完善裝備保障維修系統,實現裝備保障力量的網絡化統用
信息戰是在各個作戰單元、作戰要素綜合集成基礎上的體系對抗,提高我軍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必須推進裝備保障維修體系一體化發展,構建高度集成的聯合保障維修體系。一是,要樹立“系統保障”的理念,把分散在各作戰單位、以依附關系存在、相對比較弱小的裝備保障力量單元整合起來,形成一個或幾個相對獨立的軍械、裝甲、車輛、防化、工程、專用裝備模塊,根據維修保障任務的需要,快捷合理地重組運用。二是,要通過無線電、光纖通訊、衛星通訊及計算機網絡等傳輸手段,把作戰平臺、各個作戰單元和裝備保障單元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立體交叉、縱橫交錯的通信網絡,傳輸戰場信息,加速各種裝備保障信息采集、傳遞和反饋,及時準確地獲取戰場態勢,實時掌握最新的保障需求和保障能力信息,對作戰地點、進程和規模,以及物資消耗和人員需求、裝備戰損情況等進行精確地把握。三是,要強化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思想,把裝備保障能力生成模式與生產力增長模式結合起來,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裝備研制生產廠家的聯系,積極借助社會蘊涵著的巨大技術支援潛力,構建軍民兼容、軍地一體的網絡化裝備保障體系,最大限度地把地方技術力量轉化為裝備保障能力。
4 完善彈藥器材供應保障系統,實現彈藥器材的網絡化配置
戰場信息化使裝備保障實現網絡化的同時,也必然帶來彈藥器材的網絡化配置。通過戰場全縱深的裝備保障網絡內的各種傳感器、查詢器、識別器、診斷器等信息收集設備和裝備保障信息網絡系統,實現在儲資產、在運資產等裝備彈藥器材在網絡體系中的最優配置。一是,利用二維條型碼系統、天線射頻技術等信息化手段,自動采集彈藥、器材等相關信息,實現戰時彈藥、器材的快速識別與接收、信息的即時采集與上報,為指揮決策提供精確的信息支持。二是,利用傳感器技術在彈藥庫、地爆器材庫、防化危險品庫安裝環境監測系統,實現對庫室溫(濕)度、煙感、氣壓等自動監控和實時采集。三是,利用通信技術和源數據技術,實現戰區內裝備彈藥、器材分發的現代化。通過在補給源頭加快對請領單的處理速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向戰斗部隊分發彈藥、器材的效率和效益,將請領單成批處理的方法和以裝備倉庫為基礎的體制改造成接近實時的對請領單隨到隨處理的辦法,從補給源頭到直接保障部隊實施集中運輸和管理,向戰略、戰役、戰術彈藥器材供應環節提供“全資產可視性系統”和“在運資產可視性系統”等措施,提高裝備保障彈藥器材網絡化配置的效率。
【參考文獻】
[1]費愛國,等.網絡中心戰與信息化戰爭[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6.
[2]梁炎,等.網絡中心戰的實施與應用分布[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1.
[3]徐航,等.裝備精確保障概論[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
[4]朱小冬,等.信息化作戰裝備保障[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
[5]姚小勇,等.網絡化裝備保障應用探討[J].科技研究,2006.
[6]姜春光,等.網絡化裝備保障建設淺談[J].通用裝備保障,2010.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