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芳

課堂教學是要給予學生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包括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合作意識、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在實現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時,必須有效地傳遞給學生。那么就要借助方法,一步步布置任務,通過任務來引導孩子們掌握最終需要學習的知識和能力。因而為了把任務高效地引入到教學實戰中,我認為教師在操作過程中,需明確以下幾點。
一、“學生主體”的教學思想
它可以鍛煉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通過合作解決問題、小組討論、意見交流等形式,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及合作精神。通過自主思考,將學來的方法運用到個體獨立解決問題中,從而掌握課堂的精髓。
例如:《巨人的花園》
(一)想象中感受童話的神奇
1.通過學生假設自己為花園中的孩子談聽到巨人語言的感受,牽引出小男孩的部分。2.在自讀后同桌交流感受中,合作分析男孩奇異的神態行為解決教學難點,感受童話的神奇。3.由學生自學成果,引出巨人明白的道理,并齊讀第九自然段整體回顧自學成果。4.用“現在,你眼中看到一個怎樣的巨人?”歸納出讀第九自然段的感受,展示出轉變后巨人的性格特點“溫柔,寬容,熱情”。5.通過學生,男孩對轉變后巨人的肯定,帶巨人拆墻的行動。發現巨人另一個轉變后的性格“大方”。
(二)練筆鞏固知識
1.完成巨人推倒圍墻后景象的描寫,積累詞語,啟發想象力。
2.對完成的片段進行師評、生評。學習寫作方法和技巧。
(三)總結道理
結合片段采訪學生在這篇童話中的體會,總結出本文的道理“快樂應當與人分享”。
……
這節課中,學生的能力是被一個個小小的任務激發出來的。童話里的人物、情節是很吸引孩子們,熱熱鬧鬧就讀完了。但故事中的奧妙如何通過文字表達的?作為引導人的教師能不能讓孩子發現是關鍵了。最終,使得他們也能參與到奇幻的童話式表達中去。
二、教師對任務的高要求
任務難易程度要適當,太易和太難都會影響學生完成任務的積極性。例如,在很多教學中,我們要訓練孩子的總結概述能力!而對于不同階段的孩子,我們的要求絕不可能一樣,這需要教師用心地理解任務的難易。在四年級的《為中華之崛起》這一課中,我是這樣實現總結概述訓練的:
1.下面請同學們看課文,自由朗讀課文,出示自學提示:解決以下兩個問題。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詞語多讀幾遍。(2)思考:課文講了件什么事。
2.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認字。
帝國主義 吵嚷 巡警 懲處 租界地 鏗鏘 肇事
襤褸 疑惑不解 崛起 欺凌
學生開火車認讀,在讀的過程中,理解鏗鏘、襤褸等詞語。
(2)概括課文內容。
①說說自己學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②用抓課文重點詞語的方法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課文為我們講述了一件是什么事呢?誰能用上這幾個詞語來試著說一說。
……
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他們自身的認知能力超過了任務:補充句子來總結全文。提升能力的最好方法是適當提高任務的難度。讓他們不停留在原地,而是向上邁一個臺階。
三、密切觀察學生活動
任務驅動教學中,任務的有效性不能僅僅依靠猜測和經驗。實踐中的積累,并不斷地磨合任務與教學內容的默契度才是形成有效任務的關鍵,而這一切取決于孩子在活動中的反饋。
利用表格的形式可以快捷、方便地記錄下任務是否高效,例如下表:
表格的形式不局限于自己的記錄,同事的聽課人反饋,學生的聽課反響,都可以成為任務布置的有利資源。
當然,及時的反思等方法同樣可以把握學習動態,幫助教師調整任務的內容,從而使我們的教學高效。
常用的小組合作更是考驗任務高效的地方。小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的時候總會出現問題。有的學生不善于與人交流,他就不太會參與,有的表現力強抑制了其他人的表達……這時候要求老師干預其中。
高效地實現教學內容,是每一個教師的夢想。在這條路上,我們不斷探索、改變,才能與時俱進。任務驅動下的高效課堂不失為其中的一條途徑。同樣的,也需要教師思索推進,達到高效。以上的這幾條可能遠遠不夠,但也能為愿意嘗試這種方法教學的老師提供一些我的拙見,共同努力,提高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林世鵠.任務驅動教學中教師應具備的素質[J].金山,2011.
編輯 魯翠紅